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方圓藝術,左右逢源
在《紅樓夢》一書裏有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它的意思就是,對社會上的各種事情都透徹明白了,那就是學問;處理人情世故於練而通達,那就是文章。人的一生無非就是做人和處世。其準則是:做事要方,做人要圓。在這方麵,老子和孔子都是典範。
情是圓的,理是方的;方如行義,圓如用智。人生好比一本耐看的書。或許是詩歌,或許是散文,或許是小說,也或許是哲學。
人生就像一首歌,有人永遠讀詩,有人隻讀濃得化不開的散文,有人隻讀小說就夠了。散文從門口進來,詩從窗口出去,小說需要提煉和升華,哲學使人變得明快而透徹,而知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有所不為才有所為。
要把握住方與圓的分寸和尺度
美國有名的礦冶工程師赫蒙,他畢業於美國的耶魯大學,同時還在德國的佛萊堡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可是當他帶齊了所有的文憑去找美國西部的大礦主赫斯特時,卻遇到了麻煩。大礦主赫斯特是個脾氣古怪又很固執的人,因為他本人沒有什麼文憑,所以他就不相信有文憑的人,更不喜歡那些文質彬彬又專愛講理論的工程師。當赫蒙前去應聘遞上文憑時,會以為老板會非常的高興,沒想到赫斯特很不禮貌地對赫蒙說:“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為你曾經是德國佛萊堡大學的碩士,你的腦子裏裝滿了一大堆沒有用的理論,我可不需要什麼文縐縐的工程師。”聰明的赫蒙聽了他的話,不僅沒有因此而生氣,相反心平氣和地回答說:“假如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於是赫蒙對赫斯特小聲說:“其實我在德國的佛萊堡並沒有學到什麼,那三年就好像是稀裏糊塗地混過來一樣。”沒想到赫斯特聽了之後笑嘻嘻地說:“好,那明天你就來上班吧。”赫蒙就這樣利用了必要時不妨計少的策略,非常輕鬆地在一個十分頑固的人麵前通過了麵試。
可能有人會認為赫蒙這樣做十分地不適合,問題是能不能做到既沒有傷害別人又能把問題解決。對赫蒙來說,他貶低的是自己,他自己的學識怎樣,當然不在於他自己的評價,他就是把自己的學識抬得再高,也絲毫不會讓自己真正的學識增加一分一毫,與之相反既便是把自己的學識貶得再低也是不會減少一分一毫的。
在人情關係學中,不可多得的一條錦囊妙計就是以退讓開始,以勝利告終。你先表現得以他人利益為重,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利益開辟道路。在做有風險的事情時,冷靜沉著地讓一步,可能就會取得絕佳的效果。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使自己的利益和意圖不能絲毫暴露,要讓對方因為你能投其所好而情願做你讓他去做的事。
我們求他人合作的最有力的法寶,就是尊重並突出別人的觀點和利益。人們經常不會正確利用這一件法寶,是因為他們經常忘記,我們如果過分強調自己的需要,那別人對此即便本來是有興趣的,也一定會改變態度。
想要感動他人,就得從他們的需要著手。你一定要明確,要一個人做任何事情,惟一的方法就是要讓他自己情願做。同時,還一定要記住,人的需要是不一樣的,各人有各自的癖好偏愛。隻要你認真探索對方的真正意向,特別是與你的計劃有關的,你就可以依照他的偏好去對付他。首先你的計劃應該適合別人的需要,之後你的計劃才有可能實現。比如說服別人最基本的要點之一,就是巧妙地誘導對方的心理或感情,讓別人就範。如果說服的一方特別強調自己的優點,企圖使自己占上風,對方反而會加強防範心。所以,首先應該先說出自己的缺點或錯誤,暫時的讓對方產生優越感,而且還要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經的態度表達,這樣才不會讓對方乘虛而入。
有一些被求者,以為自己幫助了別人,自己就有恩於別人,心理上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優越感,還有可能對求助者數落一番。在你認為自己有可能會被人指責時,可以先把自己數落一番,當對方發覺你已經承認錯誤時,就會不好意思再指責你了。
■大師點評:
那些勇者的失敗一定是有其原因的。
無智乎?非也,無勇乎?非也,無仁乎?無義乎?無禮乎?無信乎?均非也。英雄的氣概,君子的風度,盡管一個人都具備這些,但最終卻落得兩手空空,滿目淒淒。就是由於少了一點關鍵性的技能,這些技能人人都能學會,人人都能做到。但想要把這點技能學得精,做得妙,就需要下一些功夫,研究一番了。
這點技能是什麼?
