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許多人常常喜歡表示和人意見不同,因此得罪了許多朋友。
如果你常和別人意見相反,不管是在家中,還是辦公室,或是市場上,這個習慣都需要改。林肯說過:“不論人們如何仇視我,隻要他們肯給我一個略說幾句的機會,我就可以把他說服!”誠然,任何人都喜歡堅持相信自己已經相信的事物,而不希望別人來加以反對。凡是有人對我們表示反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尋找許多的方法、許多的理由來辯證保護。所以,你在說話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說:“我要證明這種”,“我要證明那個”,這並不是聰明的辦法。這樣,你顯然就站在了別人的對立麵了!假使你一開始就不站在別人的對立麵,然後再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說服就容易多了,這好像在和他人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然後再把你觀察得十分透徹的事實提出來,使別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你的結論,並對你有了十分的信任。
那麼,如何預防這種互相“抬杠”的局麵產生呢?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BT4〗(1)有所選擇
作家尤今說得好: “兩個人談天,就像一對齒輪在轉動,能不能相互齧合,全看緣分。碰上好的談話對象,一壺茶、一把瓜子,天南地北,痛快淋漓。你說出來的,他懂·你沒有說出來的,你也懂。偶爾,一個眼神眼色,一個微笑,雙方便能不約而同地說出同一句話來。“噯,真是快活哪!”猶如妙筆生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談話境界,真有點可遇不可求。
然而,隻要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善於選擇合適的交談對象、恰當的時機、溫馨的地點,一般都能達到預期的交談目的。好的交談對象不是“碰”上的,是“覓”來的。守株待兔,永遠會是孤家寡人的自言自語,心裏獨自。
〖BT4〗(2)適可而止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同理,天下也沒有說不完的話題,無論多麼美妙動聽的談話,總有終結的時候。“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鳧脛雖短,續之則憂。”
交談更應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馬拉鬆式的交談,不但讓人感到乏味,也不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嘮嘮叨叨,軟磨硬泡,廢話連篇的交談,無疑是製造痛苦。尤其是一方情緒不佳,身體不適,更應該及早把話匣子關閉。
〖BT4〗(3)求同存異
人們往往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總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比別人的更高明。“說服欲”在交談中不知不覺地膨脹起來,表現為不尊重對方的意見,非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才罷休。這種想法不但錯誤而且有害。無論是誌同道合的好友,還是恩愛無比的夫妻,思想上總是有差異的。如果兩個人的想法總是一模一樣,其中有一個存在就是多餘的了。
羅斯福曾說過:“如果自己所確信的事,有75%的正確性,就應該覺得非常滿意了。而75%也是最大的限度,不能再向上提高了。”
因此,在交談中各抒己見,取長補短,求同存異是十分重要的。否則,隻能製造麻煩和不快。
4.避免爭執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惡語”當然是指那些侮辱貶損、攻擊謾罵的話。其實,傷人的話不隻是惡語。你沒有罵人,但卻經常從反麵說話,那也照樣會傷害別人,至少會使對方抵觸反感,從而阻礙交流,影響人際關係。所以,我們不妨樹立這樣一種新的意識:正麵說話三冬暖,反麵說話六月寒。那麼究竟什麼是正麵說話?什麼是反麵說話?為什麼一定要正麵說話,而不要反麵說話呢?
正麵說話就是從肯定的、積極的、鼓勵的、滿意的、希望的和愛護的等方麵說話,給人以良好的刺激;反麵說話則是從否定的、消極的、貶斥的、不滿的、嫌棄的和責怪的等方麵去說話。
比如,一個人打保齡球,一下子打掉了7個瓶子,還有3個沒打倒。你作為此人的指導者該怎麼說話呢?如果你著眼於還有3個瓶子沒打倒,就會以不滿意的口氣和措詞說話。這就是反麵說話,會使此人泄氣,產生抵觸館緒。如果你從肯定和鼓勵的方麵去說: “好!打得不錯,已經打掉了7個瓶子,繼續努力會打掉更多的瓶子!”這就是正麵說話,能使對方受到鼓舞,振作精神,把該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為什麼正麵說話才會有好的效果呢?因為人際交流不僅是彼此交換信息,而且是在感情上的相互刺激影響。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和喜歡良好的刺激,不需要也不喜歡不良的刺激。反麵說話或輕或重、或多或少總是給人以不良酌刺激,這就必然會激起對方或大或小的自我防衛心理,產生抵觸反感的情緒,或明或暗地和你唱對台戲。所以,惟有正麵說話才能進行正常而有效的人際交流,反麵說話隻會阻礙交流,有害無益。
我們再以談生意為例來加以對照比較。甲乙雙方在交貨的時間上存在矛盾,怎麼談呢?
