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 敘(2 / 2)

【微言大義】

這段話,一是要求我們具有愛心,崇尚仁義,二是要求我們利用時間學習百科知識,以便造福百姓。這個要求是站在道德的製高點,給廣大青少年提出的希望。就像現在的教育提倡人們德才兼備是一樣的道理。

【延伸故事】

晏嬰設身處地為百姓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殺死齊望而卻步公後立即擁立莊公的異母弟薑杵臼繼位,即齊景公。齊景公剛即位,就任用崔杼為右相,此時的齊國,朝政混亂,君臣昏庸,奢侈無度,貴族剝削殘酷,百姓生活痛苦不堪。

後來曆任靈、莊、景三朝、前後執政50多年的晏嬰被任為正卿,他為人正直,以勤儉力行、謙恭下士、關心民事而著稱。擔任齊景公正卿後,晏嬰經常在齊景公身邊竭力勸諫,使豪奢極欲的齊景公稍微有了些收斂。

有一年冬天,天氣非常寒冷,鵝毛般的大雪鋪天蓋地地接連下了三天三夜。早晨光,齊景公身穿裘皮站立在窗前,望著窗外的皚皚白雪,他禁不住高興地對身邊的晏嬰說:“今年的天氣真奇怪,下了這麼長時間的大雪,還一點也不覺得冷,倒有點春江水暖的樣子。這銀白色的景致實在美極了,要是再多下上幾天,那該多好啊!這麼一來,就可以多欣賞幾天好景致了。”

聽了齊景公的話,晏嬰若有所思。過了好一會兒,他開口說:“冬天的景致確實很美,但對很多人來說卻是一種再殘酷不過的景致在這種天氣裏,景公您之所以不感到寒冷,是因為您身上穿著溫暖舒適的裘皮大皮,室內又有熊熊燃燒的爐火。我經常聽人家說,賢明的君主,在吃飯的時候總會想到自己的子民中是不是還有人在挨餓;穿暖和衣服的時候總會想到自己的子民是不是還有人在受凍。這才能做到設身處地地為民著想。”

齊景公聽了晏嬰的自豪感,一下子麵紅耳赤、不好意思想來。從此,他再也不在晏嬰麵前讚賞冬天的景致了。

評點:人與人之間缺少的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一品質。人們太習慣於自以為是,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別人了。如果人們做到處處為民著想,大家也就會生活得更加融洽和舒心了,我們的社會也一定會和諧美好。

【知識鏈接】

仁愛名言

仁人無敵於天下。 ——《孟子·盡心下》

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禮記·儒行》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論語·憲問》

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戰國策·燕策三》

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而輟廣,君子不為小人匈匈也輟行。——《莊子·天地》

蘭生幽穀,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 ——劉 安

君子見人之困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困則幸之。 ——韓 嬰

窮鳥入懷,仁人所憫。 ——顏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