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圓”是世之輪(2 / 3)

經過尋訪,比爾看中了城南的一塊放牧地。地是屬於92歲的退休銀行家尤先生的,他在那裏還有許多土地,但從不出售。每次有人想向他買地時,他總是回答說,我答應那些農夫讓他們來這裏放牛。比爾知道要買這地很難,但還是決定碰碰運氣。比爾來到尤先生的辦公室,一切如想象中的一樣,尤先生非常固執。但尤先生聽到比爾姓蓋瑟後,睜大了雙眼,突然問了一句:你跟格羅弗·蓋瑟可有聯係?比爾說,他是我祖父。

尤先生讓比爾第二天再去他的辦公室。

第二天,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尤先生不但態度非常和善,而且把城南6公頃土地全賣給了比爾,並且隻賣7500美元,僅僅是市價的三分之一。原因隻有一個,比爾的祖父老蓋瑟,在當地是一個人所共知的樂於助人、待人和善、正直不阿的農夫。

這是一則刊載在外國報刊上的故事,但不一定離我們的現實太遠。

1917年4月6日,奧斯曼·艾哈邁德·奧斯曼出生在埃及伊斯梅利亞城的一個貧苦家庭。 他幼年喪父,因受舅父影響,幼年時即想當一名建築承包商。1940年,奧斯曼大學畢業,身無分文。卻想實現多年來的夢想——當承包商。為了籌集 資金學習承包業務,他先到他舅父那兒當幫手。他在工作中,注意積累工作經驗,常常到施工現場了解提高功效、節省材料的方法。1942年,奧斯曼離開舅父,開始實 現他的承包商之夢。

奧斯曼根據在其舅父承包行的工作經驗,確立了“謀事以誠,平等相待,以信譽為重” 的經營原則,他第一次承包的是設計一個小店的鋪麵,合同金隻有3埃鎊,但他煞費苦心, 毫個馬虎,設計出來的鋪麵使店主十分滿意。正是靠“誠”,他的承包公司在50年代初已獲純利54萬元。

20世紀50年代後,海灣地區大量發現和開發石油,各王室相繼加快國內建設步伐,精明的奧斯 曼很快把眼光投向海灣地區,在沙特阿拉伯承包工程。他以低價投標、高質量、講信譽的標 準來完成承包合同,並注意吸收西方國家公司的先進經驗。這樣,奧斯曼公司的的工程承包 很令沙特王室滿意,影響不斷擴大。幾年後,奧斯曼公司在科威特、約旦、蘇丹、利比亞等 阿拉伯國家建立了分公司,奧斯曼成為中東地區著名的大建築承包商。

奧斯曼更是以“誠”、“信”的原則樹立自己公司在國內的信譽。1960年,奧斯曼公司 承包了世界上著名的阿斯旺高壩工程。氣溫高、沒備陳舊、地質構造複雜給建築帶來了重重 困難。為了按期完成任務、保證工程質量,奧斯曼組織廣大批工人和技術人員,嚴格培訓。 同時,他大膽引進西方先進的機械沒備,代替陳舊的蘇聯設備。他還注意充分調動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生產積極性。通過種種努力,奧斯曼公司完成了蘇聯人認 為不可思議的阿斯旺高壩工程第一期高壩合壟工程,為高壩的最終建成立下了汗馬功勞。阿斯旺高壩工程不僅反映了奧斯曼公司的信譽,而且反映了埃及人民的智慧。

奧斯曼公司正是由於重信譽、講質量,此後還參與了埃及許多大工程的單獨承包,公司影響 進一步擴大。到1981年,奧斯曼公司的資本已達40億元,奧斯曼本人成為馳名中東地區的大實業家,他終於實現了自己多年來的夙願。

良好的經營信譽,是奠定事業成功的基礎。企業經營,信譽為最。隻有講信譽、求質量,才有可能招徠大批顧客的信任,從而擴大企業的影響,求得進一步發展。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好的名譽就是財富,它是金錢買不到的,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擁有好名聲,而一味去追逐金錢。

