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科人篇(1)(2 / 3)

葉先生晚年極慘,在“文革”中被作為特務嫌疑犯關押而後接受監督勞動。他的一個學生、我的師長曾親口告訴我——“葉先生是活活餓死的”。這不是事實,而是因為我的這位師長曾目睹葉先生晚年的慘景,所以對此深信不疑。實際上,葉先生死於1977年,但他所受的苦,足以讓他的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劉克選、胡升華的《葉企蓀的貢獻與悲劇》中,曾描述窮途末路的先生——“當時不少人在海澱中關村一帶見到了這種情景:葉企蓀弓著背,穿著破棉鞋,躑躅街頭,有時在一家店鋪買兩個小蘋果,過走邊啃,碰到熟知的學生便說:‘你有錢給我幾個。’所求不過三五元而已!”

而葉先生的侄子回憶,在那樣的時刻,叔父沒有向任何人表示過他一生很悲慘,他的看法好像是世界上和曆史上冤枉的事情很多,沒有必要感歎自己的人生,他對自己的遭遇淡然處之。疾病纏身,兩腳腫脹,小便失禁的葉先生,經常坐在一張舊藤椅上,讀點古典詩詞或曆史書打發時光。

1987年,葉企蓀先生獲平反昭雪,重還清白。

往事不堪回首,還是回到先生雄姿英發的時代吧。

另一位老先生和我談起的葉企蓀先生,讓我想起了和他同時代的金嶽霖,一樣的才子佳人,一樣的重情如斯,故事竟然仿佛雷同。

三角八卦

對葉企蓀先生的了解,是通過文字才更多一些的。物理知識的貧乏,使我無法理解先生的才華和貢獻,然而我記住了葉先生的學生李政道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師——“中國物理學的奠基人”。

和許多紙上談兵的教授不同,葉先生曾親自為冀中等抗日根據地搜購雷管、炸藥等軍用物資,並直接支持自己的學生去參加抗戰,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為抵抗力量的兵工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其中他一手培養並送到根據地的閻裕昌在1942年的戰鬥中被日軍俘獲,這位不屈的清華人被日軍用鐵絲穿過鎖骨拖著遊街,依然破口大罵,惱羞成怒的日軍將他用亂刀劈死。

不過,葉先生自己的冤案,也正源於他的學生熊大縝(曾擔任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1986年獲平反昭雪)被作為國民黨特務冤殺的事情,這卻是大家都始料不及的了。

他在困難時期,利用自己的身份給來送稿件的後輩蘋果似非特例,在有關文獻上曾經記載他類似的事情——三年困難時期,國家為了照顧著名學者,給他們“特供”一些牛奶,葉企蓀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當他看到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有人患浮腫時,就把自己的牛奶讓這學生一定喝下去,他說:“我沒有什麼可以幫助你們的,這點牛奶你們一定要喝下去。”

所以,我相信老先生所說的話,並非虛妄。

但另一件有關葉先生的傳說,就讓我有些真偽難辨了。

那就是葉先生的終生未娶,緣於在一次戀愛中的失利:在和一名同僚同時鍾意於一個女孩子的時候,做了個君子協定。結果女孩子的紅繡球打中了他的對手。先生就此淡泊於感情,專心治學一生。

這件事有些讓人難以相信,因為葉先生是如此優秀——書香門第,哈佛大學的博士,清華物理係的第一任係主任,卓越的成就,崇高的氣節加上英俊脫俗的外表,如此人中之傑,有誰做得起葉先生的情敵?!又有哪個女孩子會舍得放棄葉先生呢?

據說,這個女子,就是當時北平女子師範大學的校花王蒂澂女士。

而葉先生的情敵,就是被稱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帥氣第三的周培源先生。

這段曆史,“文革”中曾被紅衛兵組織附會到與周先生關係密切,也是終生未婚的陳岱孫先生身上。要是按給我提供這個傳說的老先生的說法,假如真是陳岱孫,也許周培源先生會敗下陣來呢。

這個說法我最初是不大相信,因為周培源先生是1929年進入清華大學任教的,1932年與王蒂澂女士結婚,假如和葉先生有這樣一段事情,則當時的葉先生已經三十歲了,以其時社會風俗而言,似乎有些過晚。

然而,和我講起這件事的那位老先生,卻是和周先生、葉先生一起工作過的,今年已經七十五歲高齡,在中國今天的物理學家中,可以排在前十位之中,說話一向十分可靠。

更為可靠的是,老先生說起了葉先生敗北的原因,看來竟然很合邏輯。

據說葉、周之間有了君子協定之後,就等王蒂澂女士自行選擇了。結果雖然葉先生是係主任,薪水也比當教授的周先生高,王蒂澂女士最終還是選中了周先生。其原因,知情者分析有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