答曰:方圓處世。
把握好糊塗和精明的分寸
中國有一句人人都很熟悉的俗語:“難得糊塗。”但凡在生活中有了點成績、做出了點貢獻的,或者那些自以為自己屬於聰明、精明、人精行列的人都在自己的書齋裏掛上了鄭板橋的古裏古怪的字“難得糊塗”。
所謂糊塗,是指一個人頭腦不清楚,不明事理。《宋史·呂端傳》上有這麼一段:“或曰:‘端為人糊塗。’太宗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同樣,當我們看見一個人做事不合常理,或者是有什麼錯誤,我們總是不留情麵地教訓人家:“你老糊塗了不成?”
而所謂難得糊塗,是說一個人一生精明過人、從不犯迷糊,這類人則最好犯幾次糊塗,因為對於他來說,太不容易犯糊塗了。
從古到今,除非是那些傻子白癡之類的人,能認識幾個字、知道點人生道理、懂點人情世故的哪個不自以自己是屬於人精那一類別的?說不上絕頂聰明,也該是聰明絕倫的,誰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糊塗蛋呢?
就是那些表麵上看著木呆呆的、傻嗬嗬的,半天不吭一聲,看著像個榆木疙瘩的,人們都不說他們糊塗,而是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以在這個社會中,人人都精明地像峨嵋山上的猴子,隻有玩人的份,哪有被人玩的份,你找不到一個類似於糊塗蛋的人。
為什麼人一方麵要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極其靈光的人,而有的時候卻又要讓自己裝出一些糊塗來,我們這些虛偽的人到底在耍什麼把戲呀?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聰明反被聰明誤。王熙鳳何等的冰雪聰明,簡直就是人中之尖子,恐怕這世上有很多男人都不及她。她八麵玲瓏,九麵處世,外柔內剛;她表麵向你微笑,心裏卻在給你下套子。一個看上她美色的賈瑞被她的計策整得一縷孤魂上青天;一個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兩麵三刀給逼得吞金自盡;而她的“偷梁換柱掉包計”李代桃僵,則送掉了顰兒脆弱的性命。
至於王熙鳳的能耐那可大了,整個榮寧兩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帖帖,一個秦可卿出殯這樣的大事到了她手裏簡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說會道,賈府上下沒有不知道她璉二奶奶的。
可王熙風卻是一個精明過頭的女人,精明到處處好強、事事爭勝,哪兒都落不下她,終於得罪了大太太,加之賈母撒手人寰,她的靠山沒了,終於落到“聰明反被聰明誤,反送了卿卿性命”。
紅學家感興趣的是這樣一個精明能幹的女人最終結局如此悲慘,全在於她畢竟是一女流,畢竟沒有看透官場上的處世哲學——難得糊塗。她被她的聰明、她的鋒芒畢露給害了。
一個人在處事、生活中學會難得糊塗,會在很多方麵受益無窮.
生活中的許多小事,如果我們采取難得糊塗的態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容易小事化了。而如果你一點都不糊塗,一是一,二是二,矛盾、紛爭,甚至流血犧牲都有可能發生。
兩個大學生為爭電視頻道,如果一個糊塗一下,讓著對方,對方看什麼就跟著看,電視嘛,哪個頻道不都是娛樂麼,大家就會繼續看電視,而不是兩個人對打起來,一個惱羞成怒,用刀子捅向對方,結果鬧出人命,可謂可悲可歎也!
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總是喜歡揪別人的辮子,抓別人的缺點,以為這樣做顯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實際上這種語言、行為上的絲毫不糊塗卻是造成兩個人關係疏遠、分道揚鑣,甚至成為仇敵的根本原因。
與人交往、處世的關鍵要使心情愉快,而心態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難得糊塗就可以使一個人心態平和。
如果你是一個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會發現一些別人注意不到的東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會忘掉這些東西,而一旦你覺得自己無法不指出來,非要給他人一個昭示,既弄得他人滿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難以平靜下來。
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來到河邊,一個年輕姑娘正猶豫著如何過河,看到和尚們來了便求和尚幫助。
老和尚念了一聲“善哉”,便抱著姑娘過了河,姑娘千恩萬謝地走了。
走了相當長一段路,小和尚突然問:“出家人,不近女色,師父你犯戒了。”老和尚哈哈大笑道:“我早就放下了,怎麼你還抱著?”小和尚臉紅耳赤。
很多人在處世時就像這個不懂真諦的小和尚,使自己心態處於不平和之中。
人常說:“給人方便,與己方便。”難得糊塗無非就是給人方便,給人方便,人就會對你也方便。兩個過於精明的人就像兩隻正在酣鬥的公雞一樣,非要分出個你勝我敗來,這於健康的身心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如果你是一個處處不糊塗的人,總是圓睜雙眼,提高警惕地生活,那你累不累呀?你有沒有身心疲憊的時候?你何不像一個大智若愚的人那樣難得糊塗一下!
