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讚美的實用技巧
1.恭維要不露痕跡〖HT〗〖KH1*3〗
麵對他人對自己的恭維,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會感到厭煩,事實也的確如此。但最重要的是,恭維話要盡量說得巧妙,不顯山露水,不露絲毫痕跡,恰到好處,被恭維的人就會怡然自得了。
〖BT4〗第一,選用對方真正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恭維
使用恭維術最主要的是必須了解對方的嗜好、習性,乃至脾氣和情感,抓住對方的心理,選用對方真正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恭維,使對方感到非常合乎心意,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外交史上有這樣一則軼事:一位日本議員去見埃及總統納賽爾,由於兩人
的性格、經曆、生活情趣、政治抱負相距甚遠,總統對這位日本議員不大感興趣。
日本議員為了不辱使命,搞好與埃及當局的關係,會見前進行了多方麵的分析,
最後決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動納賽爾,達到會談的目的。下麵是雙方的談話:
議員:閣下,尼羅河與納賽爾,在我們日本是婦孺皆知的。我與其稱閣下為總統,不如稱您為上校吧,因為我也曾是軍人,也和您一樣,跟英國人打過仗。
納賽爾:唔……
議員:英國人罵您是“尼羅河的希特勒”,他們也罵我是“馬來西亞之虎”,我讀過閣下的《革命哲學》,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奮鬥》作比較,發現希特勒是實力至上的,而閣下則充滿幽默感。
納賽爾:(十分興奮)嗬,我所寫的那本書是革命之後三個月匆匆寫成的。你說得對,我除了實力之外,還注重人情味。
議員:對呀!我們軍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馬來西亞作戰時,一把短刀從不離身,目的不在殺人,而是保衛自己。阿拉伯人現在為獨立而戰,也正是為了防衛,如同我那時的短刀一樣。
納賽爾:(大喜)閣下說得真好,以後歡迎你每年來一次。
此時,日本議員順勢轉入正題,開始談兩國的關係與貿易,並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產生了奇效。
在這段會談的一開始,日本人就把總統稱做上校,降了對方不少級別;挨過英國人的罵,按說也不是什麼光彩事,但對於軍人出身,崇尚武力,並獲得自由
獨立戰爭勝利的納賽爾聽來,卻頗有榮耀感;沒有希特勒的實力與手腕,沒有幽默感與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從上校到總統呢?接下來,日本人又以讀過他的《革命哲學》,稱讚他的實力與人情味,並進一步稱讚了阿拉伯戰爭的正義性。這不但準確地刺激了納賽爾的“興奮點”,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話收到了預想的奇效。
袁世凱竊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權力後,每天都做著皇帝夢,有一次競在白天進入夢中。一位侍婢正好端來參湯,準備供袁世凱醒後進補,誰知不慎將玉碗打翻在地。婢女自知大禍臨頭,嚇得臉色蒼白、渾身打顫。因為這隻五碗是袁世凱在朝鮮王宮獲得的“心頭肉”,過去連太後佛爺也不願用來孝敬,現在化為碎片,這是殺身之禍,罪是無論如何也逃不脫的了。正當她惶惶惟思自盡之時,袁世凱醒了,他一看見玉碗被打得粉碎,氣得臉色發紫,大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命不可!”
侍婢連忙哭訴著:“不是小人之過,有下情不敢上達。”
袁罵道:“快說快說,看你編的什麼鬼話!”
侍婢道:“小人端參湯進來,看見床上躺的不是大總統。”
“混賬東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侍婢下跪道:“我說,床上……床上……床上躺著的是一條五爪大金龍!”
