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左右為難送對方
論辯中的兩難推理,又稱腹背夾擊法或左右夾擊法,這種技巧應用於言語爭論時,可以使對方陷入左右為難、進退兩難的境地。〖KH1〗〖HTK〗〖HK28〗
傳說,古代有一位國王,製定了兩種處決犯人的方法——絞刑和殺頭。
行刑前,國王允許犯人說一句話,並根據這句話的真偽選擇施刑的方式:如果犯人說的話是正確的,他將被送上斷頭台;如果他的話是錯誤的,他將被送上絞刑台。
這個國王頗為自己的發明感到得意,可是有一天,他的得意被一名囚犯的回答給打碎了。
那位死囚在行刑前對劊子手歎道:“看來我一定會被絞死。’’這一句話倒使國王左右為難,如果把囚牙巳送上絞刑
架,那囚犯的話就是正確的,按國
王的原則就應該送他上斷頭台,
但如果把他送上斷頭台,囚犯的
話又成了錯誤的,所以依國王的
原則又該送他上絞刑架。聰明的
囚犯抓住了國王行刑辦法中的事
辭漏洞,把一個兩難推理送給了國王,最後,國王無可奈何地下令該囚犯免死。〖HT〗〖HK〗〖KH1〗
還有一個故事:〖KH1〗〖HTK〗〖HK28〗在戰國時期,荊國有一位弓箭手,見傳遞官正準備送長生不死藥給荊王,便問:“這藥人可以吃嗎?”
傳遞官答說:“可以。”
他聽後,便一把奪過長生不老藥,並且吃了下去。
荊王知道後大怒,下令殺掉弓箭手。
弓箭手說:“是傳遞官說可以吃的廣
傳遞官說:“我是說這藥人可以吃。”
“我也是人,當然我可以吃。”弓箭手的這句話更激怒了荊王,他嗬斥說:“吃了我的不死藥還要狡辯,快把他殺掉。”
弓箭手又說話了:“大王,這藥是假的,您吃了也沒用。”
荊王說:“你怎麼知道是假的?”
弓箭手回答道:“如果這藥是真的,我吃了就殺不死,如果我死在大王的刀下,那這不死藥就是假的,可見有人在欺騙大王!”
荊王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放了他。〖HT〗〖HK〗〖KH1〗
在這裏,弓箭手用了兩難推理,即:如果我吃的確實是長生不死藥,那麼你絕對不殺死我;如果我吃的不是長生不死藥,那麼即使我吃了也不該殺死我;這藥或者是長生
不死藥,或者不是,所以我或者是殺不死,或者就不該殺。在這個兩難推理麵前,荊王進退兩難,因為他既無法殺一個長生不死之人,也不願當眾殺一個不該殺的人,所以就隻好放了他。
7.咬牢關鍵問題
〖HTK〗〖HK28〗要攻奪城堡,就必須對它猛轟,從正麵進攻,把它夷為平地。
〖JY〗——卡耐基〖HT〗〖HK〗〖KH1〗任何事物都有其麵,也有其點。這裏的“麵”是指事物的整體及發展的全過程;“點”則是指事物的某一方麵、某一部分,或發展過程的某一階段。
點與麵是互相對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麵不能離開點而存在,點也可以製約著麵。某些有關鍵意義的“點”的變化也往往影響到“麵”的變化。
因而,在論辯過程中,應當盡可能針對對方的某些關鍵的“點”發起攻擊,以達到駁倒對方的目的。
攻其一點而一舉取勝,關鍵是要選準“點”,要善於洞察為一般人所忽視的卻能置對方於死地的蛛絲馬跡。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一點,給對方以措手不及的打擊。
古代有位辯士叫禽滑厘,一次他在村頭遇到個老婆子。於是,他們之間展開了一場有趣的論辯。
婆:“我有個問題想不通,您能開導我嗎?”
禽:“請講無妨。”
婆:“馬的鬃毛向上長,都長得很短;馬尾上的毛向下長,都長得很長。這是為什麼?”
禽:“這太簡單了!馬鬃毛長勢向上,衝撞了天神,天神就不準它長得太長;馬尾長勢向下,順從了天神,天神就讓它長得很長。世上萬物都按此規律行事。”
婆:“唔,原來如此。但人的頭發都是向上長的,為啥那麼長呢?人的胡須
是向下長的,為何不如頭發長呢?”