鄭板橋知道“難得糊塗”的奧妙,他一生也就過得瀟灑、坦然。
■大師點評:
如此說來,人人都要圓滑世故不成?如此說來,世間所有的成事者,劉邦、劉備、羅斯福、威爾遜都是滑頭滑腦的人了嗎?讀者諸君,大概你有所知,又有所不知,這裏所說的“方圓”二字,有兩種含義,就像武林功夫一樣,同為天下神功,有的能使人強健神勇,行俠仗義;有的卻讓人走火人魔,為非作歹。“方圓”之道博大精深,絕不是誇大其辭。
隻要真誠,總能打動人
一則寓言說:有隻小豬,向神請求做他的門徒,神欣然答應。剛好有一頭小牛由泥沼裏爬出來,渾身都是泥濘,神對小豬說:“去幫他洗洗身子吧!”小豬訝異的回說:“我是神的門徒,怎麼能去侍候那髒兮兮的小牛呢!”神說:“你不去侍候別人,別人怎會知道,你是我的門徒呢!”
原來要得到別人尊敬很簡單,隻要真心付出就可以了。人與人之間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肝膽相照,赤誠相見,才會心心相印。聖經上說:你想要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別人。隻要你付出了真情,朋友才會以真情待你,雙方的關係才能得以持續、穩固、健康的發展。
真誠是為人的根本。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為人真誠。 如果你是一個真誠的人,人們就會了解你、相信你,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人們都知道你不會掩飾、不會推托,都知道你說的是實話,都樂於同你接近,因此也就容易獲得好人緣。
與同事相處,以誠為貴。與人打交道時,你存在防備、猜疑的心理,不能敞開自己的胸懷,講真話、實話,總是遮遮 掩掩、吞吞吐吐、令人懷疑,是無法搞好人際關係的。
當同事需要你時,你要盡心盡力予以援手;當他無意中冒犯了你時,你要抱著寬容大度的心情,真心真意原諒他;他有求於你時,要毫不猶豫地幫助他。或者,你會問:“為什麼我要待他這麼好?”答案很簡單,因為他是你的同事,你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跟他在一起,你能否從工作中獲得快樂與滿足,是否敬業樂業,同事們是很重要的參與者。
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製定了一張表,列出550個描寫人的品性的形容 詞,讓大學生們指出他們所喜歡的品質。
試驗結果明顯地表現出,大學生們評價最高的性格 品質不是別的,正是“真誠”。在八個評價最高的形容詞中,竟有六個(真誠的、誠實的、 忠實的、真實的、信得過的和可靠的)與真誠有關,而評價最低的品質是說謊、裝假和不老實。
安德森的這個研究結果具有現實意義。在交往中,人們總是喜歡誠懇可靠的人,而痛恨和提防口是心非、虛偽陰險的人。真誠無私的品質能使一個外表毫無魅力的人增添許多內在吸引 力。人格魅力的基本點就是真誠。待人心眼實一點,守信一點,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 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幫助和合作,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最後脫穎而出,點燃閃亮人生。
以誠待人,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心靈之橋,通往對方心靈彼岸,從而消除猜疑 、戒備心理,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我們在工作中應充滿真誠,離開了真誠,則無友誼可言。一個真誠的心聲,才能喚起一大群真誠人的共鳴。英國專門研究人際關係的卡斯利博士這樣指出:大多數人選擇朋友是以對方是否出於真誠而 決定的。
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動性。一個人如果要想與人成為知心朋友,首先得敞開自己的胸懷 。要講真話、實話,切忌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令人懷疑,以你的真誠去換取別人的真誠。請記住:隻有真誠對待對方,才能贏得對方的信賴。
■大師點評:
以誠待人,能夠獲得人們的信任,發現一個開放的心靈,經過努力得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幫助自己的朋友。這就是用真誠換來真誠,如果人們在發展人際關係,與人打交道時,去除防備、猜疑的心理,代之以真誠同別人交往,那麼就能獲得出乎意料的好結果。
有方有圓:扛責任,但別背黑鍋
