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ML〗三、與上司和諧相處
老板是單位或部門的決策者,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讓人感到最難相處的就是老板。其實,隻要你明白了一些基本道理,你會發現,老板並非那麼可怕;老板也是凡人。衝撞老板也會激發他的怒火,對你充滿敵意。恨人是最可怕的,不要把自己撞在槍口上。與老板談話,應注意方式方法、態度和時機問題。
老板永遠是老板,一定要搞明白這一點。成為老板離不開而又絕非親密無間的助手,你就能把握住身邊的機會。
切記:在老板麵前,別把頭抬得很高。
〖BT3〗(一)時刻顧及上司的麵子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是要講究“麵子”的。老板的麵子受損,會使他感到你對他懷有敵意,會使他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和損害。所以,下級在提意見時一定要注意給老板留麵子。
講究麵子這種偏好源自我國五千年的文化,綿綿不絕,又紮根於倫理型的社會人際關係的網絡之中,根深蒂固,幾乎無人能夠幸免。
不分青紅皂白不管是非,隻是把麵子作為一種維護大家共同利益的麵紗,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要做到一團和氣,要“和為貴”。人人頭上有青天,各自相安無事,自然皆大歡喜。這是中國人處理人際關係、迎合全社會的一個獨特方式。從中國人在飯館爭著付錢到婚娶喜宴上的“見麵禮”,無不透露出一個人的“麵子”哲學。因此,這就成為一種傳統而言,在公共場合,都是比較注意麵子的,不但給別人麵子,自己也要爭麵子。
“麵子”哲學的另一麵便是,除非迫不得已,決不首先撕破麵子。即使是對手,心裏已藏滿刻骨仇恨,並且毒計連篇,表麵上卻依然麵帶微笑。而一旦有人敢於直言不諱,不給別人麵子,這在中國人眼裏已是具有相當的敵意了,甚至是發出挑戰的信號。因為在邏輯上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做出推論,即首先撕破了麵子,那就肯定是出於迫不得已,或者是受人脅迫,或者便是心有怨氣而不得不發。
我們大家全是中國人,即使這種“麵子”哲學是錯的,但在中國這種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下,我們都會不可避免地套用中國人獨特的思維習慣和模式,得出相似結論。所以,當你對老板的某項決策有不同看法時,千萬要以恰當的方式提出來,給老板留點麵子。
第一,老板的麵子大。
如果自己的下屬在公開場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丟了麵子,那麼這個下屬肯定是對自己抱有敵意或成見,甚至有可能是有組織、有預謀地公開發難,這是老板心裏經常想的。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人們都喜歡喜歡他的人,人們都不喜歡不喜歡他的人。”這樣,在公開場合不給老板留麵子的結果便是,老板要麼給予以牙還牙的還擊,通過行使權威來找回麵子,要麼便懷恨在心,以秋後算賬的方式慢慢報複。其結果,自然是下屬在提出批評和意見時所不願看到的,也違背了他的初衷。他大概忘記了,無論是老板,還是他本人,都是中國人,都生活在充滿人情兒、講究人際和諧的同一個社會中。
作為公司老板,他十分注意自己在公開場合的麵子,特別是在其他經理或者眾多下屬在場的時候,這決不僅僅是因為有個文化的潛意識在作祟,更是在於老板從行使權力的角度出發,維護自己權威的需要。這種需要因受到公開的檢驗而變得更加強烈甚至是不可或缺。
一個人的威信受到損害,便會使權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損失。它影響到他在今後決策、執行、監督等各個方麵的決定權和影響力。因為人們不禁要問,他說的是否都對呢?是否會產生應有的效果?下級在執行中便多了幾分疑慮,這必然會降低老板權力的有效性。因為服從越多,權力的效果就會越好。行使權力必須要以有效的服從為前提,沒有服從,權力就會空有其名。
一個人的自尊受到傷害,是最傷人感情的,因為它觸動了人最為敏感的地帶,挫傷了“人之所以為之”的信條。在公開場合丟麵子,這說明老板正在失去對下級的有效控製,於是,人們不禁對他個人的能力乃至人格都產生了懷疑。因此,無論是誰,身處此境,最先的反應肯定是怒火中燒,而不是理智地對意見內容進行合理性的分析。那麼,此後的一係列舉動肯定都是很情緒化的。即使他很有麵子、很得體地將這件事掩飾過去,情感上的憤怒依然是存在的,這個陰影將會把你美好的印象浸沒,使你在後來飽嚐麻煩,悔恨不已。
因此,當一位老板當眾受到下屬的傷害,丟了麵子,即使當場不便發作,日後也會有所嫉恨,甚至予以報複。因為如果他不這樣做的話,可能還會有其他人會當庭責難,使他下不了台。“殺一儆百”、“殺雞給猴看”的道理正是緣由此處啊!