禽:“這……”
在攻其一點上,同時要注意,選準的“點”與我們的推斷須有必然聯係。
在運用攻其一點的方法時,必須人為地把事物之間多重關係加以割裂和縮減。然後把割裂和縮減後的關係在事物中的作用加以誇大,並依此為依據,推出不具邏輯必然性的結論。
聞一多是一名正直而有威望的學者,他轉變為堅定的民主戰士的時候,引起了反動派的恐慌。他們四處造謠攻擊說:“別聽聞一多那一套,他還不是肚子餓得發慌,才變得這麼偏激。”對這一點聞一多顯得很坦然,他反駁道:“這話也有幾分道理,我確實挨過餓,正是因為我挨過餓,才懂得那些沒有挨過餓的先生們所無法懂得的事情。正因為我現在能夠稍微吃得飽一點,有點力氣,我就要把這些事情講出來,是不是這就是‘偏激’?讓那些從來都是吃得很飽的先生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但是,我隻知道國家糟到這步田地,人民痛苦到最後一滴血都要被榨光,我再不出來說說公正的話,便是可恥的自私。”
聞一多針對反動派的謊言進行攻擊,突破對方的防線,取得了論辯的勝利。
選準“點”,發現、捕捉易被忽視但卻能使對方措手不及的弱點、缺點、疑點等,然後以點帶麵,發起攻擊,擊中要害,從而達到己方的目的。
8.答非所問之術
答非所問也是一種回避戰術。當對方提出某些問題,基於某些原因不能不答,又不便做出直截了當地回答時,便可采用答非所問的戰術。這種戰術避實就虛.用非實質性的話題將對方鋒芒引開,表麵上好像已作了概括的回答,其實已悄悄地避開原本棘手的問題。運用這種戰術,不僅能擺脫尷尬的局麵,還能產生幽默、機智的效果。〖KH1〗〖HTK〗〖HK28〗足球天才貝利,被喻為足球史上最優秀的運動員。他球技高超,讓敵手敬畏,讓全世界球迷為之瘋狂,成為許多足球運動員心目中的偶像,同時也成了巴西的民族英雄。
有人問貝利:“你覺得自己哪一個球踢得最好?”
貝利回答道:“下一個。”
當他踢進第1000個球、創新記錄之後,有人問他:“在你踢進的球中,你最滿意的是哪一個?”
貝利微笑著說:“第1001個!”〖HT〗〖HK〗〖KH1〗
貝利顯然沒有正麵回答問題,而是巧妙地以一種幽默的方式來回答,不禁讓人欽佩他的謙遜和機智,以及努力不懈的精神。
答非所問的方法使用範圍很廣。〖KH1〗〖HTK〗〖HK28〗有一次,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布拉姆斯前去參加一個演
奏會,這個演奏會是由一位年
輕鋼琴家貝倫哈特舉辦的,舉
辦這個演奏會的原因是他為席
勒的詩《鍾之歌》譜了一首曲
子。
布拉姆斯在演奏會上聚藉
會神地傾聽,顯出極為陶醉的
模樣,甚至不時地點點頭。貝倫哈特誤以為布拉姆斯喜歡他作的曲子,因此當演奏會結束後,他立即高興地問布拉姆斯:“閣下是不是很喜歡這首曲子?”