辦公室是一個團體,作為領導,一定有其管理原則,有他的經營目的。下屬的責任,就是要在這一管理原則下,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這樣才能協助上司完成經營目標。
?如果每個人都認為聽從上司的話,順著上司的意思去工作,就是逢迎、拍馬屁,而隻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麼這個辦公室將會成什麼樣子?沒有統一的經營觀念,沒有製度的約束,做什麼事情都是各人隨心所欲,不用想也知道,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個公司就會垮掉。下屬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搞清楚,這樣你才能跟上司和諧相處。
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交往中,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某種事情明明是上一級領導耽誤了或處理不當,可在追究責任時,上麵卻指責自己沒有及時彙報,或彙報不準確。
其實,領導者既然是人不是神,決策就必然會有失誤之時。即使一貫正確,群眾中也可能出現對立麵。這時,也許有些人站在群眾一邊,同領導對著幹,這可就糟透了。這樣做無疑是掉進了晉升道路中難以自拔的陷阱。聰明的做法是,當領導與群眾發生矛盾時,你應該大膽地站出來為領導做解釋與協調工作,最終還是有益於群眾利益的。但作為領導人,當最需要人支持的時候支持了他,也就自然視你為知己。
公司裏新招了一批職員,老板抽時間與大家見個麵。
????“黃曄(huá)”
????全場一片寂靜,沒人應答。
????老板又念了一遍。
????一個員工站了起來,怯生生地說:“我叫黃曄(yè),不叫黃曄(huá)。”
????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笑聲。
????老板的臉色有些不自然。
????“報告經理,我是打字員,是我把字打錯了。”一個精幹的小夥子站了起來,說道。
????“太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揮了揮手,繼續念了下去。
????這位打字員真是個“補台”“能手”。相信他以後一定仕途亨通,任誰也擋不住。
????果然,一周之後,他被升為公關部經理。
????從個人感情上講,每個上司都喜歡有一個為自己工作上“拾遺補缺”的下屬。如果你能夠與上司結為知己,在適當的時候,為上司填補一些工作上的漏洞,維護上司的威信,對自己的事業及前程當然大有好處。
????某保健品廠研究所的辦公室主任郭亮先生,就是因為不懂為上司“補台”而毀了前程的。
????數年前,郭亮從某名牌大學畢業分到這家保健品廠。由於郭亮學曆高、辦事利索,很快就從車間的技術員調到保健品廠研究所。沒幾年,又從一名普通研究員晉升為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已過而立之年的郭亮,被一帆風順衝昏了頭,在關鍵時刻辦了一件傻事。有一次,研究所經認真研究、認證,出台了一套改革方案,由於在設計工藝流程時出了差錯,致使整套方案全部“泡湯”,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
????上司追究責任,郭主任說:“這套工藝流程是在所長主持下完成的,其他人隻是具體辦事。”郭主任說這番話時,他手下有個職員一字不漏地記了下來。
????翌日,所長把郭主任叫到他的辦公室,冷冷地說:“郭主任,你真會談話啊,有了過錯往上司身上推……”一席話說得郭主任目瞪口呆。
????沒過多久,郭亮被莫名其妙地免去了辦公室主任的頭銜,調到公司關係協調辦去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上司也是如此。工作千頭萬緒,用人管人千難萬難,疏忽和漏洞在所難免。這時候,作為下屬就應該主動出擊,幫助上司更改差錯,往自己身上攬些責任!無論哪個上司都喜歡給自己補台的人,如果你在關鍵時刻給上司來個“落井下石”,那麼你就要小心你的前程問題了。
■大師點評:
有時幫老板背黑鍋,也不失為以退為進的方法,但這黑鍋怎麼背?幫誰背?都是學問,黑鍋背得好,哪天老板翻身,你也跟著雞犬升天;但若遇人不淑,碰到黑心的老板,要不認栽趕快走人,要不隻能無語問蒼天了。
關愛贏得員工的真誠回報
????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馬夫想買酒喝,就偷偷地把用來喂馬的大麥賣掉換了錢。但他還要靠馬來拉車。於是他仍然每天用水給馬擦洗,還用梳子為馬梳理鬃毛。他在馬的耳邊說:“馬兒啊馬兒,我對你這麼好,你可要好好出力拉車啊!”
