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科人篇(2)(1 / 3)

所以,很多人當時都怕錢學森先生,雖然他當時並不像另一位錢先生那樣有氣派。同樣貌似溫和但讓未來棟梁之材們害怕的還有一位,則是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所長黃昆。

錢三強先生被認為有氣派,是因為他長期和軍人一起工作,培養了一種獨特的軍旅與儒雅相結合的風度。有趣的是錢先生的夫人何澤慧雖然是公認的美人,但當時給人的印象卻是——“錢三強先生很氣派,他太太何澤慧則有些邋遢……”

怕我聽錯了,再問,回答還是——“邋遢”。

何女士不是美人嗎?怎麼會邋遢?

老先生苦笑一聲,說當時何澤慧女士來部裏辦事的時候,的確經常頭發蓬蓬鬆鬆的,一看就沒有好好梳理過,再與錢三強先生對比一下,反差就出來了。老先生給何澤慧女士的評價是——“工科美人”。

聽到這個評價,忽然想起了王國維評李後主的詞——“粗頭亂服,不掩國色”。

錢三強先生是科學院院士,何澤慧女士是居裏實驗室出來的才女,從雲室中發現了正電子和負電子間幾乎全部能量交換的彈性碰撞現象,也是科學院院士。

有趣的是何澤慧女士的姐姐何怡貞女士(門出麻省蒙脫霍育克學院,在中國最早開拓了非晶態物理及金屬玻璃研究領域)也是院士,而何怡貞女士的丈夫葛庭燧先生(門出麻省理工學院,他發現的晶界內耗峰被稱做“葛峰”)還是院士。

想來,這一家人若是開個家族科技企業,足以把任何一個大公司的科研部打得鼻青臉腫。

這幾位郎才女貌,才女佳男的婚姻並不是讓老先生印象最深的,他印象最深的是學部裏麵蘇步青先生的夫人是日本人,黃昆先生的夫人是英國人……

還有就是院長郭沫若,娶了個太太於力群也是才女。郭先生是研究甲骨文的,文字功底自然過硬,不料於力群女士的字比丈夫更漂亮,這是大家私下公認的,郭先生知道了,也不能否認。老先生也是第一次從郭先生那裏知道了原來可以叫太太“內子”,因為郭先生有一次題詞,寫道“偕內子”如何如何,這個內子,老先生問過才知道原來指的是於力群女士。

郭沫若雖有“薄幸”之謠傳,但當時數理化學部的工作人員卻覺得他對家人蠻有感情的。有一次老先生隨郭老到大連出差,郭老有個兒子在大連部隊工作,郭老特意繞道去看他,但這個小郭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居然閉門不納。郭老因此很惆悵,回北京路上都一直悶悶不樂。

錢三強算是第二帥,那麼,一定有人會問,數理化學部的第一帥,是誰呢?

答案是——數理化學部主任吳有訓先生。

院士與學部委員

吳有訓先生,身高一米九〇,在國民黨統治時代曾主持“中央”大學,要從曆史上算,或許可算是中國第一個全國科研機構的負責人,資格比郭沫若還要老。而康普頓一吳有訓效應則彰示著他在專業領域的成就。

中國科學院成立以後,吳有訓先生擔任副院長,數理化學部主任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

這裏需要澄清一下中國科學院當時頂級大拿們的稱呼,堂堂的吳有訓先生不過是“主任”,而它下麵的各路諸侯如嚴濟慈之類,則稱為學部委員,若對比今天動不動C×O的稱呼,顯得頗有些小家子氣。

這個小家子氣,卻是周總理當時定下來的。

最初,數理化學部的最高職稱,是按照蘇聯的做法定為“院士”的。數理化學部副主任惲子強在向周總理進行籌組彙報的時候,周總理說我們的水平現在沒有人家那樣高,不要招搖,還是不要稱院士吧,叫做學部委員好了。

結果,就是其他學部也按照這種編製處理,大家都沒有做成院士。吳有訓和惲子強的主任、副主任也一直叫了下去,否則也許可以做院長、副院長的。可是大家都很服氣,因為這直接影響了科學院的風氣,使它在較長時間裏能夠堅持“名副其實”,踏實嚴謹的學風。

所以直到20世紀90年代改設院士以前,科學院的學者們都是“學部委員”,好像唯一的特例是個外國人,因為堅持要得到中國授予的院士稱號,特別發給他的。

惲子強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化學家。同時還是當時“黨的領導”的代表,很有原則性。他是位精幹聰穎的行政領導,善於科研管理。這個善於管理可不是說空話,第一,平時要甘於自處助手和服務的地位,惲在後勤方麵也是難得的好管家;第二,關鍵時刻要能夠站出來拿主意,承擔責任,甚至保護人。也就是說,好事,出成績的事,要躲得遠一點在二線;倒黴事,逆龍鱗的事,知識分子搞不定的事,你要出麵打先鋒。這些方麵,惲都做得響當當。科學院頗出了幾位這樣的優秀領導人物,最出色的大概還有胡耀邦和張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