反麵說話:如果貴方不在時間上按我方要求辦,那就甭想達成協議!
即使乙方很想達成協議,甲方如此從反麵說話,也會使對方抵觸反感,從而一口咬定在時間上不可能按甲方的要求辦,結果不歡而散。甲方如果能從正麵說話,那就會爭取成功,至少還有商量的餘地,有可能獲得成功。
正麵說話:如果貴方能在時間上盡力提前20來天,我們達成協議就沒多大問題了,請您多加關照好嗎?
這樣說話會促使對方通過邏輯推理,權衡利弊得失,進一步考慮你的要求,也就很可能改變局麵,達成協議了。
假如雙方在開價問題上還有差距,你可以比較選擇哪一種說法有利。
反麵說話:不行,你的開價過高了,你至少低一個百分點,我們才能打交道。要不然,我就去找別的公司了,你可別後悔!
正麵說話:在開價問題上,咱們是不是再商量一下。你知道,我很願意和你打交道。我們之間具有長久而良好的合作關係,我們雙方都願意把這種關係發展下去。現在這個價錢,我本人覺得還可以,但我們領導不太同意,因為他剛剛得到一個情報,說有家公司的開價,比你們的開價低一個百分點。我希望咱們還是合作下去,請你照顧一下我的難處,好嗎?
顯然,你從反麵說話,對方即使擔心後悔,由於情緒上的抵觸反感,也會嘴硬氣衝起來,一口拒絕。而正麵和婉轉地說話,能夠爭取感情上的溝通,讓對方理智地思考,就容易把事情談成。
某大學管理係邀請一位學者舉辦現代管理科學的係列講座,因為內容新穎,表達生動,來聽講的學生不僅有管理係的,而且還有其他係的同學。由於人數眾多、座位有限,管理係的學生晚來一步的就沒有座位了。為此,負責舉辦這次講座的老師向大家發出一個通告:
“同學們,我們這次舉辦的講座來聽的人很多,為了保證我們管理係的同學都有座位,請其他係來的同學一律坐在第10排以後的座位上!謝謝大家的合作。”
這番話的意圖無可非議,但這樣說會使其他係的同學有一種“外人”的感覺,似乎不受歡迎。為什麼不能換個角度,把話說得順耳中聽一些呢?比如這樣說效果就比較好:
“同學們,這次講座來聽的人很多,不論是哪個係的同學,我們都很歡迎但由於座位有限,為了讓別的係的同學也都盡可能坐下,請管理係的同學一律坐在前10排以內!謝謝大家合作!”
