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方圓兼修,可得大自在(3 / 3)

鍾隱的妻子對丈夫有些不太理解了。

一天,鍾隱正在畫畫,他的妻子悄悄走進書房,幫他研墨,鍾隱感謝地向她點點頭,繼續作畫。妻子幾次欲言,又幾次閉口,最後實在忍耐不住,說道:“你何必自己困擾自己,你已有萬貫家財,才華也受到世人的讚賞,還有什麼值得你這樣每日辛苦呢?”

鍾隱放下手中的筆,從書架上取下一幅畫,在妻子麵前打開,說道:“你看這上麵的鳥畫得怎麼樣?”

妻子說:“我不懂畫,說不出門道,不過我覺得那鳥像活了似的,翅膀正在動。”

鍾隱又取出另一幅畫,打開放在妻子麵前,問道:“你再看看這幅畫怎麼樣?”

妻子搖搖頭說:“這怎能跟那幅相比,那鳥畫得呆頭呆腦,像是貼上去的。”

鍾隱把畫輕輕卷起,笑著說:“誰說你不懂畫?看得很準,隻是那第一幅是別人畫的,第二幅才是我畫的。雖說在畫山水畫上我已經有了點功夫。可畫花鳥還差得遠呢。你說,我怎能不練習呢?”

妻子終於理解了丈夫的心思。

鍾隱深知,自學一年,不如拜師一天。要想畫好,必須有名師指點,也免得走歪路,事倍功半。他四處打聽哪有擅畫花鳥的名師高手,自己好前去拜師學藝。可是打聽了很久,得知有個叫郭乾暉就很擅長畫花鳥畫。

鍾隱是個倔脾氣,什麼事隻要他想做,就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做成。他四下打聽,聽說郭乾暉要買個家奴。他想,這倒是個好機會,我不妨扮個家奴。一來可以進郭府,二來可以看到郭乾暉畫畫。

於是,鍾隱打扮成仆人的樣子,就到郭府應聘去了。

郭乾暉見鍾隱長得非常機靈,就留下了他。

在郭府,鍾隱每天端茶遞水,打扇侍候,什麼雜活兒都幹。鍾隱想盡辦法,堅持不離郭乾暉左右,希望能親眼看見他作畫。而每次作畫,郭乾暉不是讓他去幹這,就是讓他去幹那,想方設法把他打發走。就這樣,鍾隱雖然賣身為奴,還是沒有看到郭乾暉作畫。

一連兩個月過去了,鍾隱還是一無所獲,幾次他都產生了走的;念頭,但心中又總是還有一線希望使他留下來。

再說鍾隱的家裏,鍾隱賣身為奴去學畫的事情誰也沒有告訴,連他的妻子也隻知道他是出遠門,去會朋友。鍾隱畢竟是個名人,一次兩次,搪塞過去,時間一長,人們就起了疑心。最後連家人也疑心重重,特別是鍾夫人,非要把他找回來不可。

一天,郭乾暉外出遊逛,聽人家說名畫家鍾隱失蹤了兩個月了,連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兒。再聽人家描述鍾隱的歲數和相貌,郭乾暉覺得這個人好像在哪兒見過。細一想.想起來了,跟家裏的那個年輕人相像,他也正好來家裏兩個月。

“怪不得他總想看我作畫呢,”郭乾暉恍然大悟,“不過他倒真是個好青年,能帶這樣的學生,是老師的幸運。我也就後繼有人了。”

郭乾暉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把鍾隱叫到書房裏,說道:“你的事情我全知道了。為了學畫,你不惜屈身為奴,實在使老夫慚愧。我多年來不教學生,自有我的道理,今天遇到你這樣虛心好學的青年,我也不能不破例,將來你會前途無量的。”

鍾隱終於以執著的求學精神感動了郭乾暉,名正言順地成了他的學生,郭乾暉把自己多年的體會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鍾隱。

鍾隱是個老實人,對生活、對藝術,他的態度是老實和執著的,但是,他也是非常靈活的。首先,他知道,自己的實力,並堅持努力;其次,他知道,靠自己蠻幹是不行的,必須有名師指點;最後,為了學習,他不惜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賣身為奴,所以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真正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智者就是那些懂得進取也要善於采取曲折的方式的人,而非冒進無禮之徒,而非頭腦發熱之輩.

