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不主動學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媽媽太主動,凡事都親力親為,包辦代替,對孩子不信任,不給孩子主動打理的機會。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導致了孩子在學習中喪失了信心,進而使孩子在學習中失去了主動性。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父母:要求孩子吃完飯在房間裏學習半小時,結果卻每隔五分鍾進去看一下孩子是否在偷懶。孩子周末想上午踢足球,下午做作業,父母不同意,在耳邊不停地嘮叨:“為什麼不上午寫作業呢?踢完球不是更累了嗎?你還有精力學習嗎?”
在教育學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學生的信心來自老師的信心。作為孩子早期的教育者,父母的信任對孩子自信心的樹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父母的不信任,認為孩子處處做不好,而事事越俎代庖,孩子怎麼可能有信心呢?這樣的孩子,已經被剝奪了主動的權利。這樣的孩子不隻是學習不主動,缺乏信心,而且在生活中也缺乏信心,他已經不屬於自己。要想讓孩子主動學習,就先要培養孩子的信心,要培養孩子的信心,首先家長要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學習的事情,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開始孩子的成績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但這是暫時的,為長遠計劃,付出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就像開始讓孩子自己走路,跌倒幾次是必然的。要想讓孩子真正成才,早晚要付出這個代價。要讓孩子懂得自己對自己負責,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要讓孩子為自己的懶惰行為付出代價,更要讓孩子在主動進取中收獲成功的快樂,否則孩子永遠長不大。
▲讓孩子自由支配作業後的時間
靜靜從上學開始,媽媽就堅守一個原則:不陪著她寫作業。而且媽媽還告訴靜靜:獨立完成作業是一個小學生最基本的要求。
在媽媽的要求下,靜靜懵懵懂懂地開始獨立寫作業。剛開始,靜靜做作業,時常犯磨蹭的毛病,本來十分鍾就能完成的作業,有時候需要花上半小時甚至更多一些的時間。於是,媽媽告訴靜靜:媽媽不會給你布置額外的作業,如果你完成作業,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有了這個承諾,靜靜做作業的效率大大提高,不用媽媽催促,也能按時完成。這個辦法讓媽媽根本不用催,靜靜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而且自己還學會了控製時間。
家長有家長自己的事情,與其天天看著孩子寫作業,勞神勞力,不如讓孩子自己獨立去寫作業,家長的放手,會讓孩子自己承擔起學習的責任。
▲多點身教,少點言教
在陪著齊齊做了一個學期的作業後,媽媽才發現陪孩子寫作業實在不容易。因為齊齊貪玩兒,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或者一邊吃東西,一邊寫作業。這養成了齊齊寫作業速度太慢的壞毛病。而且,在寫作業的過程當中,齊齊總會被好玩兒的事情吸引,不能獨立完成作業。
後來,媽媽意識到,可能父母給齊齊提供了一個反麵榜樣。因為媽媽喜歡看電視,爸爸喜歡上網玩遊戲,媽媽在陪齊齊做作業的時候也經常看電視。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為了給齊齊做個好榜樣,媽媽對齊齊宣布:“在齊齊做作業時,媽媽不再看電視,而是讀一個小時的書!”
爸爸也向齊齊承諾:“從此,爸爸在家不上網玩遊戲了!”
齊齊覺得媽媽和爸爸不可能做到這些,誰知,媽媽和爸爸真的遵守了諾言,對電視和遊戲敬而遠之了。
齊齊看到父母說話算數,也向媽媽表示:“作業自己獨立完成,不需要媽媽再費心。”
果然,齊齊做作業時比以前用心多了,他每天專心致誌地先把作業完成,然後再去看電視,這讓媽媽輕鬆了許多。
做家長的如果能處處以身作則,給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孩子的很多壞習慣也會隨之改變。孩子做作業時,媽媽不妨自己讀一讀書或者看一看報,盡量避免在孩子寫作業時上網打遊戲或者看電視。孩子的模仿意識很強,家長的榜樣作用自然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孩子善於學習,家長才能真正放手
秀瓊是一名初中女生,論刻苦學習,全班沒有誰能和她相比的,大家給她取了個外號,叫“學習機器”。除了在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外,她幾乎不會放過任何看書的時間,包括吃飯、走路、上廁所等,甚至說夢話也在記單詞。老師每次批評那些不用功學生時,總會拿她當做榜樣:“你要是有秀瓊同學十分之一的學習勁頭,我保證你能考上北大或者清華。”然而,在初中三年裏,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在全班中遊徘徊,最後隻考取一所普通高中。
給你提提醒兒
像秀瓊這樣始終刻苦,成績卻上不去的孩子,在我們身邊並不小見。麵對這樣的孩子,許多家長非常為難,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因為孩子已經很用功了,再抱怨孩子不努力實在於心不忍;而孩子自己,肯定比誰都更著急。實際上,學習成績最好的孩子,往往不是那些學習最用功的孩子,而是那些摸索出了一套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高的孩子。
《紀昌學射》中,講到紀昌跟師傅學射箭,師傅並沒有教他怎樣射,隻是讓他先練習不眨眼。於是紀昌回到家臥在妻子的織布機下目不轉睛地盯住一對踏板。經過兩年的苦練,即使用錐尖刺向他的眼睛,他也能做到眼球一動不動。接著師傅讓他練習眼力,把一個細小的東西看得很大,看得很顯著。紀昌就把一個虱子用牛毛拴住掛在窗戶上,聚精會神地望著它。兩年後,他能把虱子看得像車輪一樣大,再看其他東西像小丘一樣。當他向師傅彙報練習的程度時,師傅高興地說:“你射箭本領已經掌握。”可見師傅的“點撥”起到了點石成金的作用,這說明無論學習什麼本領,隻要學習方法對頭,加上自覺練習,定能取得成效。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給他們一把打開智慧寶庫的鑰匙,也就是不斷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孩子如果具備了自學的能力和科學思維的方法,就好比學海有船隻,書山有路徑一樣,自覺、主動地去攝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當孩子不僅積極主動去學習,而且又善於學習時,家長才能真正放得了手。主動學習是一個態度問題,而善於學習則是一個方法問題。對於這一個又愛學又會學的孩子,家長又有什麼放不下心的呢?
