章節8
生活中的經濟——經濟無處不在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曾經說過:“大家恐怕從你日常的交談中、收音機裏、電視裏,天天聽到的最多的術語恐怕就是跟經濟有關的……總之,現在經濟的東西非常非常多,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間。”的確,生活中處處都能看見經濟的影子,物價上漲、結婚買房、請客吃飯、自費旅行等等熱點話題都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不管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多麼豐富,不管一個人有多麼“不食人間煙火”,都依然離不開吃喝拉撒的物質生活。因此,了解一點生活中的經濟學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還能增強生活中的幸福感呢。
有人說:“經濟學就是在研究‘節省’的科學。”一位經濟學家也說過:“研究經濟學不能保證你賺錢,但不懂經濟學,你肯定要吃虧。”雖然我們在生活中不必事事計較,但是若能以微小的“成本”獲得更多“收益”,相信所有人都不會拒絕的。
唉!今天蔬菜又上漲了
把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指數進行聯動,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種方式。
——夏學鑾(北大社會學教授)
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我國物價一直處於上升趨勢。就拿買菜這件事來說,不少人一走進菜市場,往往就忍不住感歎:“唉!今天菜價又漲了。”確實,物價上漲這個問題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在北大麵試中也曾被問到這一問題。不過,隨著物價不斷飆升,人們的薪水卻沒有和物價“同步”增長。不得不說,這種不協調的增長方式,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負麵影響。
很多人認為,高收入人群肯定不會為物價上漲而發愁,事實並非如此。對高收入人群而言,除了要供房貸和車貸外,生活上的開銷也漸漸成了他們苦不堪言的“痛”。不僅自來水、天然氣在不斷漲價,就連蔬菜的價格也在不斷攀升,隨著各項開支的不斷增加,就算是高收入人群也會產生捉襟見肘之感。
下麵我們來看一下物價上漲對下麵兩種人群的影響:
1.白領階層。
根據某機構對上千名白領的調查,有一半以上的白領能夠強烈感受到工資正受到物價的“威脅”,更有百分之九十的白領希望老板能夠漲薪水。
其實,不同國家的物價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上漲,但是物價上漲對不同國家人們的影響卻是不同的。
比方說俄羅斯,雖然物價上漲的情況也普遍存在,但是民眾卻並不需要太擔心,因為“俄羅斯的收入跑贏了物價”。據統計,俄羅斯居民平均收入漲幅比物價漲幅要高很多。而在俄羅斯的收入群體中,白領階層被稱為薪水上漲中的“領頭羊”。所以,對俄羅斯民眾而言,物價上漲影響到的大多是低收入群體。
印度的物價上漲速度甚至可以用“暴漲”這個詞語來形容,不過印度白領的薪水也在不斷升高。而且,印度白領對於物價上漲往往沒有切身體會。曾有人說:“對孟買的很多IT白領而言,恐怕根本就不知道菜市場的糧食價格到底漲了幾番,因為他們的早、午餐都是由公司提供的,晚飯則去享用酒店的自助餐,或者出沒於各種高檔餐廳。”
除了俄羅斯和印度外,韓國的白領工資也在逐年增長,甚至一旦出現物價增長幅度超過薪水增長幅度的狀況,各行業的工作者就會發起抗議,甚至罷工。
與其他國家相比,物價上漲給我國白領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導致的後果是很多白領開始考慮出國移民。
許非本來在一個傳媒公司上班,兩年過去了,雖然工資不斷上漲,但是交了稅以後,除去供房、供車、供養父母的費用,自己根本剩不了多少錢。對於這種情況,她感到非常窘困。後來,她了解到外國的情況要好得多,於是準備出國移民。朋友們知道她的想法後,紛紛勸她多考慮考慮,她卻說:“現在什麼東西都在漲價,工資卻漲幅緩慢,這樣下去我覺得生活太累,太沒有安全感了。聽說國外都有對白領的保護舉措,出國應該能生活得輕鬆一些吧。”
很多白領都對不斷上漲的物價產生了不安感,甚至價值觀、人生觀都受到了影響,感覺活著好像就是為了應對無休止的物價上漲,還有不停地還房貸、車貸。很多不斷跳槽的白領說,他們已經換了很多次工作,而換工作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能多拿一點工資,以便減輕一些生活壓力。麵對這樣的生活現狀,對精神生活要求比較高的白領階層又怎會覺得幸福、安全呢?
