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

興趣和實物是最好的老師

呂麥

他從一個“既無家傳,又無師從”的草根青年,成為一個收藏界名人;他靠“撿漏淘寶”,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他成為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推出的第一位收藏專家,像易中天、於丹一樣,成為又一位明星級人物,一經推出便廣受關注,至今熱度不減。他就是北京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館長,知名文物鑒定家----馬未都先生。

“我從沒有拜過師,興趣和實物就是我最好的老師。”馬未都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這樣坦誠地介紹自己。在做收藏之前,他下過鄉、插過隊、當過車間工人、寫手、編輯。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內文物市場處於極度低迷狀態。一隻乾隆年間的官窯小瓷碗,隻需五元錢就能買到。北京的潘家園,是舊貨買賣的集散地。在這裏,人們經常可以看到馬未都逡巡的身影。那會兒,他隻是一名剛回城的機床廠工人,收入非常微薄。但,逛舊貨市場卻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開始的時候,他壓根不懂文物的文化背景、曆史朝代,隻是憑個人的直覺,好惡,判別優劣,買幾塊錢的小東西,小玩意,拿回去把玩、欣賞。他也因此栽過小跟頭,買了假東西,還請人吃飯、喝酒、送人昂貴的古董畫冊。

隻到有一天,舊貨市場的一位老師傅,托著一個青花瓷罐,對他說,小夥子,你能不能從這個青花上,分辨出它的曆史朝代來?他心中一凜,覺得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青花,不過是一片白瓷上,繪上一些藍色的花而已,怎麼能看出700年以來的變化?而且還能分出朝代?見他狐疑不信,老師傅又說,古玩這個東西,就是外行看個熱鬧,內行看門道,隻要你認真看,總有一天會明白我的話的。

他半信半疑,卻又壓抑不住強烈的好奇心。於是,花幾十元錢,買下那隻青花罐,回家擱到床上。刻意將床頭台燈,換上一個100瓦的大燈泡,抱著青花罐,對著燈看。母雞孵蛋似的,一趴就是幾個鍾頭,抱在被窩裏翻來複去的看,直到累了,睡著了……半夜,醒來,打開燈繼續看,“就跟精神病人差不多。”果然有一天,馬未都欣喜地發現,青花瓷上的每一個花紋、細節、都記載著特有的時代標誌、曆史背景、文化規律。從此,他像不能自拔的“癮君子”一樣,對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偏好青花瓷器。

為了弄清各個曆史時期的青花瓷的特征,他幾乎天天去故宮陶瓷館。有時陶瓷館兩個大院除了幾個工作人員,就他一個參觀者。空空蕩蕩,闃然無聲。他一個人在展廳裏,用亮晃晃的大手電,一寸一寸地照著那些古瓷,仔細捕捉各種文化信息,並詳細的記錄下來,回頭,再去圖書館翻閱相關資料,摘錄大量的筆記,然後,再去地攤上“理論聯係實際”。就這樣,他在北京的舊貨市場淘得許多寶貝。

馬未都對古玩真偽和年代的鑒定,不單單耗的是眼皮上的功夫。在幾十年和古玩打交道的過程中,他還對各個朝代文物的時代背景、曆史人文,有著很深入、很廣泛、很細致的了解,就連青花瓷上的落款、題字、徽章,他都了然於心,精確鑒別,有理有節地道出個子醜寅卯來。

曾經,有一個商人拿出一摞官窯瓷盤,他挨個兒拿過盤子,略略瞟一眼正麵,就如數家珍,說出各個盤子背麵的落款為何種字體,出自哪個窯口,或者標有什麼花紋、印有什麼鑒章。結果,一群內行們一一檢驗,十幾隻盤子,馬未都愣是說得滴水不漏,毫無差池。從此,馬未都的大名,在北京的文物收藏界是童叟皆知。誰家淘得個新鮮寶貝,都請他“過個手、長個眼”一鑒真偽……

隨著文物收藏品的不斷增多,馬未都的眼光開始開始跳過文物本身,透過文物,研究曆史,研究文化。因而,1997年,經有關部門審批,馬未都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複古典藝術博物館。

毛主席老人家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隻要功夫深,鐵杵都能磨成針。當今社會,不看你的檔案,不看你的文憑,全看你有沒有真本事。一個人的出生無法選擇,但後天的命運卻掌握在自己手裏。

生活中,有的人是天生的寵兒,名譽、地位、財富與生俱來,但大多數人則屬於“平凡的大多數”,為此,許多人怨天尤人,碌碌無為。馬未都的成功,啟發世人,尤其是青年:興趣和實物是最好的老師!隻要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勤學苦鑽,同樣可以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境界。

一腳踹出來的鋼琴家

英濤

1988年,中國大地正湧動著“出國潮”,孔祥東就在這個潮流最猛的時候到美國留學了。而此時的他雖然年紀輕輕,卻已不是泛泛之輩:他曾獲得1985年全國鋼琴比賽第一名、1986年莫斯科鋼琴比賽銅牌獎和1987年西班牙鋼琴比賽第四名。

孔祥東出國是想拚搏奮鬥一下。到了美國的孔祥東參加了很多比賽,雖然大部分時候都爭不到第一名,卻反而對他產生了震動,促使他更加決心要努力練琴,奮鬥出來。終於在到美國的第四個月,剛剛19歲的他獲取了一個國際大獎。之後他在美國參加了近百場音樂會,跑過了近20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