為你支支招兒
▲幫助孩子製定學習計劃
家長要積極幫助孩子設定一個學習目標,並製定一個完成目標的學習計劃。但這個學習目標要切實可行,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沒有一絲吸引力。學習計劃要和孩子一起製定,得到孩子的認同才會更容易執行。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每一天都不夜長放鬆。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孩子適當幫助。
▲指導孩子課前預習
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可以引起對學習的興趣。弄清這一課哪些地方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自己讀不懂,上課要重點聽什麼地方,解決哪幾個問題,學習起來就比較主動,心中有數。
課前預習,以語文為例,一般分為以下五步:一是初讀課文,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二是再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圈出來;三是自學生字,可以嚐試在書後生字表注上拚音,以此來檢測掌握情況;四是三讀課文,用直線問號劃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課弄懂;五是把課文通讀一遍。
孩子剛開始進行預習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就需要家長耐心地一步一步指導,等孩子對預習的步驟熟悉了之後,家長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預習課文了。如果家長能夠督促孩子每篇課文都按以上要求預習,長此以往,孩子學習語文的能力一定會有很大提高。
▲教育孩子認真聽講
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會聽講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預習的基礎,在心理上就會有種想聽聽教師怎麼講、跟自己的理解一樣不一樣的願望。教師講課,比孩子知道的深入。要告訴孩子上課跟著教師的教學走,眼睛看、耳朵聽、心裏想,需要做練習時馬上動手。要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製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如遇卡殼的地方,要反複思考弄懂。
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會有三個原因,一是根本聽不懂。有的是前邊學的基礎太差,跟不上進度;有的是預習不認真。前一種情況應該給孩子補課並加強預習;後一種情況主要是加強預習。二是自製力差,易受內部、外部幹擾而走神。這主要是意誌力問題,應在鍛煉孩子的意誌力、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三是缺乏學習興趣。孩子感興趣的課程就專心聽講,不感興趣的課程往往不專心。如果是這方麵原因,應跟任課教師多聯係,請老師在課堂上給孩子表現並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還可以告訴孩子,在課堂上即使老師沒有叫你回答問題或讓別人上黑板演練,自己應心裏試答老師的問題或在本子上演練,老師評價其它同學的回答或演練情況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讓孩子把作業質量提上去
有的孩子隻顧快點完成作業,題目沒看清楚,有時抄錯題,不是先想好了再動筆,而是寫一步想一步。這樣,作業質量肯定不會好。家長應教育孩子,做作業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技能的過程,必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做作業時要在旁邊預備草稿本或草稿紙,有的作業步驟需要先打草稿準確了再抄在作業本上。作業本上盡量減少或沒有塗改的痕跡。作業要自己檢查,不能依賴家長,家長也不要越俎代庖。老師要求家長檢查、簽字,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複查。比如說:“這兩題有一題錯了,你自己查出來。”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哪兒錯了就告訴他,甚至幫孩子改錯,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及時糾正孩子的錯題
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然後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後分析錯誤原因,是不會審題,還是粗心大意;是沒有掌握這部分內容,還是不會正確分析。用紅筆將錯誤的內容標出。過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整理錯題,將錯誤的類型彙總,看一看哪部分錯的最的,哪種錯誤原因最為常見。這樣你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輔導孩子了。
▲教孩子做好讀書筆記
教孩子做讀書筆記和摘要是輔導孩子學習的好方法。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喜愛的筆記本,要求孩子每看完一篇自己喜愛的文章或感興趣的消息,就寫出讀書筆記或摘要。讀書筆記和摘要要講出文章的主要觀點或自己認為最精彩的部分,也可以將其中的好句子和段落摘抄下來。開始時你和孩子一起,共同閱讀一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漸就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對孩子的閱讀內容,不必限製太死。讓孩子憑他的興趣自己選擇,你可以進行推薦。隻要孩子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孩子的資料積累、閱讀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有明顯的進步,而且孩子還學會了自己學習,你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輔導孩子的學習了。