布拉姆斯沒有正麵回答,而是笑著說:“這首《鍾之歌》,果然是不朽的詩。”〖HT〗〖HK〗〖KH*9/9〗
布拉姆斯巧妙地避開問題,並委婉有禮地表達了他真實的想法:他很欣賞《鍾之歌》這首不朽的詩,但並不一定認為貝倫哈特的曲子水準高。〖KH1〗〖HTK〗〖HK28〗
巴索夫是西歐某國的一名外交官,一次他想要戲弄一個非洲國家的大使:於是,在聯合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中,他靈機一動,假裝很有禮貌地問那位大使:“貴國的死亡率想必不低吧?”平時這個西歐外交官仗著本國勢力,總表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並以刻意貶損他國、炫耀本國為傲。然而,正當巴素夫暗自竊喜時,那位民族自尊心遭受傷害的非洲大使卻麵不改色。他稍微思索,既沒有正麵回答,也沒有默不吭聲,隻是冷冷地說道:“和你們的國家一樣,每人死一次!”〖HT〗〖HK〗〖KH*9/9〗
這個回答巧妙而有力,巴索夫一臉尷尬,盛氣淩人的傲氣也頓然消失了。〖JP〗
9.守中帶攻策略
有些人喜歡把掌握別人所謂的“秘密”作為自己的樂趣,並經常通過向你提出問題要求回答,以證實自己的猜
測,有時他們甚至還提出眾所
周知的問題,刻意從你的話中
證明些什麼,讓你難堪不已。這
時你可以采用皮球反踢、回鋒
逆轉的方法,將他們踢來的球,
毫不費力地順勢踢回。不過,在運用這種方法時,回答要準確無誤,無懈可擊,隻要把球踢回對方腳下,他就很難再發起攻勢。
〖KH1〗〖HTK〗〖HK28〗
越南領導人黃文歡在一次召開記者招待會時,揭露黎筍集團的罪行。這時,一位西方記者問:“你在給你同胞的信中說,越南已不再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而是附屬於外國。請問,你說的這個外國是哪一個國家呢?”當時在黎筍集團統治下的越南依附於誰,其實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不過,這個事實如果從一位越南領導人的口中說出來,卻明顯不妥,甚至會在國際上引發不必要的爭端。所以,黃文歡機智地回答道:“你問這個國家是誰,即使我不講,所有
人也知道。”〖HT〗〖HK〗〖KH1〗
黃文歡的回答就像踢球一樣,把對方踢過來的球又順勢踢回去;既然是“所有人都知道”,那麼提問的人也一定知道,讓他自己回答就好了。
〖KH1〗〖HTK〗〖HK28〗
1972年5月,美蘇舉行高峰會談。27日淩晨,美國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基辛格,在莫斯科的一家賓館內,向記者介紹關於美蘇簽署限製戰略武器協議會談的情況。
基辛格微笑著說:“蘇聯生產導彈的速度,大約是每年 250枚。各位先生,如果我在這裏被當成間諜抓起來,我們都知道是誰的原因。”
這時,無孔不入的美國記者馬上敏捷地接過話題,開始探問美國的軍事秘密:“我們的情況呢?美國有多少潛艇導彈正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又有多少導彈正在配置呢?”
基辛格聳聳肩膀說:“我確實不知道正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的導彈有多少。至於潛艇,我的苦處是,數目我知道,但我不知道它們是否是保密的。” 記者說:“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立刻反問道:“不是保密的嗎?那麼請你告訴我是多少呢?”
這位記者頓時楞住了,隻得一笑了之。〖HT〗〖HK〗〖KH1〗
在此,基辛格想避開記者的
追問,所以佯裝不知數字是否保密。乍看之下,他似乎是在暗示記者,如果這不屬於保密之列,就可以公諸於新聞界。因此,急於搶新聞、爭時效的記者才連忙告知“不是保密的”。不料基辛格放的是煙幕彈,煙幕一過,他便留給記者一個難題:“既然你們說是不保密的,那就是公開的了。既然人所共知,那麼就讓消息靈通的記者自己回答這個眾所周知的數字吧!”當記者突然遇到這個難題時,基辛格也就輕易地擺脫困境了。
10.向有利方麵全力發揮
〖HTK〗〖HK28〗出言不慎,如利劍傷人;言語明智,如濟世良藥。
〖JY〗——《箴言集》〖HT〗〖HK〗〖KH1〗在論辯中,善於抓住一切機會,或接過對方的話頭,或借助論辯環境中的各種事物、場景加以聯想,找到它們與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之間的關聯性和相似性,抓住一點盡情發揮,引出對方未曾預料到的新的思路,從而達到征服對方的目的。這就是借題發揮的論辯技巧。
抗美援朝時,一些外國記者敵視中國人民,利用采訪的機會,散布對中國人民的敵意。
有一次,一位外國記者采訪周總理,周總理剛批閱完文件,順手把鋼筆放在桌上。外國記者看見桌子上放的是一支美國生產的“派克”鋼筆,便故意問:“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美國生產的鋼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