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凡人篇(5)(2 / 3)

雖然故事幾近傳說,但能想出如此損招的,絕對是個人才,尤其是背書讓人發瘋,一般人絕對想不到書居然能有這樣的功效。

看來,書這種東西,如果把握不好,實在是個很凶險的事情。

忽然想到,有記者問起“劉太醫”書裏若幹不明之處,回答曰:“你不信不看我的書不就完了?”

看來,劉太醫蠻善良的,不聽勸的話,連後果都在書裏寫給您了。

鄉下媳婦和大豬頭

公司裏有個安徽來的小友,風流瀟灑而又頭腦聰穎,到日本沒幾天就拉上個女孩兒開始過家家。上班帶飯盒來,下班帶玫瑰走,每日裏煲湯燴麵,在女孩子的精心調理下,隻把個小家夥吃得滿麵生春,唇紅齒白,看來比在他老娘身邊還滋潤。此情此景讓許多的老哥哥暗生懊惱——當初咱怎麼就想不到這等好辦法,弄了個一箱方便麵吃半年的慘狀呢?要讓我回十年以前再來一回……

算了哥哥,這種事兒講究的是兩廂情願,小夥子有資本,換您,光有這心就您這一臉褶子怕也沒人願意跟您啊。

再來一回估計您還是半年吃一箱方便麵,換個牌子罷了。

中國人的一大話題就是吃,於工作中休息時候,說說今天家裏廚房有什麼好吃的,也是一種消遣。聽小夥子說到女朋友的好手藝,薩忽然想起我們旁邊有個肉鋪子很值得介紹——前田肉店,有的是豬蹄腰花,肚子肥腸,收拾得幹淨價錢還好,排骨才八十日元一斤,有沒有興趣?(有人不信,但星期天我剛帶著佛山大學來的交流學者李鋒先生去買過,價錢沒有變,三百多日元,李先生買了兩公斤回去,說是煲湯。好好的排骨不紅燒了吃肉要熬湯,老廣真是些古怪的家夥。)

有沒有興趣?當然有了!記得有位在波士頓的兄弟提到開車三個鍾頭上屠宰場買豬下水,對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中國人很少有不感興趣的。

別看現在歐美人士吃個蝦都不要腦袋,當年他們對這些東西也是吃得津津有味的。蘇格蘭至今還保留著一道名菜就是染色的豬膀胱,這個我們都不會做。不過是工業時代帶來的快節奏生活改變了他們的飲食習慣,這些製作麻煩,花費時間甚多的吃食,就隻有在對吃特別在乎的中國人的餐桌上還能找到了。

我們這位小兄弟最感興趣的,卻是豬頭——才九百塊日元一個大豬腦袋?!便宜啊便宜,什麼時候去?看小兄弟躍躍欲試的架勢,仿佛我們倆中間的桌子上,放的已經不是咖啡而是一盤肥膩膩,香噴噴的豬頭肉了。

眼看小兄弟要進入日本人說的“無夢無求”狀態,趕緊給拉回來,畢竟還得上班呢。

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小兄弟又找過來——老薩,這豬頭怎麼燒啊?我們都沒做過這麼大的玩意兒啊。

啞然失笑,眼看著豬頭變不成豬頭肉,比看不著還讓人難受呢。

其實國人愛吃豬頭肉的雖然不少,但大多是從商店買來,自己並沒有親手在廚房整治過這個東西,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有點兒頭暈是正常的。

我母親在河北工作的時候,就遇到過一次這樣的事情。

起因卻是在承德見到一個鄉下媳婦。

那時候城鄉之間的鴻溝極深,所以娶有農村戶口的媳婦,城裏人頗有顧慮,而鄉下媳婦進城,也不免有些委委屈屈。

這個鄉下媳婦卻是不同,待人總是落落大方的樣子,看來日子過得蠻舒心。她老公是個很精幹的個幹部,兩個人夫唱婦隨,丈夫不卑,媳婦不亢,據說婆媳關係也很受大家的推崇。

而喜歡談論家長裏短的八姑八嫂們說起來,卻講這媳婦嫁進來之前也蠻受氣的,最後是一個豬頭解決了問題。

問起其中原委,原來是這樣一回事兒。

這媳婦和她老公是自由戀愛,感情很不錯,等到談婚論嫁的時候,未來的婆婆卻不大同意。畢竟老人還想找個吃商品糧的兒媳婦,總覺得這樣才穩妥。

於是幾次冷落未來的兒媳,曲意逢迎也沒有效果。

這個媳婦很聰明的,並不去“問個明白”,卻讓老公出麵去做他媽媽的工作,自己對這些不滿隻當不見。

戀愛中的小夥子總是勇往直前,果然和自己老娘過上了招兒,說你看××模樣又周正,脾氣又溫和,還有什麼挑剔的呢?

老太太說這些都不能當飯吃嘛,她那個農村戶口總是大問題。

小夥子說那怕啥,不就幾十斤糧食嗎?她腦子可聰明呢,有的是辦法。這麼聰明伶俐的人,以後日子還能過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