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科人篇(2)(2 / 3)

惲子強能夠戳得住站得直,說句笑話還有一點裙帶關係。他是惲代英的弟弟。惲代英何許人也?中共早期領導人,黃埔軍校政治部總教官。

吳有訓是數理化學部的當家人,也是最有氣派的。這首先是因為吳有訓先生學識服眾,另一方麵吳也確實有氣派的本錢——吳的身材高大,形象威嚴,讓人望而生畏,想想李政道、鄧稼先等人都是他的學生,吳老的威風可不是擺出來的。

此外,吳老的氣派還表現在其他地方,比如汽車。

根據回憶,當時一些著名的學者根據國家規定都有配車,而吳有訓的車是最漂亮最新型的,他的司機也十分勤快,把吳老的車總是擦得鋥光瓦亮。所以吳有訓一出門大家看車就都會知道。

然而,沒有人有意見,因為大家都認為吳老代表的是中國科學界的“臉麵”。

吳老的威嚴的確鎮得住場。

能夠做到數理化學部主任的位置,吳老的確有自己的過人之處。當年在西南聯大的時候,吳先生主持理學院,忽然學生鬧起了罷課。

這次罷課應該說值得記入史冊,因為當時鬧事的學生領袖v中,有一個幾十年後大名鼎鼎,就是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

楊振寧先生鬧學潮並不是為了政治問題,而是因為有個物理教授上課照本宣科,大家覺得學得沒有意義。西南聯大的學風活躍,大學生中才華橫溢者不少,勇於鬧事的更多,頓時不幹了,罷課要求換老師。

教授們認為學生過分,無理取鬧的不在少數,因為這位先生的學術水平被公認不錯。然而吳有訓先生認為錯誤在老師,因為這位教授雖然會搞科研,但不會講課。吳有訓先生於是給罷課學生親自講課,用婚姻關係講電子學,學生們大為傾倒。那位教授原來有些不服氣,這時也心悅誠服。

有很多人記得吳先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傲。這個“傲”的含義應該是“傲骨”,比如吳有訓先生出席葉企蓀先生的追悼會,聽到悼詞說得輕描淡寫,先生不顧滿堂賓客,拂袖而去。在學術上先生並沒有這種傲氣,有人用蘇聯說法講“康普頓一吳有訓效應”,吳先生說這主要是康普頓搞的,直接叫康普頓效應就好。

倒是吳先生的弟子中出了一個餘瑞璜餘先生(後來也成為科學院院士,中國X光事業的開拓者),是真正傲氣的。“文革”的時候作為反動學術權威,餘先生被打倒。批鬥餘先生時,紅衛兵拳打腳踢,把先生打昏過去,又用涼水潑醒。餘先生醒來,聽到紅衛兵正在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先生掙紮著說——這話不對,不要說三個臭皮匠湊在一起,三十個湊在一起,他不學還是不如我一個人懂物理!

餘先生的骨頭硬,所以吃了不少苦。餘先生有個兒子,經常被抓去陪鬥。一天批鬥完畢,卻怎麼也找不到餘公子。最後,在一座大樓的樓頂上發現了他。

你到這兒來幹嗎?發現他的人大吃一驚,生怕這孩子想不開。

餘公子放下手中一本書,抬頭道——整天批鬥,我都沒個地方念書了……

原來他是躲到這裏看書來了。

後來,餘公子成了楊振寧教授的高足,因為成就斐然,人稱——“金牌研究生”,現在也是物理學界的一位出色學者了。

看來楊振寧先生雖然對老師不滿,自己做先生還是很稱職的。

倒是有另外一位先生,在中國科技大學差點兒被哄下台,此人就是嚴濟慈。

“罪大惡極”的數學家——潘承彪

談到數學家,有位朋友提起了山東大學老校長潘承洞先生,問我是否了解。老實說,我對潘承洞先生是隻聞其名,未見其人。但關於潘先生,倒不是完全沒的可說,還可以透露一個堪稱中國數學界“罪大惡極”的秘密。

不過,這個秘密的主角,並不是潘承洞先生,而是潘承洞先生的弟弟,潘承彪先生。

潘承彪先生與薩爹薩娘交情都不錯,薩娘回北京的時候沒有接收單位,還曾經想找他幫忙調到中國農業大學。薩上中學的時候吃飽了撐的去撞汽車,恰好薩爹又不在國內,潘承彪先生就急急忙忙趕來看望。那一次我印象十分深刻,因為潘先生每次來家都是很淡定的樣子,這一回表情卻十分緊張,一進門就握住薩娘的手,連聲說——你可要挺住,你可要挺住啊!

薩當時神誌清醒,看了不禁昏頭,心想該挺住的是我啊,你拉俺娘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