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ML〗二、珍惜緣分〓以和為貴(1 / 3)

〖BT2〗〖ML〗二、珍惜緣分〓以和為貴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是我們大家都認同的一個俗語。能夠成為同事,相處一起,不也是一種緣分嗎?

我們人很喜歡講“天命”,而且很多人相信天命。不少人把同事也當作一種“天命”。既是天命,好壞自有天注定,因而自己也就不再操心。我們認為,同事是另一種朋友,一種相互之間既有利益衝突,又有合作基礎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我們能寬容地對待朋友,卻不能以同樣的心態對待同事呢?

據有關專家調查發現,當人們產生優越感的意識時,對於他人的行為會以寬容的心情來對待。一個寒冬的早上,發動汽車使引擎發熱的聲音傳來時,沒有汽車的人多半都會對這種聲音非常氣憤。而擁有高級汽車的人,聽了這種聲音後,會諒解地說:“他一定是買了便宜的車子。”

實際上就是如此,當自身有優越感時,就會輕易地原諒他人的冒犯。關於同事是緣,我們可以這樣看,作為同一家單位的同事,如果同時進入單位、同時升遷的話,感情會更加密切。但是,如果其中一人升遷得特別快,另一人心中即會產生忌妒,兩人的感情也將產生裂痕。

為什麼感情的裂痕一般都是由升遷較慢的人引起的呢?原因就是前麵所提到的優越感意識。升遷較快者是不會找升遷較慢者的缺點的。然而,升遷慢的人,脾氣會因此變得暴躁,結果隻是令自己的人際關係更糟。其實,這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因為沒有自信心,擔心自己不如別人幹得好,所以產生了一種忌妒他人的心理,這是非常有害的。

可以這樣講,如果你永遠擁有自信,你就能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朋友關係。當你看到他人的缺點時,就該當心別讓自己陷入不良的心理狀況,而應當仍然充滿自信,努力工作,趕超別人。那麼,希望和別人相處融洽,或一起愉快工作,對自己有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縱然自己未獲得升遷機會,但是隻要努力工作,相信才華就不會被埋沒,一樣會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這種健全心理是可以使我們的心裏開始漸漸平和起來的,對於獲得升遷者,就不會有忌妒和無謂的競爭心理了。這樣在工作時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我們發現,有信心的人,才會在工作中全力以赴,發揮自己的主動進攻精神和各方麵才能,進而把工作圓滿完成。

相反,如果在接受了一項工作之後,還沒開始做就先打起了退堂鼓,心裏七上八下,感覺自己不行,那麼注定你不會幹好此項工作。我們肯定心理暗示的作用。“我能行”,這種心理暗示就具有十分強大的魔力,這是保證工做出色、與同事保持良好關係的先決條件。那麼,在經理分配給你一項任務之後,你就應該把此看做是獲得了一次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從而使出渾身的力量和各種招數,力爭把工作幹好,為自己的升職和加薪打好基礎。

在與同事交往中,除了有與命運抗爭的信心外,我們還必須經常地反省自己,通過鏡子看一看我們的性格。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性格縱然不能100%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至少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離婚的女人,經人說媒,再嫁給一個先生,對方和妹妹同住。蜜月期一過,她開始為了家業和小姑鬧得不愉快,她性子剛烈,小姑脾氣也不好;她不斷向丈夫訴苦,丈夫變成夾心餅幹,左右為難,因此也無法特別袒護妻子。後來她受不了,悄悄離家出走。隔了不久回來之後,辦理了她這一生中的第二次離婚。

其實,姑嫂難以相處司空見慣,而這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譬如說她可以要求坐下來溝通,或是自己忍讓對方,或是等到小姑出嫁,或是幹脆要求小姑搬出去住。但她並沒有想辦法,反而按她一貫的性格行事,不忍、不讓、不溝通,隻想借離婚逃離現場。這就造成了她的“離婚命”。

另外一個故事也是這樣。一位女人,心地不壞,人也豪爽,但脾氣卻相當火爆,毫不妥協,同事之間小小糾紛難免,大部分人不是忍下來,就是找別的同事訴訴苦就算了。但這位女孩一遇“不對”,就大發雷霆,若受委屈,就非討回公道不可,每次都把雞毛蒜皮的小事弄得驚天動地,讓別人下不了台。於是同事們開始排擠她,她受不了,就辭職。不過,她換了工作場所並沒有跟著換掉脾氣,三天兩頭就跟別人吵架,結果可想而知,她隻好再換工作。

假如她對自己的性格有所了解,是不是就不會演變到如此地步呢?

