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通兩洋”,這句話是美國人對這一條以太平洋為起點到大西洋為終點橫貫美洲腹地的鐵路幹線的總稱。實際上,太平洋鐵路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從舊金山算起到奧格登為止屬於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從奧格登開始到奧馬哈為止屬於合眾太平洋鐵路公司。從奧馬哈到紐約有五條不同的支路,交通往來十分的頻繁。
所以目前從舊金山到紐約,所走的路程是由一條少說也有三千七百八十六英裏長的完整的鐵路線連結起來的。
從奧馬哈到太平洋海岸,鐵路中途要穿過一片至今還經常有印第安人和野獸出沒的危險地區,1845年左右,摩門教徒被驅逐出伊利諾斯州以後,就開始在這裏建立屬於他們的定居點。
過去即使在最順利的情況下,從紐約到舊金山也要花上六個月的時間,而現在隻需要七天時間就可以到達。
1862年,盡管有南方的議員極力的反對,結果還是選定了在北緯四十一度和四十二度之間的地區將這條鐵路修建成形,而南方議員在當時則要求將鐵路建築得更靠南部一些。當時是那位令人永遠銘記的林肯總統親自將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城選定為這個新鐵路網的起點。鐵路工程立即以美國人那種實幹的精神開始施工了,所謂的這種精神就是既不包含文牘主義,又不包含官僚主義。工人們雖然以高速度進行著施工,但這一點也沒有對鐵路的質量造成影響。在草原地區,前進的速度每天竟可以達到一英裏半。機車就在頭一天鋪起的路軌上將第二天需用的鋼軌運了過來,就這樣沿著一節節被陸續鋪成的新軌不斷地前進著。
很多的支線都附設在太平洋鐵路沿途。這些支線將衣阿華、堪薩斯、科羅拉多、俄勒岡等州貫穿。鐵路從奧馬哈開始向西擴展伸展,沿著普拉特河北岸,直到普拉特河北部支流的入口處向西南繼續延伸,連續地順著這條河的南部支流向前進,它橫穿拉拉岷地區和瓦薩乞山叢,繞著大鹹湖直達到達摩爾蒙的首府鹹湖城,從鹹湖城方向開始進入頹拉山穀,沿著美洲大沙漠,途經賽達和亨堡爾特山區,越過亨堡爾特河和西愛拉――內華達河,向南途經薩克拉門托直到太平洋岸為止。這一條大鐵路起伏的坡度都比較緩。即使在穿過起伏較大的落礬山脈的時候,每英裏路的坡度也在一百十二英尺之內。
這就是需要花費火車七日行程才能走完的大鐵路,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條大鐵路的存在,菲利亞·福克先生才會有了可能,最起碼他才敢希望在12月11日從紐約搭船轉達到英國利物浦。
菲利亞·福克坐的車廂是一種特製的加長車廂。兩節各有四個車輪的車架是這一節客車的底盤的主要結構。這樣的裝置能夠讓列車即使在轉彎角度較小的路線上,也可以順利前進。車廂內部根本沒有設置獨立的旅客房間,隻是以正中間為分割線,整齊地排著兩行帶有靠背的椅子。中間所留下的空間是一條過道,可以通向盥洗室和其他車廂。這些設備在其他的車廂也都是一樣。一節車廂與另一節車廂之間由車橋進行著聯結。整個列車前後互通,旅客可以從第一節車上一直走到最後一節車上。列車上附設有:客廳、眺望車、餐車、喝咖啡車,就是沒有觀劇車,不過相信這在將來也是會有的。
車廂裏的過道上有來往的小販在賣書報、酒類、食品和雪茄煙,生意比較紅火。
晚上六點鍾,滿載旅客的火車從奧克蘭始發。這時天已黑了,大地籠罩在寒冷和黑暗之下,烏雲布滿整個天空,看樣子將要下雪。火車以並不快的速度前進著,如果將在站上停留的時間也包括在內,每小時速度最高保持在二十英裏。即使以這樣的速度,就已經能夠保證列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美國大陸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