在我國的唐朝,有一個諍臣叫魏征,他也算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一向為唐太宗所重用,唐太宗卻也因為麵子受損的事幾欲殺掉魏征。
有一次,魏征當著朝臣之麵犯顏直諫某事,頂得唐太宗麵紅耳赤,大丟臉麵,但唐太宗還算是清明有為的皇帝,考慮到自己曾叫大臣“事有得失,毋惜盡言”,所以當堂不好發作。但罷朝之後,卻是怒氣衝衝地嚷道:“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老家夥!”長孫皇後問他要殺誰,太宗說:“魏征常常在朝廷頂撞我。”皇後聞言心中大驚,因為唐太宗就有過因不聽大臣勸諫而殺人的事,而且她知道太宗的脾氣,於是急中生智,忙跪倒說道:“皇上真乃千古名君。”唐太宗問道:“瓏兒,何出此言?”長孫皇後忙道:“魏征一定是認為皇上是英明神武才敢如此直言不諱的。”唐太宗突然醒悟,才免了其死罪。不過,在魏征死後,唐太宗仍是派人去推倒了他的墳碑,這大概是心中之怒氣長期鬱結不得消散之故。
如果唐太宗並沒有這麼英明,並沒有這麼大的胸懷和氣量;如果皇後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替魏征說情;如果唐太宗對魏征並不是那麼信任和了解,恐怕魏征的腦袋早就搬家了。這其中的經驗與教訓不能不為下屬三思,引以為戒。
所以,下級在公共場合給老板提意見時,一定要注意給老板留有麵子。
1.留麵子,首先表明你對老板是善意的,是出於對老板的關心和愛護,是為了幫助老板做好工作。這樣,他才願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2.留麵子,還表明你是尊重老板的,你依舊服從他的權威,你的意見並不是代表你在指責他,相反,你是在為他的工作著想。
3.留麵子,其實就等於給自己留下了充分的餘地,下屬可利用這個餘地同老板在私下裏進行更為深入地交流和探討。同時這個餘地還表明,下屬隻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議權,而老板仍保有最終決斷的權威,留有餘地,還會使下屬能夠做到進退自如,一旦提出的意見並不確切、恰當,還有替自己找回麵子的餘地。
在這裏,我們提倡在公開場合提意見要注意老板的麵子,並不是鼓勵下屬“見風使舵”,做“老好人”。我們是非常讚成對老板多提建議性的寶貴意見的,同時也對直言不諱、敢犯龍顏者表示深深的敬意。我們的著眼點隻是在於,提意見要注意場合、分寸,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隻注重提意見的初衷和意見的合理性,而不去考慮它的實際效果,這樣的勸諫隻能給下屬帶來災禍。我們衷心地勸戒每一位下屬,一定要在公開場合給老板留麵子。
第二,請教並不意味著你的智商低。
一些下屬經常給老板提建議,這是常見的事,但在某些時候,提建議的方法很重要,以請教的方式向老板提出建議,會使老板感到被人尊重,會使你找到為老板所接受的共同基礎。會增加你們彼此的信任,從而有利於減少摩擦和敵意,使你的建議更易讓人接受。
作為下屬,提出一個建議時,試圖讓老板接受,這不僅取決於建議內容本身的合理性,還往往取決於建議內容本身的合理性,還往往取決於下屬提出建議的方式。注意提建議的方式、方法,就是要時刻注意老板的心理感受和變化軌跡,就是要求下屬在提出建議的時候,首先要獲得老板的心理認同。
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以請教方式提出建議更易讓老板接受。
談到請教,應該是一種低姿態。它表明,下屬在提出意見之前,已仔細地研究和推敲了老板的方案和計劃,是以認真、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的思想的。因而,下屬的建議應該是在尊重老板的觀點基礎上,很可能是對老板觀點的有益補充。這種印象無疑會使老板感到情緒放鬆,從而降低對你建議的某種敵意。