很多命相學家也都強調“相由心生”、“命隨心改”,因此他們替人看相時,也都會勸人改掉不好的性格,改得越多,越能降低性格對自己的命運帶來的衝擊。也就是說,命運有絕大部分還是掌握在人本身的。

不過,人的性格常是不自知的,因此反省的功夫很重要,雖不必一日三省,但絕不可忘記從自己遭遇來反省自己性格的缺失。另外,別人善意的提醒和諍言也不可忽視,因為你的性格別人看得最清楚。

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所以,一個人改性格很難,因為那是與生俱來的,至於要不要改,你可思考一下前麵所提的兩個故事,也可研究一些失意的人,落魄的人的性格。

在三國曆史上,也有個以“和”勝“殺”的故事。馬超歸順劉備後,就被任命為平西將軍,還封都亭侯。馬超見劉備待他寬厚,就大大咧咧地不注意君臣禮節了。他和劉備說話時經常直呼劉備的名字。關羽對此很生氣,請求殺了馬超,劉備不同意,當然殺馬超是不對的,但任其這樣放肆下去,也是不行的。張飛想出了一個計謀,他說:“我們給他做出禮節的示範。”一天,劉備召集全體將領,關羽、張飛一同帶著刀恭恭敬敬地站在劉備身旁。馬超過帳後,看坐席上沒有關羽和張飛,抬頭一看,見他倆站在那兒侍候,很受震動。論關張二人的地位及與劉備的親密關係都絕非馬超可比。他們尚且如此執君臣之禮,怎能不令馬超意識到自己的疏忽之處呢?此後馬超再也沒有越禮的舉動,對劉備非常尊敬。

張飛不用一句話,也不傷一點和氣,就教馬超心服口服,知錯改過。這種方法既符合曾國藩所說的“和氣”原則,又平和地解決了問題,看似簡單,確實是最為有效的手段。俗話說:“和氣致祥”,認為和氣相處可以帶來吉祥。在一個家是如此,在一個單位和一個社會更是如此,“和氣”是團結的基礎,也是生財的基礎,現代人更要講究一團和氣。

在麵臨著諸多問題時,你有了信心,有了正確的心態,同時又有了和善的性格,卻也有辦不成的事、處理不好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有經驗,勤思考,善於抓住事物的重點,把事情前思後想,認真聽取同行的有益意見,合理采納,做出一個十全十美的決策。

〖BT3〗(一)同舟共濟〓相扶相幫

在戰場上,若上下一心,勢必士氣旺盛,眾誌成城。打仗時個個奮力向前,當然就攻無不克,無堅不摧了;如果上下離心,那麼必然軍心渙散,號令不明,以之對陣,焉能不敗呢?《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上下同欲者勝。”意思是說大家擁有共同的欲望,就沒有不勝的道理。兵戰如此,處世亦是如此。

一個富有哲理性的故事:

天鵝、烏龜和小蝦拉一輛車。天鵝拚命往天上飛,烏龜拚命往岸上拽,小蝦拚命往水裏拉,可是車子卻動不動。因為它們拉車的目標沒有取得一致。目標不統一、方向不統一,其結果自然是徒勞無益的。

回到現實生活,也有相類似的例子:

一家子,辛苦了一年,總算積下了一萬元,也不算太少了,可以做點生意了。

父親說,這一萬元可以開個小餐館。

母親說,這一萬元還是開個服裝店。

兒子建議開書店。

女兒尋思開個發廊。

結果意見不統一,最後達成的協議是將一萬元分開,每人2500元,各奔前程。最後,一家人什麼事都沒辦成。

我們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隻有相扶相幫,工作才有業績,這對於單位中的每個人都是有好處的。

〖BT3〗(二)微笑著麵對同事

笑容是一個最具風情的表情。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是春風滿麵,笑容可掬,別人對他的感覺和印象肯定會特別深刻。微笑能使你魅力大增,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微笑一方麵是一個人良好心境的外在表現,同時也會融洽周圍的環境,使自己獲得一個升遷與發展的好機會。

有過這樣的情景,在旅遊景點前,大夥見到了彌勒佛,就是那位“開口就笑,笑天下可笑之事”,整天笑容可掬的泥菩薩,看到他那樣快樂,人們也禁不住開心大笑。所以說一個人要讓自己的笑容感染其他人。彌勒佛為什麼能永遠微笑呢?這是一個超乎正常人心理的具有非常人的生理現象。

我們的生活工作快樂與否,完全取決於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隻有擁有快樂的思想才會有生活、工作的快樂,才會友善地與同事相處,哪怕他(她)是你的敵人。隻要我們挺起胸膛,臉上永遠保持微笑,笑對一切人、事,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位心理學家叫多湖輝,他認為:笑是勝利的表現形式。的確,笑可以看做是優越感的流露。體育競賽中的優勝者常常麵帶微笑,這無疑是勝利優越感的表露。就連人們看小品、聽相聲時所發出的笑,包蘊著一種與那些被藝術化了的醜角相比較所產生的優越感:“換了我,絕不會幹那種蠢事!”

