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科人篇(5)(3 / 3)

長輩之一莞爾——把張勁夫調回來?你怎麼不說把胡耀邦調回來呢?

哦,我忘了級別的問題了。

胡耀邦從1975年開始擔任科學院副秘書長,是因為“五子登科”受到大家的熱愛。這個問題,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經提到過,認為五子登科是指“妻子問題——解決科研人員兩地分居;房子問題——優先分配給科技人員;車子問題——為科研人員開班車;孩子問題——擴大科學院幼兒園;帽子問題——增大了每年提職稱的比例”。老先生告訴我錯了一個——那個妻子問題,解決科學院五百骨幹妻子進京指標,是1978年的事情。我漏掉的,是“爐子問題”,為大家解決爐子用煤和開始使用液化氣罐。

這位老先生,曾經參加過胡耀邦去世後的治喪委員會,當時,他聽到胡的家屬有這樣的要求——胡耀邦要把自己葬在江西德安共青城,“我死之後,埋在青山綠水間,地點就是共青城”。胡耀邦要求葬在那裏,是因為他長期從事團的工作,而德安是共青團誕生的地方。

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一點考證,發現共青團是1920年在上海誕生的,所以老先生的記憶可能有誤,德安不是共青團的誕生地,而是紅軍少共國際師的誕生地。胡耀邦長期擔任少共國際師的政委(由少共中央兒童局書記轉任),可能這才是他選擇德安作為埋骨之地的原因。

當時就胡耀邦的具體葬址還有一個斟酌的過程。

最初,是準備葬在當地一個風景優美的公園中。家屬不同意,他們根據胡耀邦一貫的習慣,說這個不是好地方。因為德安是個不大的城市,公園也不大,如果放一個墓,要占去好大一塊地方。公園是老百姓休息玩樂的地方,放一個墓占好大地方,大家什麼心情?

第二個建議是放在林場,這個家屬接受了,但是又不主張砍樹。胡耀邦生前很重視種樹,為他修墓把樹砍了,他會不高興的。

結果家屬去勘察,不占林地農地,選了個光禿禿的小山包做墓址。

按照風水說法,孤山於子孫不宜,但胡家人對此好像不怎麼在意。於是將小山包頂部平整,改為墓地。這時候胡家提了一個唯一的“額外要求”——請求在胡耀邦墓的旁邊修一個亭子。理由是如果有人來看,當地氣候很熱,希望有個讓人休息乘涼的地方。

過了很多年,這位老先生出差去江西,順便去祭掃一下胡耀邦的墓地。

這一去感慨甚多。

胡耀邦的墓並不大,但是由於他的墓在這裏,當地人在周圍種了很多樹,幾年過去便鬱鬱蔥蔥,將墓地所在的小山和身後的山嶺連成了一體,儼然一個風景區。在墓地上看小丘是孤立的,但略遠一點看來,前麵是浩蕩的鄱陽湖,後麵青蔥的山嶺環抱,墓地正在山水之間的交融之點,氣派端的非凡。孤山的“孤”根本就看不出來了。幸好胡耀邦是無神論者,否則大家不免猜測這難道是傳說中對風水的改革?

老先生祭掃了胡墓後,感到墓地頗有些奇怪,轉了一圈以後,終於根據他的職業習慣找到了感覺——這個墓從空中看,分明是個問號的形狀嘛。

胡耀邦的墓做成問號形狀,是什麼意思呢?他要問什麼?

吃飯的時候,當地的同事見他若有所思,忍不住詢問一番,老先生就把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

那位同事大笑,說果然是從北京來的,見識不凡,不過啊,你還是沒看懂啊。

你再看看,這問號有毛病沒有?

老先生再看,道:是有毛病,沒有下麵那個點啊。

對了,那位當地同事告訴他,這墓地的確像個沒有尾巴的問號,其中自有一份含義。

這是因為有些幹部有貪汙腐敗,以權謀私種種問題,那麼,胡耀邦生前有沒有這類腐化問題呢?

人家說,答案就在他的墓地裏。他的墓設計成這個形狀,就是告訴大家這句話——蓋棺定論,我這裏“問題一點沒有”。

我不是要問什麼,我是要告訴你我的風骨。

這份清廉,或許就是胡耀邦一生最值得寬慰與榮耀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