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談判口才的實用技巧(2 / 3)

理賠員說:

“哦,請勿介意我剛才的提議。我再加一點,200元如何?”

“加一點?抱歉,無法接受。”

理賠員繼續道:

“好吧,300元,怎麼樣?”

戈漢故意停了一會兒,回道:

“3007嗯……我不知道。”

為什麼他回答“嗯……我不知道”呢?因為他知道這樣回答的效力無窮。

這件理賠案件終於在950元的條件下和解。

後來,戈漢回憶道:“那時,我完全無法確知結果會是如此完美。但理賠員不經意的暗示,使我意識到對方逐次提議差距的重要性,實質上是暗示權限內的最高極限,這好像狼外婆在屁股後拖出一條尾巴,我便揪住不放,使我最終占了上風。”

5.假裝糊塗有洞天

〖HTK〗〖HK28〗危言聳聽,製造紛爭;搬弄是非,破壞友誼。

〖JY〗——《箴言集》〖HT〗〖HK〗〖KH1〗裝糊塗戰術在商戰中常能取勝,下麵這個日本公司與美國公司競爭的故事說明了這一點。

日本某公司與美國某公司進行一次技術協作談判。日本公司與美國公司采取了兩種不同的談判方式。談判伊始,美國公司首席代表便拿著各種技術數據、談判項目、開銷費用等一大堆材料,滔滔不絕地發表本公司的意見,完全不顧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見。而日本公司代表則一言不發,仔細聽並埋頭記筆記。美方講了幾個小時之後,征詢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見時,日本公司代表此刻顯得迷惘,混沌無知,反複地說:“我們不明白”,“我們沒做好準備”,“我們事先也未搞技術數據”,“請給我們一些時間回去準備一下”。第一次談判就這樣不明不白地結束了。幾個月後,第二輪談判開始了,日本公司以上次談判團不稱職為由,撤換了上次談判代表團,另派代表團到美國談判。他們全然不知上次談判的過程,一切如上一次談判一樣,日本人顯得在這個談判項目中準備不足,最終還是日本公司以研究為名結束了第二次談判。

幾個月後,日本公司又如法炮製了第三次談判。這樣,美國公司老板大為惱火,認為日本人在這個項目上沒有誠意,輕視本公司的技術和基礎,於是就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半年後日本公司仍然如此,兩國公司的協定將被迫取消。隨後美國公司便解散談判團,封閉所有的技術資料,以逸待勞,等待至少半年後的最後一次談判。

沒料想,通牒發出僅幾天後,日本便派出由前幾批談判團的首要人物組

成的龐大的談判團飛抵美國,美國公司在驚愕之中倉促上陣,匆忙將原來的談判團成員召集起來。這次談判日本人一反常態,他們帶來了大量可靠的數據,對技術、合作分配、人員、物品等一切有關事項都做了相當精細的策劃,並將協議書的擬稿交給美方代表簽字。這使美國人迷惘了,最後勉強簽了字,當然其中所規定的某些條款要明顯傾向於日方。

日本人采用“裝糊塗戰術”,在了解美方的意圖後,一鼓作氣製訂了詳細的方案,趁美國人放鬆警惕時,突然出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6.談判桌上尤需情感投入

〖HTK〗〖HK28〗行動漂亮要比言論漂亮好得多。

〖JY〗——史美爾斯〖HT〗〖HK〗〖KH1〗如何在一些交涉事件中以私人的立場談判?我們可以用例子來解釋。

例如,你在6個月前就想從郊區搬到城裏,因為昂貴的房租,你一直無法找到合適的房子。在毫無止境地尋找之中,你獲知有棟公寓正符合你家庭的需要,隻是這唯一待租的公寓,已有30個人登記在你之前準備承租,你希望從名單中的31名變成第一名,你要如何做這件看來不可能的事呢?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呢?

直接找房東麵談,避過大廈管理員,房東才是最後決定的人。帶著全家大小一塊兒去,事先指導小孩的行為,穿著合宜,態度合理,沒有哪個房東喜歡行為怪異的房客,也不認為理想的房客是模型化的家庭。

重點是要合情、合理、穩重,這才是房東所喜愛的房客。要記住,房東不僅出租房子,同時也在選擇一家在簽約期內必須相處的鄰居。基於過去的經驗,房客的重要性,甚至會影響到房東自己的生活。盡你所能地去了解他及他的家庭,同時使他放棄房東的身價,以“私人”立場來看你,了解你。客氣地向他要求看看出租的公寓,若是他答道:“非常抱歉,在你前麵還有30個人在等著。”

別被難倒,告訴他你是從遠處而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對他說:“我知道我的機會不大,但是,可不可以讓我們看一眼,也好讓我們知道房子是什麼樣子?”

即使你無法看到房子(或許尚有人居住),試著使房東讓你看看相同格局的房子,至少可以看看他住的房子。在整個過程中,表現出你的誠懇,運用各種策略,以獲得對方的首肯。

自此之後,隻要你經過附近,就去拜訪他。即使他告訴你沒有什麼機會,還是要與他保持聯係。

當房東與你交往一陣子之後,相對地付出許多時間對他訴說你的狀況,讓他給你些建議。詳細地介紹你的公司、職位、工作時間、興趣、嗜好等,不斷地告訴他你的情況,讓他了解你的家庭就像了解他自己的家庭一樣清楚。

基於對你的需求有了了解,在有空房出租時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當然他會看看等待的名單,但是,隻會看看名單上的一個名字。名單的名字除了是個記號之外,對他沒有任何意義,他現在的選擇是將房子租給一個一無所知的房客,或者是把房子租給你,一位他已“熟悉”的房客。