2.低收入群體。
在各類商品中,蔬菜的價格一直是普通民眾比較關心的話題,繼“房奴”、“車奴”、“孩奴”後,現在又出現了“菜奴”一詞。不斷瘋長的蔬菜價格讓人憂心,麵對“居高不下”的蔬菜價格,很多家庭主婦都坦言自己的“菜籃子有點沉重”。毫無疑問,菜價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低收入群體。
林翔是某公司的一位基層員工,工資一直在兩千元左右徘徊。公司不包吃住,所以,每個月的房租、水電費和生活費就占去了林翔工資的一大半。他想從中再節省點錢,就決定每天自己做飯,因此需要經常逛菜市場。
林翔和一個朋友合租,兩個大男生飯量本來就大,每頓再吃點肉的話就得好幾十塊錢,所以每次買肉都不敢多買。有時候,他就買一點蔬菜,可是一過稱花錢也不少,得十幾塊錢。他覺得再這樣下去,自己和朋友真的沒法在城市生存下去了。
還有一個例子,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女孩,與林翔他們一樣,她也是一個基層工作人員,薪資並不高。麵對著不斷上漲的蔬菜價格,她想了一個主意——將陽台上的花盆清理出來種上菜。不管能不能種出蔬菜,至少這種舉措讓她的心理壓力稍微小了一點。
的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種菜之旅”,巧妙地利用陽台和花盆種上了菜。可以說,這也是麵對菜價上漲的不得已之舉。
當然,在這裏我們並不是教大家如何種菜,而是引導大家看一看物價上漲對民眾生活的普遍影響,在物價麵前,很多低收入群體都遭到了“迫害”。
麵對物價上漲的現實,悲觀的人抱怨生活壓力增大,而樂觀的人仍然可以“苦中作樂”,聊以自慰。他們有的把自己辛勤種菜的“成果”曬到網絡上,有的樂於將“買菜省錢”的經驗發布到網上。這些都為在城市裏生活的低收入群體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而這些方法也成了低收入人群省錢的“買菜寶典”。
25歲的女孩安純非常喜歡研究買菜省錢的方法,而且時常到網上看那些總結買菜經驗的帖子。她和老公剛結婚,當然,這也意味著她已經踏入了“房奴”的行列。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她也樂衷於從買菜上省下一點錢,貼補家用。
比如,她最喜歡的一個方法就是“避開買菜早高峰,中午利用休息時間買菜”。雖然早上的菜比較鮮嫩,可是由於顧客比較多,商家生意火爆,難免會出現“加價”的現象。而中午和晚上因為買菜的人少了,菜販就會稍微減點價。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計劃著節省買菜錢,很多有關買菜省錢的帖子點擊率也很高。隨著物價上漲,人們不得不選擇“有技巧”的買菜方式來避免“經濟危機”的出現。
買房買車已經把大多數人折磨的“不成人形”了,現在就連蔬菜這種生活必需品也成了人們的壓力來源。很多人都有記賬的習慣,去翻看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嚇一跳。以前某種蔬菜每斤6塊錢,現在已經變成了每斤9塊多,菜價漲速還真令人咂舌啊!
有人說,菜價上漲受益的是菜農,其實也不然。菜價上漲的同時,其他物價也都在不斷上漲,比如農藥、化肥等。菜農投入的成本增加了,菜價自然也沒法降下去。有時候,菜價雖然居高不下,而菜農卻不一定能收回成本呢。
現在,雖然人們對物價的滿意指數有所回升,可還有很多民眾認為“物價太高,接受不了”。怎樣才能讓居高不下的物價“理性回歸”呢?這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認為,要想穩定物價,一方麵要逐步建立規範、健全的國家儲備製度和商業儲備模式,另一方麵要打擊人為的炒買炒賣現象。厲以寧教授的觀點很有道理,畢竟物價上漲不是單方麵原因造成的,要想讓物價真正達到穩定的狀態,就要從根本上找出解決辦法,盲目抑製物價的最終結果很可能造成“此消彼長”的局麵。而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還是期待醫療、教育等領域的社會保障能不斷完善,薪水也能不斷提高,這樣才能夠應對不斷上漲的物價。
你幸福了嗎
界定幸福有三個主要維度:物質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
——汪丁丁(北大教授)
當白岩鬆向世界發問“幸福了嗎”的時候,很多人開始反問自己:“幸福在哪裏?”確實,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可是幸福感卻沒有隨之增加,這是為什麼呢?為了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開始關注“幸福感指數”。
北京大學社會調查中心曾經對居民幸福感做了一份調查,該調查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城市居民有近四分之三的人感到幸福,但相對幸福感不足。”很多人認為這種幸福感的調查並不真實,因為大多是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人們的幸福感。不過,反過來說,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幸福感,也並非完全錯誤,畢竟,當一個人連自己的溫飽都無法被滿足的時候,又怎能說服別人自己是幸福的呢?
很多人覺得幸福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能用任何東西來衡量。可是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的一個幸福方程式卻被人們廣泛接受:幸福指數=效用/欲望。這個公式將抽象的幸福量化了,那麼,這個公式具體應該怎麼理解呢?
欲望讓人們永遠處在一個不滿足的狀態中,不管是最原始的衣食溫飽,還是對高官厚祿、金錢名譽的渴望,都是人們在一定時期內的願望,一種心理需求。它不僅使人們有了奮鬥的目標,還能激勵人們不斷進步,為自己的願望奮鬥。而效用又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效用就是在一定時期內,願望的滿足程度。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段內你的原定計劃實際完成了多少,是全部實現了?還是實現了一部分?
知道了欲望和效用這兩個名詞,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個公式了。很大程度上,人們覺得幸福是一種心理滿足感,不管是為溫飽感到滿足,還是為金錢感到充實,抑或是為愛情感到甜蜜,如果我們把幸福當成一個整體的“1”,倘若效用/欲望的比例大於1,說明這個人實際得到的比願想中的還要多,這時他就會覺得滿足、覺得幸福。倘若效用/欲望的比例小於1,則說明自己獲得的並沒有期望中的多,這時人們就會覺得失望、落寞,當然也就不會有幸福感了。
幸福指數固然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每個人的主觀願望對個人的幸福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時候,幸福隻是對當下生活狀態的一種感覺,它並不能代表以後或者以前的感覺,它甚至是瞬間即逝的。所以,如果能夠學會知足,懂得珍惜,那麼幸福感會更持久。
人們常常羨慕出現在熒屏上的明星、歌手,認為那樣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人們也常常驚歎某成功企業家的成就,覺得擁有金錢、權利、地位就是擁有了幸福;人們還常常讚美和美夫妻之間的愛情,覺得恩愛和睦就是最大的幸福。沒錯,世間有千種萬種人,就會有千種萬種幸福。因為每個人對幸福都有不同的定義,也有不同的要求。然而,人們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幸福,是因為他們心裏都有幾個參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