■大師點評: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俊傑,並非專指那些縱橫馳騁如人無人之境,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而應當包括那些看準時局,能屈能伸的處世者。

溫和的聲調是化解爭論的良藥

有人對一位公司董事長頗反感,他在一次公司職員聚會上,突然問董事長:“先生,你剛才那麼得意,是不是因為當了公司董事長?”

這位董事長立刻回答說:“是的,我得意是因為我當了董事長,這樣我就可以實現從前的夢想,親一親董事長夫人的芳容。”

董事長敏捷地接過對方取笑自己的目標,讓它對準自己,於是他獲得了一片笑聲,連那位發難的人也忍不住笑了。

許多著名人物,特別是演員,都以取笑自己來達到雙方完美的溝通。他們利用一般認為並不好看的外貌特征來開自己的玩笑。有一位發胖的女演員,拿自己的體態開玩笑說:“我不敢穿上白色泳衣去海邊遊泳。我一去,飛過上空的美國空軍一定會大為緊張,以為他們發現了古巴。”

我們不妨這樣做假設:你開車和別人相撞了,對方的車隻是“小傷”,甚至說根本不算傷,你不想吃虧,準備要和對方理論一番,可對方車上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怒目,把你圍住向你索賠,眼見四周荒僻,也沒有公用電話,更不可能會有人向你伸出援手,請問,你要不要吃“賠錢了事”這個虧呢?

你當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把他們給“說”退,或是能把他們給“打”退,而且自己又不能受傷!

如果你不能說又不能打,由此看來也是“賠錢了事”了。你說他們蠻橫無理也罷,欺人太甚也罷,但你應該清楚的明白,在人性叢林裏,是不太說“理”這個字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哪有什麼理可說呢?因此,眼前虧不吃,換來的可能是挨一頓打或者是人家把你的車子給砸了。報警?人都快被打死了,還報警?報警不一定會有用啊!

由此看來,“好漢要吃眼前虧”的目的是以吃“眼前虧”來把其他的利益給換走,是為了生存和實現高遠的目標,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還將命給丟了,哪還能談得上未來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會為了所謂的“麵子”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正義”與“公理”,和對方拚個你死我活的,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有些人因此而獲得“慘勝”,卻元氣大傷!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人都都會碰到一些不盡人意的事情。殘酷的現實需要你對人俯首聽命,那麼在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麵對現實。要知道,敢於碰硬,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硬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鬥狠,隻能說是無謂的犧牲。如果是這樣時,就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迎接生活。

海利·福斯第說:“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論你想笑別人怎樣,先笑你自己。”

笑自己的觀念、遭遇、缺點乃至失誤,有時候還要笑笑自己的狼狽處境。每一個邁進政界的人得有隨時挨人“打”的心理準備,如果缺乏笑自己的反饋功能,那麼他最好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去。

人們沒有理由不喜歡這樣的人。如果今後他們拿我們開玩笑時,我們隻能同他們一起哈哈大笑,而沒有半點怨言。

笑自己的長相,或笑自己做得不太漂亮的事情,會使你變得較有人性。如果你碰巧長得英俊或美麗,要感謝祖先的賞賜,同時也不妨讓人輕鬆一下,試著找找自己的缺點。如果你真的沒有什麼有趣味的缺點,就去虛構一個,缺點通常不難找到。

敢於嘲笑自己的缺點,正是擁有自信的表現,可以說,幽默是一個人方圓做人、圓滿做事的一個相當有用的“硬件”。

■大師點評:

天堂是人造的。一個人,在漫漫的人生之旅中,要拚搏,要奮鬥,要竭盡全力鞠躬盡瘁。但是,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絕不能失去人生的趣味。對於父母,我們要盡一份孝心;對於妻子,我們要多一些愛意;對於子女,我們要多一些嗬護。因為世間萬物,情最珍貴。一個人,如果他父母安康,妻賢子孝,再加上有一份踏踏實實的工作,即使你隻是一介草民,每日粗茶淡飯,你己然是生活在天堂。

天堂是人造的,人生總難免風霜雨雪,但隻要你不氣餒、不停留,幸福就會降臨在你身邊。

不要嫉妒別人的成功

英國哲學家斯賓諾莎說:“嫉妒是一種恨,這種恨使人對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對他人的災難感到快樂。”