■大師點評:

好的名譽就是財富.要做到有好的名譽就是要淡泊金錢名譽等充滿誘惑力的東西。如果對這些東西孜孜以求,就會泯滅良心,不誠實,就會變為小不老實直至大不老實的人。而誠實則不但能使你求得良心的安穩,也能幫助你獲得他人的信任,幫助你取得事業的成功。

周圓處世而不亂方寸

為人處世,首先就要知道一個觀點:人都有自私之心。

人們製造工具是為了使工具得其所用,在勞動中為人類服務;人們說的某一句話,辦的某一件事情,都是為了達到他心中的一個目標。商人把商品賣出去以後,是為了得到錢或者是賺更多的錢,以滿足自己某種需要和實現自己的某一個夢想。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圈圈地套開去,跟著和自我關係的越來越疏遠,套開的圈也就越來越大,這樣,人們的社交範圍也就慢慢的形成。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是最親的;兄弟姐妹與我們情同手足。因而,在這個世界上也是最至密的。父母兄弟姐妹,滿足著人自降生以來的第一次關鍵性的需求。所以,人們往往把父母兄弟姐妹看作是與自己關係最為親近的人。

可是,由於人們的自私發展到了最高端,損害他人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越自私往往損害的人就會越多,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損害到自己的親朋及父母兄弟姐妹。·

朱元璋為了把國家大權緊緊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因而才演出了火燒慶功樓的這場好戲。“權力”這個東西,你占得多了,他就會占得少,宋太祖似乎也非常了解這個道理,杯酒釋兵權成了他的拿手本領。

選擇合適的時間圓滑一點,同樣也可以獲得別人對你的好感。其實對於這樣的問題,200多年前乾隆年間的紀曉嵐已經做過很好的解釋。他覺得做人要“處事圓滑、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汙而為人謙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處理具體事情時,能夠合適的把握好一定的尺度,依情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是內心一定要誠實忠厚,做人要保持誠信。該堅持的事,應該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妥協的事,應該學會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意思,做出適當的妥協,甚至有些時候放棄自己的建議。如果一個人不管是做什麼事都發生不必要的衝突,把別人打的頭破血流,不但會讓人覺得你是個好鬥的公雞,也覺得你情商偏低;但是如果一個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一點主見也沒有,隻會點頭奉承,那不但會被認為生性圓滑,而且這樣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敬。

我們時常感歎:“社會不公,小人當道”,有沒有想過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過於“剛毅”而導致的人際關係緊張,由於自己缺乏變通而導致的處事僵硬?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去改變改變,去做一個“圓滑的老實人”呢?

從社會交往的能力以及適應力的位置來觀察,為人選擇適當的圓滑,是一種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體現。他們往往對所處的環境以及他人的感受有著極其敏銳的判斷,會根據當時的環境說出在當時最應該說出的話,做出在當時最應該做出的事。這種人往往不管是在哪一方麵都適應得比較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投人到一個全新的人際環境當中。

做人要誠信,以誠信為本。可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說到底還是需要心與心之間的交流的。所以我們在處事圓滑的同時,一定要記牢:為人誠實,誠信為本。設想一下與一個不但在處事上圓滑,而且在為人上也虛偽的人長期交往,如何會讓人感覺到放心呢?這樣的人怎麼會得到真正的朋友呢?

做一個老實人,意思也就是說處事靈活而心態成熟的人;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保持適度的彈性,把話說到恰到好處,學會婉轉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際關係;重視生活中的應酬,經過一些生活以及工作的細節樹立好的人緣;與此同時也要和朋友進行真正有價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在工作中,對不同的同事采納不同的方式和策略,並且還要做到讓你的老板賞識你喜歡你,與上級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以便於更好的開展工作。麵對你想要去幹的事情,既要執著,也要會懂得變通,要學會懂得保護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把那些和你沒有關係的事情擺脫掉。而且一定要為人善良,不可傷害到其他的人。