在日常的工作中,大概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你會遇到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向你請教各種問題,充滿敬仰地要求你談談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時,無論你多麼不高興、多麼忙,你都會帶著一絲驕傲解答他們每一個稚嫩的問題,並從他們的目光中得到某種心理滿足。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仔細分析這樣的經曆,我們會發現,成就感是多麼早又是多麼牢固地根植於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別人向我們求教,這就表明自己在某些方麵是具有優越性的,如果說我們受到崇拜,這大概有點兒過分,但說我們至少受到了重視、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卻是一點兒也不假。在被別人請教時我們心中湧起的愉悅感和自豪感往往是並不能為我們自己所清醒意識到的;但它卻主宰著我們的情感,甚至是我們的理智。每一個健康的、心智正常的人類都會對這種感受樂此不疲,即使是老板也不能例外。
在向上級提建議時,請教的姿態,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更有內容上的意義,這樣你可以親自聆聽老板在這方麵的想法,這種想法在很多時候是他真實意誌的浮現,而他卻並未在公開場合予以說明,而且很有可能是下屬在考慮問題時所忽略了的重要方麵。這樣,在未提出自己意見之前,首先請教一下老板的想法,可以使你做到進退自如。一旦發現自己的想法還欠深入,考慮的不是很周到,你還有機會立刻止口,回去後再把自己的建議完善一下。如果你的建議僅僅是源於未能領會老板的意圖,那麼,你的建議不僅是毫無意義、分文不值,而且還暴露了你自己的弱點,這對你決非是什麼幸事。
以請教的姿態向老板提建議,有利於找出你們的共同點,這種共同點,既包括在方案上的一致性,又包括你們在心理上的相互接受。
我們發現,“認同”是人們之間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也是說服他人的有效手段,如果你試圖改變某人的個人愛好或想法,你越是使自己等同於他,你就越具有說服力。因此,兩個優秀的推銷員總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奏與顧客相稱。正如心理學家哈斯所說的那樣:“一個造酒廠的老板可以告訴你一種啤酒為什麼比另一種要好,但你的朋友,無論是知識淵博的,還是學識疏淺的,卻可能對你選擇哪一種啤酒具有更大的影響。”而影響力是說服的前提。
大凡有經驗的說服者,他們常常事先要了解一些對方的情況,並善於利用這點已知情況,作為“根據地”、“立足點”。然後,在與對方接觸中,首先求同,隨著共同的東西的增多,雙方也就越熟悉,越能感受到心理上的親近,從而消除疑慮和戒心,使對方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觀點和建議。
作為下屬,在提出建議之前,先請教一下自己的老板,就是要尋找談話的共同點,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礎。如果你提的是補充性建議,那就要首先從明確肯定老板的大框架開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見,作一些枝節性或局部性的改動和補充,以使老板的方案或觀點更為完善,更有說服力,更能有效地執行。
假如你提出的是反對性意見呢?有人會說,這到哪裏去找共同點呢?其實不然,共同點是不僅僅局限於方案的內容本身的,還在於培養共同的心理感受,使對方願意接受你。而且,越是你準備提出反對,你就越可能招致敵意,因而越需要尋找共同點來減輕這種敵意,獲得對方的心理認同。此時,雖然你可能不讚成你上司的觀點,但你一定要表示尊重,表明你對它的理性思考。你應設身處地地從上司的立場出發來考慮問題,並以充分的事實材料和精當的理論分析作依據,在請教中談出自己的看法,在聆聽中對其加以剖析。隻要你有理有據,老板一定會心悅誠服地放棄自己的立場,仔細傾聽你的建議和看法。在這種情況下,老板是很容易被說服,采納你的意見和建議的。
經常請教會增強老板對下屬的信任感。當你用誠懇的態度來進行彼此的溝通時,老板會逐漸排除你在有意挑“刺”兒和你對老板不尊重等這些猜測,逐漸了解你的動機,開始恢複對你的信任;信任是人際溝通的“過濾器”,隻有對方信任你,才會理解你良好的動機,否則,如果對方不信任你,即使你提出建議的動機是良好的,也會經過“不信任”的“過濾”作用而變成其他的東西。這種東西往往是被扭曲了的,並帶有懷疑主義的色彩,這使得他不可能很理智地去分析你的意見和建議,你的每一句話都會被與你的“不良”動機聯係在一起。