巴爾紮克說:“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嫉妒心強的人,往往以恨人開始,以害己而告終。”

伯特蘭·羅素是20世紀聲譽卓著、影響深遠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在其《快樂哲學》一書中談到嫉妒時說:“嫉妒盡管是一種罪惡,它的作用盡管可怕,但並非完全是一個惡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種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現。人們在黑夜裏盲目地摸索,也許走向一個更好的歸宿,也許隻是走向死亡與毀滅。要擺脫這種絕望,尋找康莊大道,文明人必須像他已經擴展了他的大腦一樣,擴展他的心胸。他必須學會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學得像宇宙萬物那樣逍遙自在。”

胸懷大度,寬厚待人,需要戰勝自己內心的嫉妒。

19世紀初,肖邦從波蘭流亡到巴黎。當時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已蜚聲樂壇,而肖邦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對肖邦的才華卻深為讚賞,怎樣才能使肖邦在觀眾麵前贏得聲譽呢?李斯特想了個妙法:那時候在鋼琴演奏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麵前,當燈一滅,就悄悄地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美妙的鋼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畢,燈亮了,人們既為出現了這位鋼琴演奏的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新秀的行為深表欽佩。如果李斯特嫉妒肖邦的才華,他就會成為曆史上的醜角,就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自知之明,客觀評價自己,還需要戰勝自己的虛榮心。

當嫉妒心理萌發時,或是有一定表現時,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從而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從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當認清了自己後,再重新評價別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

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就會和其他人一直在比較。所有的陰影,都因比較而來。比較會導致自卑,越比較,越自慚形穢,樣樣事情變得杯弓蛇影,就算再有嚐試的機會也裹足不前,士氣、勇氣、誌氣皆化為烏有。

人們在社會裏的種種所謂標準,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知識水準的評定、婚姻製度、貧窮或富有、成功或失敗、堅強或懦弱、健康或病態、清高或世俗,現代人對這些看法的改變,也變化得越來越快。一個人實在沒必要對自己老是耿耿於懷,耗費自己一生寶貴精力去對種種其實不甚穩定的看法做誠惶誠恐的比較。

少一份虛榮就少一份嫉妒心。

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於嫉妒心理來說,它的要麵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正是一種虛榮,一種空虛心理的需要。單純的虛榮心與嫉妒心理相比,還是比較好克服的。而二者又緊密相連,相依為命。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就少一分嫉妒。

學會說:“是,就是如此,那又怎樣?”

而自我的另一端,優越感。它的傷害,也同樣巨大。一旦抓緊自己優越條件的人,惶惶終日,就為了要維持狀態。自己擁有優越感,就再也不能接受比他更優越的事物。他隻能看到比他低劣的,這樣他心裏才會好過,才能有安全感。這種人再也沒有機會學習到更好的事物。有優越感的人,整天都在一種防範、衡量、不斷比較、據為已有的狀態下生活,既不能吸收,也不願付出,就隻能維持。這哪能快樂?

無論是自卑還是自負,都嚴重阻礙了人生。不去比較,就會感到滿足,也不會因為沾沾自喜而頭腦膨脹。別人接不接受你其實沒什麼大不了,你卻一定要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對自己感到滿意。

嫉妒心理也是一種痛苦的心理,當還沒有發展到嚴重程度時,用各種感情的宣泄來舒緩一下是相當必要的,可以說是一種好方式。

在這種發泄還僅僅是處於出氣解恨階段時,最好能找一個較知心的朋友或親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暫求心理的平衡,然後由親友適當地進行一番開導。雖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卻能中斷這種發泄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可借助各種的業餘愛好來宣泄和疏導,如唱歌、跳舞、書畫、下棋、旅遊等等。

戰勝自己,就是要消除自己內心的嫉妒,這樣你才能正確的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你才能與他人和平共處,同步發展。

■大師點評:

印度思想大師奧修說:“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隻要去看,不要比較。”

