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ML〗四、有容乃大〓忍者海涵術(3 / 3)

安陵君一聽,恍如大夢初醒,恭恭敬敬地拜請江乙:“既然這樣,請先生指點迷津。”

“希望您一定要找個機會對大王說了,必能長久的保住權位。”

安陵君說:“我謹依先生之見。”

但是過了三年,安陵君依然沒對楚王提起這句話。江乙為此又去見安陵君:“我對您說的那些話,至今您也不去說,既然您不用我的計謀,我就不敢再見您的麵了。”言罷就要告辭。

安陵君急忙挽留,說:“我怎敢忘卻先生教誨,隻是一時還沒有合適的機會。”

又過了幾個月,時機終於來臨了。這時候楚王到雲夢去打獵,一千多輛奔馳的馬車連接不斷,旌蔽日,野火如霞,聲威壯觀。

這時一條狂怒的野牛順著車輪的軌跡行過來,楚王拉弓射箭,一箭正中牛頭,把牛射死。百官和護衛歡聲雷動,齊聲稱讚。楚王抽出帶犛牛尾的旗幟,用旗杆按住牛頭,仰天大笑道:“痛快啊!今天的遊獵,寡人何等快活!等我萬歲千秋以後,你們誰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樂呢?”

這時安陵君淚流滿麵地走上前來說:“我進宮後就與大王同席共座,到外麵我就陪伴大王乘車。如果大王萬歲千秋之後,我希望隨大王奔赴黃泉,變做褥草為大王阻擋螻蟻,哪有比這種快樂更寬慰的事情呢?”

楚王聞聽此言,深受感動,正式設壇封他為安陵君,安陵君自此更得楚王寵信。

後來人們聽到這事都說:“江乙可說是善於謀劃,安陵君可說是善於等待時機。”

等待時機的來臨需要充分的耐心。這個過程也積極準備、待條件成熟的過程,等待時機決不等於坐視不動。《淮南子·道應》雲:“事者應變而動,變生於時,故知時者無常行。”

盡管江乙眼光銳利,料事如神,畢竟事情的發展不會像設想的那樣順利和平靜,安陵君過人之處在於他有充分的耐心,等候楚王欣喜而又傷感的那個時刻,這時安陵君的表白,無疑是雪中送炭,溫暖君心,因此也收到奇效,保住了長久的榮華富貴。

三國初期正是天下大亂、群雄紛爭的年代,有誌者莫不浮遊其間,試露鋒芒,而懷有治世之奇才的諸葛亮卻甘心隱居隆中。表麵看來,這是不合情理的,然而諸葛亮此舉正是在耐心地等待時機的來臨。與其為鳳尾,不若為雞頭。諸葛亮分析天下的形勢,既不想投奔勢力強大的曹操、袁紹,也不想在江東孫權手下為官,他需要的是一位慧眼識英雄而又寬厚的君主。

因此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出山,最終促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麵。

在現實生活中,學會耐心地等待時機,對任何人,尤其是年輕人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年輕人棱角外露,初生牛犢不怕虎,總幻想有靠自己的學識,在社會上取得地位和成就,他們的銳氣是驚人有,但也是短暫的,一旦遭受挫折,無情的現實會使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感到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從而憤世嫉俗;也會使一部分人灰心喪氣、自暴自棄,這是非常可悲的。

所以,學會等待,學會在等待中積累知識和經驗,培養成熟的創業風格,對年輕人來說是絕對重要的。

〖BT3〗(六)抱頭藏尾〓暗聚實力

“緩稱王”作為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大戰略的最後一個環節,實際上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當朱升提出“緩稱王”時,主要的幾路起義軍和較大諸侯割據勢力中,除四川明玉珍、浙東方國珍外,其餘的領袖皆已稱王、稱帝。最早的徐壽輝,在彭塋玉等人的擁立下,於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稱帝,國號天元。張士誠於元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自稱誠王,國號大周。劉福通因韓山童被害,韓林兒下落不明之故,起兵數年未立“天子”,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徐壽輝被部下陳友諒所殺,陳友諒自立為帝,國號大漢。四川明玉珍聞訊,也自立為隴蜀王。一時間九州大地,“王”、“帝”俯拾皆是。

此時隻有朱元璋依然十分冷靜。他明白“誰笑在最後,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這個道理。所以,他堅定地采納“緩稱王”的建議。朱元璋成為一種起義軍的領袖,始終不為“王”、“帝”所動,直到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才稱為吳王。至於稱帝,那已是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事情了。此時,天下局勢已明朗,也就是說,朱元璋即便不稱帝,也快是事實上的“帝”了。

與其他各路起義軍迫不及待地稱王的作法相比較,朱元璋的“緩稱王”戰略不可謂不高明。

“緩稱王”的根本目的,乃在於最大限度地減少己方獨立反元的政治色彩,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元朝對自己的關注程度,避免或大大減少過早與元軍主力和強勁諸侯軍隊決戰的可能。這樣一來,朱元璋就更有利存實力、積蓄力量,從而求得穩步發展了。