■大師點評: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私心,但人與人的私心有著智慧與愚蠢的差別。愚蠢之人隻顧自己私心,不看眾人私心,最後就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隻能落得個千夫所指。智慧之人不僅見得到自己的私心,也看到了他人的私心,他會想盡一切辦法為眾人謀求利益,他的自私眼光更為闊大。眾人得到滿足後,自然會稱道於他,他自然會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一份,這樣世界才會不停的走向進步。

樂觀圓融麵對世態

有一次,富蘭克林去拜訪一位前輩。那個時候,他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得意洋洋,當他昂首挺胸,邁著大步走進房間時,不料他的頭重重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直揉搓。前輩迎上來笑著說,是不是很疼呀,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獲。為了讓年輕氣盛的富蘭克林學會低頭,這位前輩可以說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最終事實證明,這位前輩的教導是及時的,也是成功的,這可從富蘭克林的自身得到驗證。一是他之後成為著名的政治家和傑出的科學家,二是他曾經告誡人們:缺乏謙虛就等於是缺少見識。我們有理由把這句話作為富蘭克林的檢討書,與此同時也是促使他成功的座右銘。從這段小故事中我們能夠得到這樣的啟示:學會低頭首先是學會謙虛,謙受益,滿招損,以樂觀圓融的心態麵對世態是為人之道.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戰國時代的範睢本是魏國人,後來他到了秦國。他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的策略,深為昭王所賞識,於是把他升為宰相。但是他所推薦的鄭安平與趙國作戰失敗。這件事使範睢意誌消沉。按秦國的法律,隻要被推薦的人出了紕漏,推薦的人也要受到連坐的處分。但是秦昭王並沒有問罪範睢,這使得他心情更加沉重。

有一次,秦昭王歎氣道:?“現在內無良相,外無勇將,秦國的前途實在令人焦慮呀!”

秦昭。王的意思原為刺激範睢,要他振作起來再為國家效力。可是範睢心中另有所想,因而誤會了秦王的意思,感到十分恐懼。恰好這時有個叫蔡澤的辯士來拜訪他。對他說道:?“四季的變化是周而複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萬物的任務後就讓位給夏;夏天結束養育萬物的責任後就讓位給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務後,就讓位給冬;冬天把萬物收藏起來,又讓位給春天……這便是四季的循環法則。如今你的地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日子一久,恐有不測,應該把它讓給別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範睢聽後,大受啟發,便立刻引退,並且推薦蔡澤繼任宰相。這不僅保全了自己的富貴,而且也表現出他大度無私的精神風貌。

後來,蔡澤就宰相位.為秦國的強大作出了重要貢獻。當他聽到有人責難他後,也毫不猶豫地舍棄了宰相的寶座而做了範睢第二。可見聰明的智者都不會一味地貪圖富貴安逸,在適當的時候,他們都會主動退出舞台,以保全自身。

很多人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可以說是滿腹經綸,胸懷壯誌。然而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工作中遇到諸多與書本理論相衝突的地方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用理論無法解釋和解決的問題。同樣的,一個人加入一家新公司、謀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很多過去工作中的經驗不可以全部適應新的要求。因此,要學會以低姿態進人工作,保持低調,學會低頭, 以樂觀圓融的心態麵.

俗話說:“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學然後知不足”。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走進社會的時候就更應該要學會懂得謙虛,因為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的人才能做到知與行的統一。進人工作當中麵對那麼多的強手,他們理論基礎深厚,經驗豐富,你初來乍到諸事不精能不謙虛嗎?謙虛的態度易於被領導、同事所接納,易於得到別人的指點以及幫助,從而你自己進步的也會更快。學會低頭,並且還要學會自查,自己的水平高到什麼程度,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自己有什麼長處和短處,都要了解的清清楚楚。

老子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一個人首先要正確的看待自己,然後才會正確的看待別人和所有的事物,特別需要反觀自己,查找不足,這樣才可以戒除妄自尊大、高傲自滿的毛病,也才能朝著既定的目標積極進取,永遠都不停留,一直達到成功。

■大師點評:

