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鏈接】
親兄弟明算賬
1.“親兄弟明算賬”,主要是指雙方的經濟來往上;
2.如果堅持“親兄弟明算賬”,雙方的關係可以維持。否則,你吃虧了,他賺便宜了,時間一長便會產生感情裂痕;
3.“親兄弟明算賬”不會影響和傷害雙方的感情,而是為了更好地維持兄弟兩個的感情,就連夫妻之間都提倡婚前分清各自的財產,別說親兄弟了;
4.兄弟倆分家另過,經濟來往應該有手續,比如借款條、還款條之類,像自願向對方提供幫助的不在其列。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識詞解字】
將:將要。速:快,迅速。已:停止。
【文話白說】
想讓別人做某事,先要問問自己願不願意去做。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也趕快別讓別人去做。
【微言大義】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卻讓別人去做,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當的。所以,我們應該幫助別人去做那些值得做的事,例如:善舉、誌願行動等等;而不應該強迫別人去做不能做的事,例如:打人、偷竊、不禮貌的行為等。強迫別人去做惡行,無疑是教別人做惡人,而自己則是更大的惡人。
【延伸故事】
秋男的家教
一個名叫秋男的孩子,在他差一個星期就可以離開感化院時,和一位心理專家進行了談話。專家問他在感化院待了一年多學到了什麼?有沒有好好反省?他的回答竟是:“這一年我一直在反省,當初為什麼會失手被逮住,結果發現是因為我找了一個笨手笨腳、沒見過世麵的共犯。這次出去以後,我一定要物色一個靠得住的夥伴;而且今天在這個城市作案,明天一定要換另一個城市下手,絕不在同一個地方連續作案。”
這,居然是秋男蹲了一年感化院的“收獲”!
秋男來自一個犯罪家族,父親有20多次前科,母親也有10多次前科,6個哥哥也是前科累累。如果把他送回家,在那樣的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改過自新,所以,院方打算讓他離開感化院後,住進更生保護會。不料,他隻在那兒落了腳,沒幾天就溜了,而且從第二天起就夥同“靠得住”的共犯,在全國各地展開了“巡回盜竊之旅”。
秋男之所以如此冥頑不化,是有家庭教育背景的。他3歲那年的某個黃昏,他和父親一起去散步。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前方有一隻別人掉下的錢包,父親立刻對他說:“秋男,去把錢包撿起來。”秋男移動短粗的小腿,搖搖晃晃地走向前去,抓起地上的錢包,交給父親。
不湊巧的是,這一幕被一名警察看到了。警察把他們父子帶到警察局,訓斥了一個多小時,苦口婆心地對他父親說:“你這個做父親的不合格呀,你應該從小好好教育孩子啊。”
回家後,他父親轉念一想,警察說得一點兒沒錯,應該從小就好好教育孩子。於是,他把秋男叫來,把自己的皮夾往前一扔,說:“來,秋男。你看,那兒掉了一個皮夾。當你在路上看到它時,眼睛千萬不要發亮,也不要加快腳步走過去。記住,要若無其事地接近它,不落痕跡地把隨身攜帶的手帕丟在它上麵,然後在彎腰撿手帕時,順便把它撿起來。這樣才能神不知鬼不覺。聽到了嗎?”
父親一麵說一麵做示範。就這樣,秋男的父親不僅沒有從小禁止他偷竊,反而認真傳授他各種偷竊技巧,使他的良知沒有機會萌芽生長。所以,他四處作案,不以為恥,反而樂在其中。
在感化院,心理專家問秋男:“當老師教育你不要再偷東西時,你有什麼感覺?”