第三,反對也要“彎彎繞”。
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下屬直接表達反對性意見,會激起上司的不良情緒反應,挫傷上司的自尊和臉麵,造成不必要的衝突和摩擦。而間接性的手段則會為上司接受你的意見提供一個平和的環境。
下麵這個例子,就很說明問題。
春秋時期,齊景公放蕩無度,喜歡玩鳥打獵,並派專人燭鄒來專管看鳥。一天,鳥全都飛跑了,齊景公大怒,要下令斬殺燭鄒。這時,大臣晏子聞訊趕到,他看到齊景公正處在氣頭上,怒不可遏,便請求齊景公允許他在眾人之前盡數燭鄒的罪狀,好讓他死個明白,以服眾人之心。齊景公答應了。於是,晏子便對著燭鄒怒目而視,大聲地斥道:“燭鄒,你為君王管鳥,卻把鳥丟了,這是你第一大罪狀;你使君王為了幾隻鳥兒而殺人,這是你第二大罪狀;你使諸侯聽了這件事,責備大王重鳥輕人,這是第三條罪狀。以此三罪,你是死有餘辜。”說罷,晏子請求景公把燭鄒殺掉。此時,景公早已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轉怒為愧,揮手說:“不殺!不殺!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這就是下級迂回地批評上司,表達反對性意見,並被上司心悅誠服地接受的很好的一個例證。很明顯,晏子是反對景公重鳥輕人的,但他看到景公正處於氣頭上,直諫反而不妙,於是就采取了以退為進、以迂為直的方法來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使齊景公得以領悟其中的厲害關係和是非曲直,達到了既救燭鄒之命,又得以說服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觸犯景公,給自己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無論發生什麼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一係列的觀點和看法,它支撐著我們的自信,是我們思考的結果。無論是誰,遭到別人的直言不諱的反對,特別是當受到激烈言辭的迎頭痛擊時,都會產生敵意,導致不快、反感、厭惡乃至憤怒和仇恨。這時,我們會感到,氣竄兩肋,肝火上升,血管賁張,心跳加快,全身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狀態,時刻準備做出反擊;其實,這種生理反應正是心理反應的外化,是人類最本能的自我保護機製的反映。
對於許多人來說,由於曆事頗多,久經世故,是能夠臨危而不亂,沉得住氣的,不會立即做出過激的反應。而且,許多老板還是有一定心胸的,不會褊狹地受情緒左右,意氣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卻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於老板處於指揮全局的崗位上,又加入了權力的因素,老板是很難避免出現憤怒情緒的。下屬的直言不諱,往往會使老板覺得臉上無光,威名掃地,而老板的身份又決定了他非常需要這些東西。
經常采取過於直接的批評方式,會使老板的自尊心受損,大跌臉麵,因為這種方式使得問題與問題,人與人麵對麵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視彼此以外,已沒有任何的回旋餘地,而且,這種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對立情緒的。你的反對性意見猶如兵臨城下,直指上級的觀點或方案,怎麼會使老板不感到難堪呢?特別是在眾人麵前,麵對這種已形成挑戰之勢的意見,已是別無選擇,他隻有痛擊你,把你打敗,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與權威,而問題的合理性與否,早就被拋至九霄雲外了,誰還有暇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事實上,我們會發現,通過間接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意見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為直的奧妙所在吧!