風一吹便低俯的草,其實是飽經風霜,通過無數次考驗的堅韌的草。人生何嚐不是如此。低頭彎腰,保護了自己,強硬隻能夭折的更快。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需要你對人暫時退卻,這樣的時候,你必須麵對現實。要知道,敢於碰硬,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硬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鬥狠,隻能算作是無謂的犧牲。這樣的時候,就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迎接生活。這就是適時低頭, 以樂觀圓融的心態麵對世態。

保持一顆澄明、定定的心

平和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是做人的一種美德。

寬容是平和的外觀。生活中平和的人:厚德載物,雅量過人,推功攬過,在辦事情時能屈能伸。“原諒失敗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處事方圓得體,待人寬嚴得宜。

冷靜是平和的內涵。平和的人,其玄機就在一個“靜”字,“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冷靜的與人相處,理智處事,身防閑處,心一直都保持“靜”。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月亮圓缺轉換,明暗輪回,這是自然規律,不可更移。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看看那些貴族們、富翁們,他們腰纏萬貫,財大氣粗,出則車馬,入則紅羅,他們過得瀟灑嗎?也未見得。《紅樓夢》 裏的王熙鳳說:“大有大的難處!”難處盡在不言之中。《紅樓夢》裏的賈家、王家、薛家、史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朝聖旨下,四大家族似大廈嘩啦啦傾。昔日的公子哥兒賈寶玉淪落為街頭乞丐。所以說,貴族們、富翁們的人生也是不完滿的。

再說平頭百姓,日子更難過了。在舊社會,平頭百姓們交糧納稅以後所剩無幾,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一到災年荒年,賣兒鬻女,慘不忍睹。即使是現在的老百姓們,日子是比以前好過了,但不如意事也太多太多。小孩上學遠了,孩子考不上大學了,家屬下崗了,皮夾子被小偷摸走了,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了,被小販子斬了——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誰能說我們的人生是完滿的呢?因此說,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不完滿才是人生,這實在是一句平凡的真理。誰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真諦,誰就能從中受到益處。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說有一眼特別靈驗的泉水,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傷殘軍人,一跛一跛地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小鎮居民帶著同情的口吻說:“可憐的人,難道他要向上帝請求再有一條腿嗎?”這句話被傷殘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請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請求他幫助我,教我沒有一條腿後該如何過日子。”

在生活的漫長歲月中,每個人都會麵臨無數次的選擇,這些選擇可能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無盡的煩惱和難題,使我們不斷地失去一些我們不想失去的東西,但同樣是這些選擇卻又讓我們在不斷地獲得,我們失去的,也許永遠無法補償,但是我們得到的卻是別人無法體會到的、獨特的人生。因此麵對得與失、成與敗,要坦然待之,凡事重要的是過程,對結果要順其自然,不必斤斤計較,耿耿於懷。這位肢體傷殘的軍人經受著苦難,可是苦難並沒有壓垮他,反而使他體味到生命的豐富內涵,他坦然接受了殘酷的現實,並勇敢地去正視它。就是這種達觀的生活讓這位肢體傷殘的軍人有著新的希望。

人世間,凡事都是失之東隅,必然收之桑榆,隻是你可能一味地盯著失,而對得並未意識到罷了。比如,夫妻離婚了,在失去婚姻的同時,也得到了追求良緣的機會;親密愛人移情別戀,在失去戀情的同時,也應該慶幸現在的及早分手,避免了浪費今後太多的時光;失意於錢賺得少,卻可得意於不用為了儲蓄投資而煩心。這,不也正昭示著“陰”與“晴”的真理嗎?

生活不可能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完美無缺,它有苦有樂,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和控製自己。對於已經失去的,不必斤斤計較,過分追悔,逝者不複來,眼淚和歎息不會感動上帝,也不會使人生增值,惟一可做的是接受現實,勇敢、樂觀地迎接新的生活。

平和的人,他的眼界是非常高的。表麵看上去十分的平凡,實則內聚,胸中有經世濟邦之策。其心,青天白日,其才,玉韞珠藏。居於軒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處林泉之下,懷廊廟之經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