????馬無奈地對馬夫說:“如果你真心對我好,就不要把大麥賣掉!”表麵上看起來,馬夫每天又是洗又是梳的,對馬可謂是百般照顧了。其實不然,稍加分析就會明白,梳梳洗洗的表麵功夫怎麼及得上實實在在地喂點兒大麥。
糊塗的老板絕不做類似馬夫這樣說一套做一套的人,而是關愛員工,實現雙贏的人。關愛員工才是企業真正的價值所在。
香港企業家李貴輝也有如此感慨。他僅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便在香港和海外擁有了龐大的企業,同時還贏得了眾多榮譽。他能如此迅速致富,與其注重人情味的管理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
李貴輝用人之道的首要一點便是為員工排憂解難,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地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
比如,他曾這樣規定:職工一律隻取50%的工資,餘下的50%由公司負責寄往家中。這條措施的確定意在防止某些員工亂花錢,影響家庭和睦。如此全麵的考慮,充滿人情味兒的規定,受到了員工及其家屬的歡迎。一次,他在內地雇用的一個工人的母親病重,他知道後立即給當地醫院的院長掛了一個長途電話,要求千方百計組織搶救。李貴輝從生活上、經濟上對員工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體貼,使員工工作起來盡心盡責,任勞任怨,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李貴輝關心愛護員工,員工也很尊重他、支持他,竭力維護李氏企業的聲譽。在李貴輝的公司裏有1000多名梅縣子弟,他們進公司後,發揚了“過江龍”的精神,在各省市承包了不少工程,一年盈利數百萬元人民幣。由於有信譽,工程不轉包,不取巧,保質保期,設計施工都由自己幹,不假手他人,因而獲得了一致的信任。員工們紀律嚴明,工作作風嚴謹,不聚賭,不鬧事,甚至不逛夜市,被人稱為有禮貌的“客家大軍”,而對於李貴輝來說,這也就是最好的回報了。
1930年初,世界經濟不景氣,經濟基礎脆弱的日本沒有抵抗能力,於是有很多日本企業,甚至大企業都關門倒閉了,鬆下電器公司也不能幸免,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在這以前,鬆下發展順利,擴充了工廠和設備,員工又大量增加,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商品積壓如山,資金周轉不靈。在這緊急關頭,鬆下幸之助的肺結核病又嚴重了。這使他臥床不起,必須安靜治療,可說是禍不單行。當時鬆下公司的業務交由職位相當的井植歲男和戰久逸郎兩人主持,他們絞盡腦汁,希望擺脫困境,最後確定了“裁減員工,縮小業務規模”的策略。他們到醫院去向鬆下幸之助報告自己的決策想法,滿以為是惟一高明的舉措。豈料鬆下幸之助提出了恰恰與他們相反的決策意見:“不能裁員,設法推銷。”
鬆下幸之助認為:“做生意,是用真刀真劍,一決勝負的。用真刀真劍決勝負,腦袋被砍到一次就完了。市場不景氣,商品賣不掉,都是暫時的問題。而且,不論多麼不景氣,隻要認真去尋找,就能找到需求商品的地方。”
基於上述的認識,他決定鬆下公司的所有工廠不裁員, 而從現在起,所有人員上午上班,下午大家一起去推銷庫存商品。鬆下公司這一做法,獲得全體員工的歡呼和擁護,因為當時絕大多數廠商都是裁員,百姓失業嚴重,生活無保障。鬆下用與眾不同的舉措,使得其員工與企業的命運“與之死,與之生”,大家千方百計地推銷庫存商品。結果,在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下 ,隻花了3個月時間,全部積壓的庫存商品被推銷一空,這使鬆下公司順利地渡過了不景氣的難關,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毫無疑問,這件事驗證了“糊塗學”中有關危難之時不可算計小利的道理。
■大師點評:
美國百萬富翁鮑伯曾經說過:“我這一生都把賭注放在下屬身上,我對他們愈好,得的報償就愈高。實際上,我並不總是有意這麼做,但好結果就自然降臨。” 事實正是這樣,你把員工善待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就是你核心競爭能力的一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