假如你積極地利用笑的這一功能,就能緩和與“敵人”的關係。翻翻身邊現有的漫畫或讀讀幽默小說,就能使你心情開朗,情緒高漲。也就是借助外部條件的刺激而使自己由衷地發笑,重新擁有優越感、恢複自信心。

麵對世事,愁腸百結永遠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消沉的時候,主動創造出能夠開懷大笑的環境才最為重要。看看誇張、諧趣的漫畫,讀讀幽默、調侃的小說,你的愁眉苦臉肯定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笑逐顏開。

聽人講,有一個漫畫家,在缺乏創作靈感而苦惱萬分時,常常來到自己不滿三歲的兒子麵前,一邊在嘴裏念叨著:“糟啦!糟啦!畫不出來啦!”一邊在地板上不住地翻筋鬥。孩子被父親滑稽可笑的樣子逗得前仰後合。當他看到孩子“格格”地笑個不停的時候,不禁自己也感到十分愜意。

這是他在用十分滑稽的形式進行自我解嘲,以使自己的心情處於十分放鬆的狀態。經過這樣的心理調節,靈感也許會突然而至。這真不愧是一種能夠出色地轉變人情緒的自我暗示方法。

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道理:深刻超過了一定限度則會變為滑稽,這一事實我們在喜劇中常會見到。而現實中的悲劇,我們如能對它做些誇張處理和表現的話,就能使它轉變為“喜劇”,如果體會不到這其中的深意,不妨看看喜劇明星的電影,他將這個道理詮釋的淋漓盡致。

假如我們遇到挫折時,不妨用“如果人們知道了我的失敗,說不定全世界的人都會為我悲傷”或“惟有這一次失敗,才能作為一生中最大的失敗而載人我的曆史”等誇張手法對自己的失敗現實進行解釋的話,自己就會覺得這一現實不是真的,於是悲劇就有可能轉變成為喜劇,心情也會輕鬆很多。

有一首歌曲唱道:隻要有了笑,世界就是天堂,無論是失望還是不幸,隻要能以微笑的姿態對待它,我們就會感到無比的輕鬆,能幫你化解仇恨。笑不僅可以使你從不幸中掙脫出來,同時也可以感染別人,讓別人從不幸中掙脫出來,給別人快樂。

在我們的中間,“將相和”的故事已家喻戶曉,正是因為有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大度,藺相如的“光輝形象”才得以永載史冊,趙國也才能盛極一時。用微笑去麵對鮮花,也用微笑去麵對冷箭,你才能夠擁有燦爛的人生。

〖BT3〗(三)勿貶他人〓抬高自己

自己努力上進,當別人奮發向上的時候,當別人已經超過了自己的時候,要對別人持一種欣賞、羨慕的正確態度,並且滿腔熱忱地幫助同事成長進步,需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當“人梯”,讓別人踩著自己的肩膀衝上去。

現在的社交崇尚自我表現。善於交際應酬的人,總是盡量把自己的長處呈現於朋友同事麵前。比如,伶俐的口才,淵博的學識,溫文爾雅的舉止,典雅的服飾,都會給人帶來一個良好的交際印象。所說抬高自己,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努力表現自己。適當地抬高自己並不是清高自負。在言行上貶低別人,如用旁若無人的高談闊論、矯飾的表情、誇張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就會使人產生反感。

某單位的李女士,每天總是利用一切機會讓人們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遺憾兒子差兩分沒被清華大學錄取,一旁的李女士生怕沒了機會,插嘴到:“真是的,我那兒子也不爭氣,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難看出,她到底是自貶還是自誇。一年秋季,她辦完調動手續,滿以為會被熱情歡送,豈料送行的隻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幹部。

例子中李女士就是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的表現,像這種人生活中還有很多。

如果對他人心懷不滿,不惜損害別人的人格,或者“雞蛋裏挑骨頭”,或者造謠生事,竭盡誣蔑誹謗之能事,那麼,其結果既損害了我們的事業和同事的感情,又“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損害了自己。這樣,不但沒有抬高自己,相反,卻被人憎惡,使自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如果有人言談舉止不大得體,或是某位女性服飾不美,你也不要顯出自己的優越感,對人投以鄙視的目光。如果你與某人話不投機,你應該認識到,對方有權保持自認為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不必為此而挑起舌戰。如果有人對你不客氣,你用不著計較,更不必反唇相譏,可一笑置之。