秋男回答:“我覺得他們好像是張著嘴在吐氣的金魚,說了一堆我從來沒有聽過的神話。”
評點:一個人從小就要有是非觀念,懂得哪是美的,哪是醜的;哪是善的,哪能是惡的。一個人有了是非觀念,為人做事就有選擇、取舍,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是善舉,哪些是醜行。如果沒有是非觀念,就會混淆是非,對醜惡的事情沒有羞恥感,對美好的事情沒有榮譽感,一切以自我需要為中心,甚至胡作非為,走上與人類和社會為敵的對立麵。秋男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知識鏈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個成語出自出自《論語·顏淵篇》:“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意思是: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識詞解字】
恩:恩惠,恩德。欲:想。報:回報,報答。怨:怨恨,怨言。
【文話白說】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永誌不忘,並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就讓它過去,不要老記在心上,應該寬大為懷。
【微言大義】
人與人之間發生恩怨也是有可能的事,所謂“仇人”和“恩人”就指的是與自己有恩怨關係的人。有仇,但不能“冤冤相報”,有恩,必須“以湧泉相報”。或者說,對待有仇的人,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直至握手言歡;對待有恩的人,就小恩大報,並推己及人,多向社會施恩。人與人之間能做到這些,我們的社會一定是一個美好的人間。
【延伸故事】
千裏報恩
10年前,農民李如深身患股骨頭壞死頑症,並且聽說廣州有醫院專治此症。他在妻子梁桂英陪伴下,千裏迢迢來到廣州。這天早上,李如深夫妻冒昧敲開了骨科專家袁琢教授的家門。他們告訴袁教授,住院要交押金1萬元,但他們隻有借來的2千元,教授麵露難色。李如深急得扔掉拐杖,跪倒在地說:“袁教授,俺是農民,三年遭遇兩次車禍,兩腿先後骨折。俺是一家人的台柱子,身體垮了,一家就塌天了。求您老人家救救俺。”袁琢點點頭,隨即找醫院說情減免費用,還幫梁桂英找了一份病房臨時工工作。得知他們住在醫院走廊裏,袁教授關切地說:“這兒亂,有小偷,這錢是你們的命根子,丟了咋辦?你們不如先交給我保管吧。” 李如深用顫抖的雙手取出縫在褲腰裏的2000元,小心翼翼地交給教授。經過治療李如深出院時,還欠1000多元的醫療費,袁琢偷偷給他們墊上,而告訴李如深說:“醫療費免了。”並買來火車票,催促他們回家。幾年後,李如深看到一本叫《愛心泛珠江》的書,其中提到袁琢教授曾幫一個河南農民墊付醫藥費事,他才知道那就是自己,第二天就把錢寄給袁琢,誰知,袁教授又將錢退了回來。此後,李敬澤和袁琢教授一直保持著通信聯係。
10年後的一天,聽說袁教授夫人中風,急需人照顧,李如深第一時間將妻子梁桂英送到廣州,照顧袁教授夫人。“袁老救了俺家老李的命,是我們全家的恩人,隻要能幫得上忙,我們苦點累點算個啥!”梁桂英說。不久,袁教授又托人在廣州幫助李如深找了份工作。
一天,80多歲的袁教授也因突發腦溢血中風,生活不能自理。李如深知道後,立即辭去工作,趕到醫院24小時陪伴身邊,精心照顧袁教授。此後,李如深夫妻倆就開始對袁教授夫婦展開“一對一”式的專門照顧。時間長了,李如深夫妻和袁教授夫妻倆的感情越來越深。每天早上6時,李如深就起床扶教授散步,對他進行語言訓練;吃完飯後,陪老人去按摩,晚上,教授因肌肉收縮疼痛睡不著時,李如深就學白天按摩醫生的一些簡單手法緩解老人的不適……。
在李如深的細心照料下,袁教授終於出院了。他們之間的感人故事經廣州媒體報道後,在當地引起轟動。
評點:袁教授救治李如深的行為極為難得,同時李如深知恩圖報的做法,則是對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和發揚,也體現了質樸、善良和感恩的美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在商品經濟社會,李如深是那些忘恩負義的人的一麵鏡子。