袁世凱一聽,以為自己是真龍轉世,要登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了,頓時一股喜流從心中湧起,怒氣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疊鈔票為婢女壓驚。
婢女在生死存亡關頭,通過一句恭維妙語,不僅免了殺身之罪,還得到了對方的獎賞。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多湖輝先生在一本書裏舉了這麼一個例子:有位雜誌社的記者,有一次去采訪一位地位很高的財經界人士。話匣一打開,就首先稱讚對方的經濟手段如何高明,繼而想打聽一些成功的奧秘。但由於這是初次采訪,不能很快接觸到問題的實質。
這時,那位記者靈機一動,將話題一轉,說道:“聽說貴經理在業餘時間很喜歡釣魚,在釣魚方麵也是行家裏手。在下偶爾也喜歡釣釣魚,不知道你是否可以介紹一些這方麵的經驗?”那位大人物一聽此話,笑臉頓開,侃侃談起釣魚經來。結果不消說,賓主雙方俱歡,爾後采訪中自然方便不少。
從這位大人物的心態來看,因為所處的地位,有關經營方麵的“高帽子頌歌”已經聽得耳根生繭了;而這個記者看到大人物的另一麵,從該大人物的業餘生活開始人手,最後完滿地達到預期目的,其手段令人歎為觀止。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恭維的效果的確威力無窮,可以自然地減輕我們交際的阻力。
〖BT4〗第二,不說“外行”話
我們經常在一些個體商場遇到這樣一些情形:開始營業員同顧客在質量、樣式或價格上爭論得很厲害,但後來,營業員改變了戰術,突然轉而誇獎顧客在談論商品方麵的豐富知識經驗,說:“先生看起來是一個特別懂行的人,我真得好好問問,請教請教!”“即使你不買這件衣服,也會讓我受益匪淺!”說也奇怪,對方被這麼一誇獎、一恭維,反而心中不安,討價還價的事也忘在了腦後,甚至還有些顧客、營業員一抬舉他,他就感到不買下商品就對不住營業員似的,你說怪不怪?
喜歡讚美是人的天性。人既想客觀地了解自己,又想得到好評。如果一個人的長處得到別人的肯定,他就會感到自我價值得到確認,產生“自己人效應”。心理學家證實:心理』二的親和,是別人接受你意見的開始,也是轉變態度的開始。
若想逢迎其長,首先你必須“懂行”。“懂行”的實質是能抓住讚美的事或物的實質,不說外行話,讓別人聽起來在行、老練。許多人常犯外行的錯誤,見了什麼都說好,見了誰都說高;有的是不懂裝懂,有的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語言刁;到位,說不到點子上去,切不中要害,缺乏力度。在書法展上,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似懂非懂、不懂裝懂的人發出這樣的讚歎:“這字寫得真好!”問他究竟好在哪裏,他支吾半天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如此讚揚,又有什麼意見呢?現代社會中,專業分工很細,各專業相對獨立,自成相對封閉的係統。如果知識麵狹窄,無疑就成了“門外漢?,空懷一顆善良的心,卻找不到讚美的話題。
首先,對某一行要有一定造詣,你的讚美才能令內行人接受,並視你為知己。運用專業術語是一種技巧。俗話說,各行都有各行的行話、“黑話”。曲藝中有吹、拉、彈、唱,其中又有豐富的內涵;相聲中有說、學、逗、唱;圍棋中有邊、角、星、目、棋筋、收官等;書法中有筋、骨、神、鋒,這些都是某一領域中的“行話”。在一定的場合,你用專業術語予人以讚美,讓人覺得你是“圈內人”,你的讚美才會讓人覺得可信。