你看,同樣的事情和意圖,可以從這個角度說,也可以從那個角度講。我們為什麼不選取最佳的角度,力求最佳的效果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正麵說話,而不要從反麵說話。
5.學會應對不同情況
〖HTK〗〖HK28〗人們以為他們的理性支配言語,偏偏有時言語反而支配理性。
〖JY〗——培根〖HT〗〖HK〗〖KH1〗與人談話,無非是以下幾種目的:或者加深了解,發展相互間的合作關係;或者托人辦事,有求於人;或者批評別人的錯誤,使對方棄舊圖新;或者申述事情的原委,讓對方弄清真相……但要達到上述目的中的任何一種,都必須首先使對方樂意聽你談話。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又必須了解對方,熟悉對方。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時是驚人的。獨特的個性,獨特的愛好,獨特的生活習慣,獨特的知識結構,尤其是獨特的心理態勢,這些綜合起來就使某個人成為獨具異彩的“這一個”。我們與人談話,就要力求了解站在你麵前的“這一個”的方方麵麵。以個性為例,如果你麵對的是一位豁達開朗、熱情活潑的人,那麼你在談話時就可以更加大膽坦率一些,即使偶爾有一兩句話失度走火也不要緊,對方決不會與你計較;如果站在你跟前的是深沉多慮、內向含蓄的人,那麼你在談話時就得小心,要字斟句酌,切不可信口開河。
《鬼穀子·權篇》將“看人說話”的技巧演繹得淋漓盡致:“與智者談話,要以淵博為原則;與拙者談話,要以強辯為原則;與善辯的人談話,要以簡要為原則;與高貴的人談話,要以鼓吹氣勢為原則;與富人談話,要以高雅瀟灑為原則;與窮人談話,要以利害為原則;與卑賤者談話,要以謙恭為原則;與勇敢者談話,要以果敢為原則;與上進者談話,要以銳意進取為原則。”這些都是與人談話的原則。
不同的人愛聽不同的談話內容,這是容易理解的。但困難的是在對一位陌生的談話者,你怎麼知道他愛聽什麼、不愛聽什麼呢?這就要“看”人說話——邊“看”邊說,邊說邊“看”。這“看”,即是觀察:在與對方談話時,要善於
一邊說,一邊察言觀色。
“看”對方什麼呢?
〖BT4〗1.看麵部表情
狄德羅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心靈的每一個活動都表現在他的臉上,刻畫得很清晰,很明顯”。有時對方口頭表示讚同你的意見,但他的眉頭卻不知不覺地緊皺了起來,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緊閉,而且嘴角向下撇。這些表情恰恰是內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說的讚同的話其實是言不由衷的,或者礙於情麵,或者屈於權勢,才不得不這樣說的。〖BT4〗 2.看體態表情 幾乎每一種體態,每一種動作都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都在宣泄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問題在於我們要能看懂這些體態表情,要能領會它們的內在含義。假如與你談話的人雙腳並立,雙臂交叉在胸前,這就表明此人對你懷有某種敵意,他在作自我防衛;而當他不僅雙臂交叉,而且雙拳緊握時,那就是說他不隻在自衛,還要向你進攻了。又如,如果談話者常向你攤開雙手,這就表明此人是真誠坦率的,他對你毫無提防之心。〖BT4〗 3.看語言表情 與人交談時不但要看他說什麼,而且還要看他怎麼說。這就是要從對方說話聲音的高低、強弱、快慢、腔調等看出他的言外之意,聽出他的弦外之音。這是因為說話聲音的種種變化不但表現一個人的性格——急性的人說話節奏快,聲音響亮;慢性子說話節奏緩慢,聲音低沉——而且能夠表明一個人的情緒與心境。例如,憂傷時語速慢、聲音低、節奏平緩,而興奮時與之相反,語速快,聲音高,節奏強烈。
所謂“看人說話”,主要是“看”上述三種表情。從這些表情變化中,我們便可隨時猜度對方的心理態勢,透視對方的心理需要,然後也就可以隨時調整自己談話的內容與方式,使之更適應對方的思想線索。這樣,說話便可獲得預期的良好的效果。
6.不要酒後失言俗語說“酒後見真性”,古今有許多明證告訴我們,酒醉誤事的麻煩往往讓人悔之不及。即使你有良好的社交口才,酒後也免不了要失態、失言。
不論酒品怎麼好的人,一定也有過酒醉後失態的經曆,說自己酒後不曾失態的人,也隻不過是對方比較能夠包容他罷了。
所謂的一醉解千愁,隻是借著酒精的作用來麻醉自己罷了。
生意場上有不少人必須借著酒精的刺激來促進彼此的往來,在我們周圍也不乏原來滴酒不沾的人,在工作了十數年之後變成了杯中高手。
既然酒本身有其存在的必要,如何避免酒後亂性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如何改進自己的酒品,如何避免飲酒過量,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交際高手不得不注意的事。酒是自我麻醉時不可或缺的助力,也是友情的潤滑劑,如何使它發揮最有利的功效,就在於自己如何運用。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如何製造輕鬆的氣氛來拉近彼此的距離,是非得靠酒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