【知識鏈接】
感恩圖報
這個成語出自宋代曾鞏的《上歐陽舍人書》:“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感:感激;恩:恩惠;圖:圖謀;報:報答。意思是:感激別人的恩惠而設法報答。例如,今二子之逋逃外國而倡保皇會也,其知恩圖報之未遑,豈尚有他哉?(孫中山《敬告同鄉書》)
忘恩負義
這個成語出自《魏書·蕭寶夤傳》:“背恩忘義,梟獍其心。”恩:恩惠;負:違背;義:情誼,恩誼。意思是: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例如,此人好誇大,且忘恩負義,你要仔細識他才好。(清代黃小配的《大馬扁》第十六回)
近義詞:背信棄義、恩將仇報。
反義詞:感恩戴德、以德報怨。
待婢仆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識詞解字】
待:對待。頹廢:自身。端:端正。慈:仁慈。寬:寬厚。
【文話白說】
對待家裏的傭工和婢女,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對人還要仁慈寬厚。
【微言大義】
這裏講的是如何對待家庭的“下人”——舊社會把家庭裏請來或買來的丫環和傭工叫“下人”。新社會雖然沒有了“下人”,但雇請保姆和工人也是常有的事。對待他們,做家庭主人或企業老板的就要體現自己的良好教養,在德行方麵要起模範作用,對他們要抱以寬容。人與人之間相處,不管各自的地位如何,都要體現平等和尊重的原則。
【延伸故事】
善待民工
朱福玲的企業位於溫嶺市箬橫鎮浦頭村,一天下午,企業正在檢修設備,女工趙玲主動過來幫忙。這時意外發生了,趙玲不慎被一台機器撞倒在地,隻見她捂著肚子疼痛難熬。朱福玲立即將她送到30公裏以外的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剛住進來時,表現為失血性休克狀態,麵色蒼白,嘴唇蒼白,四肢冰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腹部飽脹得厲害。門診CT診斷為她的肝髒右翼大麵積破裂。
趙玲生命危在旦夕,正當醫師準備立即給她做手術時,卻發現她一個家屬也沒有。沒有家屬簽字,手術還做不做?萬一出事,誰來承擔責任?就在醫師犯難時,趙玲的老板朱福玲主動提出由他來簽字,並表示要不惜任何代價救活她!在手術室裏,當打開趙玲的腹腔時,所有醫護人員都驚呆了:腹腔裏麵的血噴湧而出。在血液回收的時候,用吸引器吸出來的血達到4000CC,等於4公斤血。而一個體重50公斤的正常人,也隻有4公斤血。
當得知趙玲手術危險性極大時,朱福玲斬釘截鐵地向醫師表明了態度:“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希望,就是賣掉廠房也要救她的命!”
經過近3個小時全力以赴的搶救,醫生終於把趙玲的肝髒修補好了。在重症監護病房接受10多天觀察治療的趙玲,病情基本穩定下來,日前,她被轉到了普外科病房。
自從趙玲住院後,朱福玲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他天天到醫院看望、安慰趙玲。朱福玲說,趙玲是一個勤勞又忠實的工人,在他廠裏工作已經有四五年了。如今她為廠裏出事了,他心甘情願付出一切代價治好她的病。為此,朱福玲已為趙玲支付了7萬多元醫療費,還為她雇請了一位護理人員。
評點:一位個體企業老板,願意不惜任何代價挽救一名工人的生命,這種態度真是讓人敬佩。對待民工,朱福玲做到了“身貴端”和“慈而寬”。
【知識鏈接】
慈悲為本
這則成語出自《南齊書·高逸傳論》:“今則慈悲為本,常樂為宗,施舍惟機,低舉成敬。”慈悲:慈善和憐憫。原佛教語,意思是:以惻隱憐憫之心為根本。例如:須要慈悲為本,寬猛兼行,敬正誅邪。(明·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寬大為懷