再者,內行的讚美還表現為獨具慧眼。獨具慧眼的讚美者善於發現別人發現不到的優點、長處和意義。比如,麵對一幅書法,幾乎所有的人都異口同聲地歎道:“真是太絕了!我再練十年恐怕也趕不上!”書法家對這樣的恭維早就習以為常了。獨有一位幽幽說道:“常言說,字如其人。您的字道勁有力,運筆沉穩,是和您剛正不阿的秉性、沉著老練的處世態度分不開的。”談字論人,在行在理,獨辟蹊徑,巧妙換了個新角度,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讚美與眾不同,技高一籌。我們周圍不乏才華橫溢之人,有的人有能言善辯的口才,有的人能洋洋灑灑妙筆生花,有的人善於發明,有的人演技高超……諸如此類的才華都是有價值的讚美題材。“有才能的人就在於了解別人的才能。”這句俄羅斯諺語告訴我們,要成功地讚美別人,你必須具有發現、甚至挖掘別人的閃光點的才能,這是協調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條件。
〖BT4〗第三,要做到不經意的讚美
最妙的恭維是不露痕跡,不讓人看出你是故意“拍馬屁”,既抬高了別人又不貶低自己。
在日常商務活動中,會稱讚和恭維別人應該是一個經商者的基本素質,所以有人說“經商者無不油嘴滑舌”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一位精明能幹的售貨員不僅要識貨,還得善識人,稍一接觸,就能摸出顧客的心思。在賣時裝時,如果顧客身材瘦小,但售貨員在取衣服時有意取大一號的,而當顧客說太大時,售貨員故意裝出,驚訝的樣子表示:“真的嗎?我可一點兒都看不出呀!”無形中就掩飾了對方的弱點而使他心裏感到滿足。
像這種不露痕跡的讚美,雖然是奉承,又不讓顧客聽了肉麻,反而覺得舒服,的確是一種高明的讚美方式。
南朝齊代有個著名的書畫家叫王僧虔,是晉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利。他的行書、楷書繼承祖法,造詣很深,一手隸書也寫得如行雲流水般飄逸。
當朝皇上齊高帝蕭道成也是一個翰墨高手,而且自命不凡,不樂意聽別人說自己的書法低於臣子,王僧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顯露才能。
一天,齊高帝蕭道成提出要和王僧虔比試書法高低。
於是君臣二人都認真寫完了一幅字。寫畢,齊高帝蕭道成傲然問王僧虔:“你說,誰為第一,誰為第二?”
若一般臣子,當然立即回答說:“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但王僧虔也不願貶低自己,明明自己的書法高於皇帝,為什麼要作違心的回答呢?但他又不敢得罪皇帝,怎麼辦?王僧虔眼珠子一轉,竟說出一句流傳千古的絕妙答詞:“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
他巧妙地把臣子與帝的書法比賽分為兩組,即“臣組”和“帝組”,並對之加以評比,既給皇帝戴了一頂高帽子,說他的書法是“皇帝中的第一”,滿足了皇帝的冠軍欲,又維護了他自己的榮譽和品格,使皇帝更敬重他的風骨,覺得他不是那種專門拍馬屁的家夥。
果真,齊高帝蕭道成聽了,哈哈大笑,也不再追問兩人到底誰為第一了。
〖BT4〗第四、善於尋找易被常人忽略的閃光點
讚美是件好事情,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戴爾·卡耐基說:“一般說來,如果你不喜歡一個人,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教化這種特性,尋找別人的優點。你一定會找到一些的。”一旦你發現了別人身上具備某種“優點”或“才能”,你就會對他“另眼相看”,他工作就會更出色、更賣力。因此,一個成功者必須是一個優秀的“發現者”。
一個事業上卓有成效的女人,你誇獎她有能力、有魄力、有才幹,聽了一千遍後,再怎麼講,她也不會有什麼感覺了。然而,有一天,你對她說:“你的眼睛長得好迷人,你不論是坐著、站著還是走路的姿態,都很有風度,我想學也學不像。”她一定會喜上眉梢,認為你是一個很有發現力的人。
法國總統戴高樂在1960年訪問美國時,在一次尼克鬆為他舉行的宴會上,尼克鬆夫人費了很大的心思,布置了一個美觀的鮮花展台,在一張馬蹄形的桌子中央,鮮豔奪目的熱帶鮮花襯托著—·個精致的噴泉。
精明的戴高樂將軍一眼就看出這是主人為了歡迎他而精心設計製作的,不禁脫口讚道:“女主人為舉行一次正式的宴會要花很多時間來進行漂亮、雅致的計劃與布置。”