快樂之藥可以治療嫉妒,戰勝自己。

快樂之藥可以治療嫉妒,是說要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快樂,就像嫉妒者隨時隨處為自己尋找痛苦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歡樂來,我的那一點快樂算得了什麼呢?那麼他就會永遠陷於痛苦之中,陷於嫉妒之中。快樂是一種情緒心理,嫉妒也是一種情緒心理。何種情緒心理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靠人來調整。

悄悄地為他人做點好事

許多人經常為他人做好事、行方便的時候,總會順便告訴對方自己對別的人也很好,心裏悄悄地企盼著對方對自己有所肯定。

我們要求自己健全人格,希望自己成為某種有思想的人,所以我們加強自身修養,經常做些好事,對別人施以仁愛。這樣做可以提高自我意識,認識到自己善良的品質和積極的自我價值感。

我們為他人做好事的行為本質上是很好的,但是記住:我們隻是為了通過自己善良的行動為他人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有恩於你”。實際上,你做好事的同時,你善良的本性已經使你感覺愉快——你仁愛的意義即在於此,所以千萬別圖回報。

既然要付出,就單純地付出,不要圖回報,這就是為什麼要提倡“悄悄地為他人做點好事”的初衷。別人的感激與表揚並不是你最需要的,你真正得到的有意義的回報是你無私奉獻的熱情——隻要你有了這種熱情,你的生活就更加美好、更加愜意起來。所以,下次你為別人做好事的時候,不要聲張——你的心情坦然了,你就能體會到奉獻的樂趣。這是一種跟你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處事方式,它不僅會帶給你快樂,而且做起來也是那樣輕而易舉。

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我們是有意或是無意的,我們總是想從別人那裏得到點什麼,尤其是當我們為別人做了點什麼的時候。比方說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住在同一間寢室的人常說:“既然我打掃了洗手間,那麼她就應該將廚房清理一下”,或是鄰居之間“我上周幫他們家照顧了一下午孩子,這次總該他們幫我了吧”。而每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都認為我們所付出的已遠遠超過所得到的回報。

實際上,一個真正有智慧、內心充滿平和寧靜的人,每當他為別人製造方便的時候,他往往隻想到要去做,而做了之後他就更會感到靈魂中的快樂。正如同適當地做一些運動可以使人身心都得到放鬆一樣,你所做的這些愛心行動也可以使你在情感上得到同等程度的愉悅,你感覺上的回報就是你意識到你做了這些“小小的”好事。

如果你感到替別人做了什麼而得不到任何回報,那麼導致你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隱藏在你內心的互惠主義,它於擾你內心的平靜,它使你老是在想:我想要什麼,我需要什麼,我應當去索取什麼。如果行善事而有所圖,也許好事會變成壞事。有一位美國青年,曾從深井中救出一個小女孩,得到女孩父母的深深感激和眾人的欽佩。不幸的是,從此以後,他無論走到哪裏都希望人們知道他的這一善行。隨著歲月流逝,人們漸漸淡忘了,他卻念念不忘,越來越無法忍受人們如此對待他這樣一個救人英雄,最後不得不選擇了自殺。維吾爾族傳說中最聰明的人阿凡提曾經說過:人家對你做的好事,你要永遠記住;你對人家做的好事,你要立即忘記。或許,這位美國青年要能領會到阿凡提的名言,這個悲劇就能避免。

多在你的生活中試著真心真意地去幫助別人,別讓你自己有意無意就想著“我將得到什麼樣的回報”,你最好漸漸地摒棄這種想法。當這一切完全發自你的意願時,你一定可以體會到幫助他人而不在乎你所幫的人會給你什麼樣的報答,隻是真心實意地去做你所能做到的,將是件快樂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你就會感到這一切對於你心靈的回報——一種和平、寧靜、溫暖的感覺。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做起來就非常的困難了。生命難舍,親人難舍,事業難舍,則物難舍,感情難舍,但是該舍的也要舍,因為沒有舍就沒有得。如果讓你在兩個事物之間一定要做出選擇,一定要舍棄一頭時,這才是考驗一個人的關鍵時刻。

■大師點評:

當我們去擁抱另一個世界時,我們會有很多的舍不得,但是舍不得也要舍,因為在那時我們得到可以更多更多,至少我們得到了平靜與安寧,得到了無憂無慮和精神永恒。

隻有一個連生命都可以義無返顧愉快舍棄的人,才能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