要知道,在天下大亂的封建朝代,起兵割據並不意味著與中央朝廷勢不兩立,不共戴天。但一旦冒出個什麼王或帝,打出個什麼國號,那就標誌著這股勢力與中央分庭抗禮了。因此,哪裏有什麼王或帝,朝廷必定要派大軍前去鎮壓。徐壽輝稱帝的第二年,元朝大軍就對天元政權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同樣的道理,張士誠、劉福通等人,莫不為元軍圍攻。

相比之下,隻有尚未稱帝的朱元璋,一直到大舉北伐南征前,都未受到元軍主力進攻。原因之一,是朱元璋周圍有徐壽輝(後為陳友諒)、小明王、張士誠勢力的護衛,元軍要進攻朱元璋,必須首先超過他們占據的地域。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元軍曾進攻過張士誠的六合,距離應天隻有五六十公裏,元軍可以到六合,當然可以到應天,否則朱元璋在稱帝之前,一直“忍辱負重”,隸屬於小明王的宋政權。當時天下稱帝者有三四個,處於搖搖欲墜中的元朝根本顧不上朱元璋這一類附於某一政權的勢力。而朱元璋正是抓住了這有利契機,加緊擴大地盤,壯大力量,最後終於成為收拾殘局的主宰者。

“緩稱王”還避免了過多地刺激個別強大的割據政權。元末雖亂,但到最後“冠軍”隻能有一個。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一個割據政權都是皇權路上的競爭者。因此,割據政權除要與朝廷鬥爭外,相互之間還有“競爭”,這種“競爭”實際上就是血腥的相互殘殺。正因為朱元璋“緩稱王”,不但避免卷入這種殘殺,而且借隸屬於小明王的宋政權,一方麵討得宋政權的歡心,另一方麵,也得到了宋政權的庇護,可謂一箭雙雕。

“緩稱王”關鍵在一個“緩”上。一旦時機成熟,朱元璋就當仁不讓了。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軍事形勢對朱元璋集團十分有利,北麵的宋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了,即便與朱反目,也不足為慮;東麵的張士誠已成為驚弓之鳥,再成不了什麼大的氣候;四川的明玉珍安於現狀,沒有遠圖,對朱元璋集團構不成大的威脅;而元軍在與宋軍的決戰中大傷元氣,且又陷入內戰之中,已無力南進。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朱元璋憑借自己的強大的軍隊和廣闊的地盤,不失時機地公開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張,自立為王,對業已開始的統一戰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促進。

本世紀20年代,正值美國汽車工業全麵起飛時期,各大汽車公司紛紛推出色彩鮮豔的新汽車,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因而銷路大增。但是,福特汽車卻始終“穿”著“黑衫”,顯得嚴肅而又呆板,銷路一降再降。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各地要求福特供應花色汽車的代理商,還是對公司內的建議者,福特總是堅決頂回去:“福特車隻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麼不好,至少它比其他顏色耐舊些。”

生產逐步艱難,福特開始裁減人員,部分設備停工,公司內外人心浮動,連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弄不清無動於衷的福特到底在搞什麼名堂。

福特卻胸有成竹:“我們公司員工的待遇高於其他任何企業,他們不會有異心,同時,他們知道我是絕對不會服輸的,相信我不跟在別人後麵生產淺色車,一定另有計劃。”

有人建議福特馬上把新車拿到市麵上去銷售,福特詭譎地一笑:“讓他們先去出風頭吧。我倒要看看誰笑在最後!”

又有人打聽:“福特公司是不是在設計新車?新車一定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吧?”此時的福特顯得躊躇滿誌:“不是正在設計,事實上早就定型了!也不是跟別人一樣,而是我們自己設計的,並且新車的價錢肯定比別人便宜!”這是福特一生的“傑作之一——購買廢船拆禦後煉鋼”,從而大大降低了鋼鐵的成本,為即將推出的A型車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產舊型車的工廠停產。這是福特公司24年來第一次新車出產。

消息一出,舉世震驚,猜測峰起。除了幾個主管負責人以外,誰也不知道福特打的是什麼算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工廠雖然停工了,可工人還是照常上班。這一情況引起了新聞界的極大好奇,而報紙上鋪天蓋地關於福特汽車的猜測、報道、評論,又使公眾本來就有好奇更加得以升華。

兩個月後,福特終於宣布:新的A型汽車將於12月上市!這一消息比兩個月前工廠停產的消息引起的震動更大。

年底,色彩華麗、典雅輕便且價格低廉的福特A型汽車終於在人們的翹首等待中源源上市。果然,A型汽車一上市就引起消費者極大的興趣。它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騰飛的輝煌局麵。A型汽車的開發,早已確定了它在美國汽車行業的地位。麵對他各汽車公司以色彩、外形為武器咄咄逼人的攻勢,福特沒有直接應戰,而是養精蓄銳,揚長避短,抓住了質量和價格這兩個環節充分準備,一到時機成熟,福特便毫不手軟,立即使對手由強變弱,而自己則泰然自若地坐上了霸主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