尼克鬆夫人聽後十分高興。
事後,她說:“大多數來訪的大人物要麼不加注意,要麼不屑因此向女主人道謝,而他總是想到和講到別人。”
也許在別的大人物看來,尼克鬆夫人所布置的鮮花展台,隻不過是她作為一位副總統夫人的份內之事,沒什麼值得稱道的;而戴高樂將軍卻領悟到了其中的苦心,並因此向尼克鬆夫人表示了特別的肯定與感謝,從而也使得尼克鬆夫人異常感動。
所以稱讚一個人時,與其稱讚她最大的優點,不如發現她最不顯眼,甚至連她自己也沒發現的優點。因為明顯的優點已成為她性格中的一部分,在她自己看來,早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她甚至對你的稱讚產生反感,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而那些小小的優點,因為從未或很少被人發現而更顯其彌足珍貴。你的發現與稱讚使對方增添了一份對自己的認識,增加了一次重新評估自己的機會,有的人還可能因此得到新的啟示而發揮另一方麵的特長。同時,你不同凡響的觀察力也會得到對方的器重。
〖BT4〗第五、在讚美詞上要再三斟酌
在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有好的口才,許多人的讚美因此往往“美”不起來。有的人說話不自在、不自然、不連貫,甚至麵紅耳赤,自己別扭,別人聽了更別扭。他慷慨的讚美反而成了送給別人的懲罰,使人既不痛快又費神。有些人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信口開河,甚至胡亂聯係、無中生有。這種人對你的讚美越慷慨,越會讓你感覺他毫無誠意。這樣的讚美常被人認為虛偽、矯揉造作,甚至有溜須拍馬的嫌疑。還有的人因為口才不好,詞不達意,反令被讚者極為尷尬。
幾位中學的同學到吳君家玩。吳媽媽對人非常熱情,同這些當年的“小毛頭”親切地交談起來。
聽到大家都大學畢業了,聯係的工作也不錯,吳媽媽眼裏流露出既高興又羨慕的神色,搖著頭歎息說:“你看你們,是多好的孩子!一個個花言巧語,到哪都討人喜歡。俺那個崽,不會來事,三腳踹不出個屁來,到現在還沒找到工作呢。”
一句話差點兒讓大家背過氣去,笑也不是怒也不成。老太太本是好意,想誇獎他們一下,但用了一個“花言巧語”,意思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大家雖然都明白她老人家是一位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不知從哪裏撿來一個連她自己也弄不懂的詞語,但畢竟讓人無言以對。
笨拙的講話就像一架破爛不堪的錄音機,使讚美這本該美妙動聽的旋律變得刺耳難聽,不能打動人、感染人,反而會損傷人的情緒,扭曲原意。
在一次管理層會議上,一位報告人登台了。
會議主持人略顯吃驚地介紹說:“這位就是劉女士,這幾年來,她的銷售培訓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也算有點兒名氣了。”
這末尾顯然是畫蛇添足的一句話讓人怎麼聽來都覺得不太舒服,什麼叫“也算有點兒名氣”呢?
稱讚的話如果用詞不當,讓對方聽起來不像讚美,倒更像是貶低或侮辱,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事與願違。所以在表揚或稱讚他人時也要謹言慎行、注意措辭,尤其要把握好以下幾條原則:
列舉對方身上的優點或成績時,不要舉那些無足輕重的內容,比如向客戶介紹自己的銷售員時說他(她)“很和氣”或“紀律觀念強”之類與推銷工作無關的事。
你的讚美中不可暗含對方的缺點。比如一句口無遮攔的話:“太好了,在屢次失敗之後,你終於成功了一回!”
不能以你曾經不相信對方能取得今日的成績為由來稱讚他。比如:“真想不到你居然能做成這件事”,或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你恐怕自己都沒想到 吧!”