顯現自己和貶低別人,其表現往往是一步之差,關鍵在於把握一個適當的分寸。自己的身份、自己對某種技術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與當時的氣氛和諧等都是應考慮的,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優勢,就可能博得別人的好感。若沒有這些修養,引人注目隻能是虛張聲勢。用旁若無人的高聲談笑、矯飾的表情、誇張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BT3〗(四)言有分寸〓不傷他人

人際交往中的分寸感是一種智慧和能力,需要不斷修煉。無論得意時還是失意時,都需要不斷自我反思與修煉。說話尺度就是分寸感中最難掌握的,有些人不懂得說話時掌握分寸,因此常常得罪人,不利於人際交往。

從前,有一個愛說大實話的人,什麼事情他都照實說,所以,不管他到哪兒,總是被人趕走。這樣,他變得一貧如洗,無處棲身。

最後,他來到一座修道院,指望著能被收容進去。修道院長見過他問明了原因以後,認為應該尊重那些熱愛真理,說實話的人。於是,把他留在修道院裏安頓下來。修道院裏有幾頭牲口已經不中用了,修道院長想把它們賣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麼人到集市去,怕他們把賣牲口的錢私藏腰包。於是,他就叫這個人把兩頭驢和一頭騾子牽到集市上去賣。

這人在買主麵前隻講實話說:“尾巴斷了的這頭驢很懶,喜歡躺在稀泥裏。有一次,長工們想把它從泥裏拽起來,一用勁,拽斷了尾巴;這頭禿驢特別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們就抽它,因為抽得太多,毛都禿了;這頭騾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幹得了活兒,修道院長幹嗎要把它們賣掉啊?”結果買主們聽了這些話就走了。這些話在集市上一傳開,誰也不來買這些牲口了。於是,這人到晚上又把它們趕回了修道院。

修道院長發著火對這人說:“朋友,那些把你趕走的人是對的。不應該留你這樣的人!我雖然喜歡實話,可是,我卻不喜歡那些跟我的腰包做對的實話!所以,老兄,你滾開吧!你愛上哪兒就上哪兒去吧!”就這樣,這人又從修道院裏被趕走了。

真正有遠見的人不僅在與同事一點一滴的日常交往中為自己積累最大限度的“人緣兒”,同時也會給對方留有相當大的回旋餘地。給別人留點麵子,實際也就是給自己掙麵子。

做任何事,進一步,也應讓三分。留餘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絕,不把事情做到極點,於情不偏激,於理不過頭。這樣,才會使自己得以最完美無損的保全。

李世民當了皇帝後,長孫氏被冊封為皇後。當了皇後,地位變了,她的考慮更多了。她深知作為“國母”,其行為舉止對皇上的影響相當大。因此,她處處注意約束自己,處處做嬪妃們的典範,從不把事情做過頭。她不奢侈,吃穿有度,除了宮中按例發放的,不再有什麼要求。

她的兒子承乾被立為太子,有好幾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東宮供應的東西太少,不夠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從不把資財任情揮霍,從不搞特殊化,對東宮的要求堅決沒有答應。她說:“作太子最發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揚,哪能光想著宮中缺什麼東西呢?”她不幹預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親戚以她的名義結成團夥,威脅李唐王朝的安全。

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賞罰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從不表態,從不把自己看得特別重要。皇上要委她的哥哥以重任,她堅決不同意。李世民不聽,讓長孫皇後的哥哥長孫無忌做了吏部尚書,皇後派人做哥哥工作,讓他上書辭職。李世民不得已,便答應授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皇後這才放了心。此後的朝政官任中,長孫無忌也經常受到皇後的教導,成為一代忠良。

長孫皇後得意時不把各種好處占全,不把所有功名占滿,實在是很好地堅持了為自己留餘地的天規。這樣,不但不會使自己招至損害,而且還使自己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進退有據,上下自如。

給別人留餘地,實質上也是給自己留餘地。斷盡別人的路徑,自己路徑亦危;敲碎別人的飯碗,自己飯碗也脆。不讓別人為難,不於自己為難,讓別人活得輕鬆,讓自己活得闊綽,這就是讓三分,留餘地的妙處,是處世交往的良方。

聰明人在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要想不傷及他人的麵子就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是一種豁達、一種理解、一種激勵,更是大智慧的象征、強者顯示自信的表現。寬容是一種坦蕩,可以無私無畏、無拘無束、無塵無染。

戰國時期,楚王有一次宴請臣下,中途燈忽然滅了,一個喝醉了的將軍拉扯楚王妃子的衣服,妃子扯下了將軍的帽纓,要求楚王追查。楚王為保住將軍的麵子,下令所有的人一律在黑暗中扯掉自己的帽纓,然後才重新點燈,繼續宴會。後來,這位被寬容了的將軍以超常的勇武為楚國征戰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