你所獲得的租房機會從第31躍到第一。你租到房子是因為房東相對投下的時間以及他對你的認識,你已完成了“公事私人化”的過程。當然,這隻有在房東有絕對的支配權力之下才能奏效,否則你必須使用別的談判技巧。

人都是有感情的。在談判中運用技巧進行適度的感情投資,也許你會化險為夷,獲得成功。

7.排除萬難直奔主題

談判結束的時間稱之為“死線”,死線對談判的成敗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讓步往往在這個時候才會發生。在這一階段,談判者通常采用軟磨硬拖的口才戰術,往往使一些有經驗的談判對手就範。

〖BT4〗強忍等待

一位美國石油商曾這樣敘述沙特阿拉伯石油大亨亞馬尼的談判藝術:“他最厲害的——著是心平氣和地重複——個又一個問題,最後把你搞得精疲力竭,不得不把自己的祖奶奶都拱手相讓。”

當你通過調查,把握住對方急於達成協議的心理時,就可采用這種疲勞戰,迫使對方讓步。

美國人曾在與一個小國的撤軍談判中嚐到了“疲勞轟炸”的苦果。在談判中,小國表麵上裝出無期限的樣子,事實上他們也是有期限的,因為他們知道美國正處在總統競選的關鍵時刻,不願把戰爭無限期地拖下去,所以故意作出漠不關心的姿態。在談判桌上,他們強忍等待,先用軟話穩住美方,又用一些無關痛癢的絮語閑言消磨談判時光,眼看美方再也沒有精力耗下去了,最後,抓住這大好時機狠狠“要價”,美方終於被迫作出讓步,達成了停戰協議。〖JP〗

〖BT4〗假裝糊塗

糊塗產生智慧,“軟弱”也是一種力量。緊扣“死線”的第二著就是假裝糊塗,即在談判之初多聽少說,“明白”也說“不明白”,“懂”的也裝“不懂”,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對方層層加碼,以滿足己方需要。

在一場保險索賠的談判中,代理人運用裝糊塗的策略從保險公司那裏得到了多於原損失3倍的賠償金。請看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理賠員的對話:

〖KH1〗〖HTK〗〖HK28〗

理賠員廣……第一個出價隻有100元,你看怎樣?

代理人:鼻子哼,表示不信。

理賠員:再多點,200元怎麼樣?

代理人:再多點?根本沒有多!

理賠員:那麼好吧,300元怎麼樣?

代理人:300元?哎,我不知道。

理賠員:好吧,400元。

代理人:400元?哎,我不知道。

理賠員:好吧,500元。

代理人:500元?哎,我不知道。

理賠員:好吧,600元。〖HT〗〖HK〗〖KH1〗

代理人仍然重複著“哎,我不知道”,這句話奇跡般地發生了作用。當然,這神奇的一著也不能無限製地使用下去,也應見好就收,最後,索賠款定為950元,原客戶隻需索賠300元。

8.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

談判的過程是智力、技能的競爭。受到人的思想情緒、談判內容、周圍情境等諸多因素的製約,談判的過程一般來說總是複雜多變的,節外生枝、出現始料未及的情況是常有的事。因此,談判中特別是開始時,說話一定要注意分寸,留有餘地。這就是說,你在與人交談中,有些話要盡量避免說死,使說話具有一定的彈性,不能說“滿口話”,以便給自己留下可以進退自如的餘地。否則,容易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

運用模糊語言是談判中經常使用的留有餘地的重要手段。模糊語言靈活性高,適應性也強。談判中對某些複雜的論點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時就可以運用模糊語言來避其鋒芒,以爭取時間做必要的研究和製定對策。比如對某些很難一下子做出回答的要求和問題,可以說:“我們將盡快給你們答複。”“我們再考慮一下。”“最近幾天給你們回音。”這裏的“盡

快”、“一下”、“最近幾天”都具靈活性,留有餘地,可使自己避免盲目做出反應而陷入被動局麵。

在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一個企業在產品銷售、原料購置過程中,相互競爭的情況已是司空見慣。因此,對一個企業來說就必然麵臨選擇哪一個確定對象的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談判就又有了“探測器”的功用,此時說話留有餘地就更顯得重要,它可使企業進退自如,獲取更大的利益。

某服裝公司新設計的冬裝款式新穎別致,一上市就十分搶手。因此準備購進一大批原料大批生產。消息不徑而走,很快就有本市和外地的幾家毛紡廠的推銷員來廠洽談生意。該公司也有意先派出采購科的一般人員與之接觸。在洽談過程中,一方麵先了解各廠的情況,暫時不定案,而以“貴方的意思我——定轉告公司上級,隻要品質可靠、價格合理,我想是會被考慮的”之類的話來作答。通過洽談,在摸清情況、反複權衡的基礎上確定了其中的一家,原料質高價廉,僅此一項就讓公司獲利不小。

在商業談判中,為使自己進退自如,還常采用賣方叫價提得高些,買方出價有意低些的方法。一次聯邦德國某公司來中國推銷焊接設備,一套設備對方先報價40萬美元。聲明這是考慮到初次交易為贏得信譽而出的優惠價。但經我方再三討價還價.最後以27萬美元的價格成交。生意談成的時候,對方經理又做了一個誇張的仰頭喝藥的動作,開玩笑地說:“27萬美元賣給貴方,我可是大蝕老本了,回去怕要服毒自殺了。”事實上,該公司的這種設備曾多次以二十幾萬美元的價格出售過,首次報價40萬以及他的

聲明和玩笑,都不過是虛張聲勢,給自己留下足夠餘地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