總之,稱讚別人時在用詞上要再三斟酌,千萬不要引起歧義。
2.間接讚美更顯誠意
真誠坦白地直接讚美別人固然也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假若用詞不當,就有可能變成阿諛奉承,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讓眾人覺得你太露骨、太肉麻。如果你對直接讚美信心不足,那麼采用間接讚美的方式,著重表達自己對某一類人或物的讚美,也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這樣無論是怎樣使用溢美之辭都不顯得露骨和肉麻,而對方又能夠同樣領會到你的讚賞之情。
間接讚美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以麵帶點式讚美。即不直接讚美對方,而是針對對方的優點,大加讚美其優點所在的層麵,這樣以麵帶點,言在彼而意在此,不著痕跡,卻使對方如沐春風。
《圍城》中的方鴻漸就是這樣一位巧施讚美的能手。他經蘇小姐介紹認識了蘇的表妹唐曉芙,唐曉芙說自己是學政治的,給方鴻漸提供了一個自己還算內行的信息。一般說來,女孩學政治是比較有野心且缺乏靈氣的,因此蘇小姐誇她道:“這才厲害呢,將來是我們的統治者、女官。”方鴻漸從她的話裏發掘出了閃光點,大加渲染了一番,說:“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動物,虛虛實實,以退為進,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來就全有。女人學政治,那正是以後天發展先天,錦上添花了。曾有一種說法,說男人有思想創造力,女人有社會活動力。所以男人在社會上做的事該讓給女人去做,男人好躲在家裏從容思想,發明新科學,產生新藝術。我看此話甚有道理,女人不必學政治,而現在的政治家要想成功,都得學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戲劇全是反串。老話說,要齊家而後能治國平天下,請問有多少男人會管理家務的?管家要仰仗女人,而自己吹牛說大丈夫要治國平天下。把國家社會全部交給女人有多少好處。”方鴻漸一席話說得唐曉芙心花怒放、喜不自禁。自然,這一番頗費心思的間接式讚美達到了他預期的目的。
第二種是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讚美對方。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第三者”所說的話往往比較公正、實在。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讚美,更能贏得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1997年,金庸與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開一次對談,對談的內容後來輯錄成書出版。在對談剛開始時,金庸表示了謙虛的態度,說:“我雖然過去與會長(指池田)談過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個水平,但我很高興盡我所能與會長對話。”池田大作聽罷趕緊說:“你太謙虛了。您的謙虛讓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風’。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這種‘大人之風’是一以貫之的,您的每—‘個腳印都值得我們銘記和追念。”池田說著請金庸用茶,然後又接著說:“正如大家所說‘有中國人之處,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見您當之無愧是中國文學的巨匠,是處於亞洲巔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繁榮與和平’的香港輿淪界的旗手,正是名副其實的‘筆的戰士’。《春秋·左傳》有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謂三不朽。’在我看來,隻有先生您所構建過的眾多精神之價值才是真正屬於‘不朽’的。”
在這裏池田大作主要采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評價”的讚美方式,無論是“有中國人之處,必有金庸之作”,還是“筆的戰士”、“太上……三不朽”等,都是輿論界或經典著作中的言論,借助這些言論來讚美金庸,顯然既不失公允,又能恰當好處地給對方以滿足。