這則成語出自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第71章:“我們最好是寬大為懷,不為己甚。”意思是:對人抱著寬大的胸懷。
近義詞:寬宏大量、手下留情、豁達大度。
反義詞:鼠肚雞腸、斤斤計較、錙銖必較。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識詞解字】
勢:權勢。服:使別人服從,順從。心:內心。然:服從。理:道理。
【文話白說】
用權勢去壓服別人,別人隻會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說服別人,別人才會口服心服,沒有怨言。
【微言大義】
這裏講的是有權者如何對待他人的問題。自古以來,以權勢嚇人的,隻能湊一時之效,不能解決“思想”問題;相反,如果擺事實講道理,讓道理說話,才能真正說服對方。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做家長的,如果一味用權勢說話,隻能引起“民怨”,決不會達到自己的自的。
【延伸故事】
流淚的軍犬
軍犬黑子目光如電,精神飽滿,威風凜凜,每逢甄別嫌疑犯時總能讓做賊者先心虛起來。
隨著訓導員的一聲號令,黑子很快就用嘴把丟失的東西從隱秘處叼了出來,接著又向站著的人群跑去,沒費多少功夫,就叼住了那個小偷。
黑子興奮地望向訓導員,等待著嘉獎。但訓導員卻使勁搖著頭對黑子說:“不!不是他!再去找!”
黑子大為詫異,眼睛裏閃出迷惑的光。平時對訓導員的絕對信賴,又使它轉回頭重新開始了更為謹慎的辨認。專業告訴黑子,它沒錯!於是重新又把那個小偷叼了出來。可是訓導員卻不容置疑:“不對!再去找!”
黑子遲疑地盯著訓導員,轉回身去花更長時間去嗅辨。最後,它還是站在了小偷的身邊,向訓導員堅定地望去:就是他!不會是別人!
“不!絕對不是!”訓導員大聲吼著,表情也嚴峻起來。
黑子的自信心被擊潰了,他相信訓導員超過相信自己。它放棄那個小偷,去找別人。可是不對啊!氣味騙不了黑子。它焦急地踱著步,在每個人的腳邊都停一會兒,忽兒急促地嗅辨,忽兒扭回頭去窺測訓導員的眼神……最後,它根據訓導員的眼色把一個假小偷給叼了出來。
訓導員與那些人一起哈哈大笑起來。黑子糊塗了,愣在當場。之後,訓導員告訴黑子:“你本來是對的,可錯就錯在沒有堅持。”
當黑子明白這是一場騙局之後,它極度痛苦地“嗷”了一聲,幾大滴熱淚流了出來,世界頓時失去了光彩。一個沒有準則、沒有對錯的荒唐世界,把它所有的信念擊得粉碎。或許訓導隻是想考驗黑子,或許,這隻是一個玩笑,可是,從此以後,黑子不再信任訓導員,不再信賴任何人,不再目光如電,不再奔如疾風,不再虎視眈眈,更沒有了威風凜凜……
評點:有時,在員工眼裏,上級就代表了正義、秩序和真理。如果上級的言行出了格,玩笑過了火,以假當真,以真當假,就會給下屬一種誤導,他不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他已失去了衡量真偽的標準。而上級在員工心目中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說話前後矛盾,言行不一,喜怒無常,不能在恰當的時候給出正確的褒獎與懲罰。這樣,不隻會打擊下屬的工作信心,有時甚至會改變他積極的人生態度。所以,如果我們有朝一日能成為企業主管,一定要慎用手中的權力,切不可用手中的權勢去胡亂愚弄自己的下屬。
【知識鏈接】
以理服人
這則成語出自賴傳珠《古田會議前後》:“毛黨代表完全采用說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態度,而且還要我參加會議一起討論。”意思是:用道理來說服人。
以勢壓人
這同則成語出自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首先要對討論和批評的問題研究清楚,絕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勢壓人,強詞奪理。” 以:憑借,意思是憑借自己的權勢去壓製別人。
近義詞:以大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