原因其實是很簡單的,間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擺脫其中的各種厲害關係,淡化矛盾或轉移焦點,從而減少老板對你的敵意。在心緒正常的情況下,理智占了上風,他自然會認真地考慮你的意見,不至於先入為主地將你的意見一棒子打死。
在非常有名的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就提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的,每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有些問題可以不必采用直接批評的方法,相反,可采用間接的方法來指出問題,有時效果反而會更好。
在我們眼裏,老板也是很普通的人,通過迂回的辦法去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並力求使其改變主張,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無須過多的言辭,無須撕破臉麵,更無須犧牲自己,就可以說服老板,接受你的意見。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私人顧問亞曆山大·薩克斯,在1939年受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委托下,企圖說服羅斯福重視原子彈研究,以便在納粹德國前麵製造原子彈。盡管有科學家們的信件和備忘錄,但羅斯福反應冷淡,他說:“這些都很有趣,不過政府若在現階段幹預此事,看來為時過早。”但他為表示歉意,決定邀請薩克斯於第二天共進早餐。
早餐開始前,羅斯福就提出,今天不許再談愛因斯坦的信。但薩克斯含笑望著總統,說:“我想談一點曆史。英法戰爭期間,在歐洲大陸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在海上卻屢戰屢敗。這時,一位年輕的美國發明家富爾頓來到了這位法國皇帝麵前,建議把法國戰艦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風帆,裝上蒸汽機,把木板換成鋼板。但是,拿破侖卻想,船若沒有帆就不能航行,木板換成鋼板船就會沉沒。他嘲笑富爾頓:‘軍艦不用帆?靠你發明的蒸汽機?哈哈,這簡直是想入非非,不可思議!’結果富爾頓被轟了出去。曆史學家們在評論這段曆史時認為,如果當初拿破侖采納富爾頓的建議,19世紀的曆史就得重寫。”薩克斯說完後,目光深沉地注視著總統。
羅斯福沉思了幾分鍾,然後斟滿一杯酒,遞給薩克斯,說道:“你勝利了!”薩克斯終於說服了總統,揭開了美國製造原子彈的第一頁。
第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提建議的好辦法
我們的工作常常遇到一些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說了以後,下級並不服氣,為了說服老板,有時運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講明道理,說服老板。無論是歸其謬誤,還是指點迷津,下屬應牢牢掌握住老板的言行作為依據,同時還要注意分寸和場合,注意說話的簡潔。
“自相矛盾”的故事,在我們的中間廣為流傳,事實上,那裏麵包含著十分樸素又非常深刻的處世道理和勸諫之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要抓住對方的邏輯矛盾和論證破綻,巧妙地加以引申和鋪陳,使其觀點中的某些謬誤和蒙蔽之識的荒唐性和片麵性得到再現,從而使對方能夠反觀自身,得以自悟。
經常勸諫老板,此法實不失為明智而有效的策略。其中,它能夠更好地說理自不待言,關鍵之處還在於,它是處處以老板之言、老板之行為依據的,能夠首先取得老板心理上的認同,引發其深思,而不至於使老板對你首先產生敵意。
古往今來,有無數的例子證明了這種勸諫方法的有效性,身為下屬不可不引以為戒。下麵的技巧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1.以其言為據歸其謬
在向老板陳述你的想法時,以老板的話作為你評價事物的標準,會使你在勸諫的過程中處於一種安全、有利的地位,因為老板是絕不反對別人引用自己的觀點的,而且,它會激發老板的心理認同感和成就感,心生欣悅,或至少不會有所反感。再把老板的觀點加以引申,最後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不可行結論,就會使老板得以醒悟,同時,也使你的觀點得以巧妙地表達。聰明的下屬是不會忽視這種委婉卻是十分有效的勸說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