第三種是背後讚美人。《紅樓夢》中有這麼一幕:史湘雲和薛寶釵都勸賈寶玉人仕為官,賈寶玉對此十分厭煩,對著史湘雲和襲人讚美林黛玉說:“林姑娘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混賬話!要是她說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湊巧這時黛玉正來到窗外,無意中聽見賈寶玉說自己的好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歎。”結果寶黛兩人互訴肺腑,感情大增。
林黛玉認為,寶玉在湘雲、寶釵、自己三人中隻讚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會聽到,這種好話就不但是難得的,還是無意的。倘若寶玉當著自己的麵說這番話,那麼他極有可能是在打趣或想討好自己。
由此可見,背後說別人的好話,遠比當麵恭維別人要明顯好得多。如果我們當麵說人家的好話,不免有點恭維、奉承之嫌,而且這種正麵的讚美所產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還會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險。當我們的好話是在背後說時,人家會認為我們是出於真誠的,是發自內心說他的好話,人家才會領情,並感激我們。此外,若直接讚美的度不足會使對方感到不滿足、不過癮,甚至不服氣,過了頭又會變成恭維,而用背後讚美的方法則可以緩和這些矛盾。而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背後說他人的好話,是很容易就會傳到對方耳朵裏去的。
3.讚美要分清對象,區別對待
世人都喜歡得到他人的讚美,但讚美也需因人而異,用不同的方式,講不同的話。
〖BT4〗第一,看年齡說讚美話
每個人都有希望,年輕人寄希望於自身,老年人寄希望於子孫。年輕人自以為前途無量,你如果舉出幾點,證明他的將來大有成就,他一定十分高興,視你為知己。你如果稱讚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興,至少你要說他是將門之後,把他與他的父母一齊稱讚,才合他的胃口。
但是老年人則不然。他自己曆盡滄桑,幾十年的光陰,並未曾達到他預期的目的,對於自己,已不再十分自信,不再有十分希望,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孫。你如果說他的兒子無論學識能力都勝過他,真是個難得的人才。雖然你是抑父揚子,他不但不會責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口頭連說“未必,未必,過獎了”。他的內心卻認為你是慧眼識英雄呢!
對於商人,你如果說他學問好,道德好,清廉自守,樂道安貧,他一定是無動於衷。你應該說他才能出眾,手腕靈活,現在紅光滿麵,發財即在目前,他才聽得高興。
〖BT4〗第二,讚美老年人時切不可盲目
我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素有尊敬長輩的優良傳統。長輩與我們的出生年代、人生經曆、生活環境都有所不同,性格和習慣也會有所差異。對老年人的讚美要抓住老年人的特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去誇獎。
老年人奮鬥了一生,為社會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在他們的記憶中,有無數他們引以為榮的東西,以及數不清的人生道路上的閃光點。隻要能把握老年人的成就認同心理,以讚美老年人的成就為契機,就能開啟與老年人交流之門,達到讚美的目的。
小勇的爺爺是老革命了,他1945年參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並在戰場上俘獲了一個排敵軍,榮獲了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爺爺經常給小勇講朝鮮戰場上的故事,每次講到他如何運用計策將敵人騙得暈頭轉向時,爺爺總是眉飛色舞,小勇也聽得人了迷。這個故事已經講了好多遍,但爺爺從不講他獲得戰功的事,也許好漢不提當年勇吧。隨著年齡的增長,爺爺越來越懷念過去和自己一起戰鬥的戰友,回想他們一起度過的難忘時光,一起殺敵的英勇場麵,於是爺爺經常陷入沉思中,人也顯得精神恍惚。這使小勇感到放心不下,人年紀大了,精神若老處於這種狀態,就會衰老的快。於是小勇想盡各種方法,講各種笑話來提起爺爺的興趣,但這種興致不能持久。他就想到了爺爺從未講過的他獲得戰功的一次戰鬥。他開始有意地談爺爺,在戰場上如何殲敵、俘敵等等,一提到這,爺爺立即來了興頭,滔滔不絕地談了起來,最後講到了那次戰鬥。那次戰鬥中犧牲了好些親密的戰友,這使他一直不安,一閉上眼,戰友們鮮活的身影就出現在麵前。小勇這時就著實讚揚了爺爺一番,一方麵打消了老人心中的悲傷,另一方麵,滿足了老年人的成就心理需要。此後,爺爺再也不是無精打采地坐著了,而是勤於鍛煉,經常給小朋友們講一些老戰友英勇殺敵的故事,到外地去看望依然健在的戰友,晚年過得非常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