▲教會孩子使用工具書
冉冉喜歡讀書,但識字有限,經常會碰到不認識的漢字。每次遇到攔路虎,冉冉就會拿著書本找媽媽:“媽媽,這個字怎麼念,是什麼意思?”開始,媽媽會放下手頭的事,先給冉冉解決生字問題,還為孩子有學習熱情而感到很高興。但久而久之,她覺得這不是個好辦法,不能總讓杖子依靠自己,也應該讓他學著自己解決問題了。
於是,當冉冉再拿書來找媽媽時,媽媽就拿出一本小巧的兒童字典,查出字以後指給冉冉看。冉冉這時已經會認拚音了,就自己把生字讀了出來,也根據注解弄明白了生字的意思。媽媽順勢對冉冉說:“你看,有不認識的字就可以像媽媽這樣查字典,這樣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你也不用發愁了。”冉冉一聽,馬上說:“媽媽,你教我查字典吧。”媽媽便把如何使用字典,怎樣用部首查字、用拚音壹字的方法教給了孩子,還從一本圖畫書上找了幾個生字讓孩子自己練習查字典。最初,冉冉查得很慢,有時還會數錯筆畫,有時又會翻錯頁碼,但他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練習了幾遍後準確率也大大提高了。媽媽及時表揚了他,冉冉查字典的勁頭更足了。
這位媽媽指導孩子自查工具書,以提高閱讀能力的辦法值得家長借鑒的。學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無疑就是讓孩子多掌握一種閱讀和學習的方法,多一些自主閱讀和學習的能力。
把學習的責任感還給孩子
巍巍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似乎還意識不到作為學生應有的責任。每天,巍巍寫作業都需要媽媽在旁邊盯著;從他上學那天起,每次放學回家以後,媽媽總是要先看他的記事本,然後督促他逐項完成老師留的作業。上了二年級後,媽媽認為他長大了,應該自己獨立寫作業,便漸漸地不在巍巍的身邊看著他了,但巍巍的作業開始寫得不認真,老師還批評了他,媽媽趕緊又開始督促起巍巍來。就這樣,媽媽發現:當自己督促得嚴一些時,巍巍的作業就完成得比較快,質量也不錯。如果媽媽管得鬆點兒,巍巍就寫得慢,有時還會邊寫邊玩。而且,對於那些要求讀的作業,他幹脆就不做了。媽媽為此批評了巍巍很多次,但似乎成效不大。
給你提提醒兒
從巍巍身上,我們看不到一點兒學習動力,也看不到一點兒學習的責任感。所謂責任感,是指孩子對自己學習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當孩子認識到了履行學習責任的重要性時,才會在履行學習責任後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或者在沒有履行學習責任時會引起羞愧、內疚和自責等情感體驗,從而會促使自己不斷去認識和更好地完成學習的職責。
然而,缺乏學習的責任感,是現在許多孩子存在的不容忽視的問題。孩子討厭寫作業,不按時完成作業,完成作業不認真敷衍了事,致使學習成績下滑。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從小缺乏責任感。
孩子缺少學習的責任感,與家庭教育的失誤有很大關係。那就是,家長沒有解決好“孩子為誰而學習”的問題。很多家長的口頭語是:“你給我好好學習。”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插手孩子的學習;在課外補習班,學齡前孩子的家長會替孩子做筆記;回家後,家長陪孩子寫作業;考試前跟孩子一起複習。所以,孩子從小就不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不覺得自己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為父母而學習的孩子,就很容易對學習缺乏責任感。要交差和自己真想學,那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前者重結果,希望速戰速決。而自己真想學的人,他就會享受學習的過程,會不知不覺學了很久都忘了時間。
對學習缺乏責任感會引發種種不良情緒,這些情緒當然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其次,缺乏責任感就沒有主動性。這樣的孩子缺乏目標、或者他的目標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己主動製定的。他也會懶於去規劃、去思考、去總結反省,更談不上去做任何額外的探索和其他工作。所民,家長要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習慣,就必須讓他懂得學習是自己的一種責任。
為你支支招兒
▲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
要和孩子說清楚,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他自己該做的事情,父母不再包辦代替。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從今天開始,你寫作業,媽媽不會在旁邊看著你了,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當然,父母會擔心,如果我不去檢查他,他就會出錯,或者他不寫了,怎麼辦?父母要有這種準備: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讓孩子自己去承擔這個後果。在他出現了不好的後果以後,比如作業沒完成,老師批評了,或是考試設考好等等,父母可以幫他分析,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後果,然後告訴他如何避免這種後果。
實際上,很多父母認為不能讓孩子出現考試考不好、作業沒完成這樣的後果,於是就來幫助孩子,結果使得孩子越來越被動。必須讓孩子變被動為主動,這樣他的責任心才會慢慢培養起來。
▲不要讓孩子有依靠
對於條件不好的家庭,孩子看到超市裏的商品想買,向家長要錢的時候,家長會說:“我沒有錢,如果你想要就好好學習,自己掙錢買吧。”孩子知道家長說的是真話,於是心裏就暗暗地想,我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一定要掙錢買很多東西。而對於條件好的家庭,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學習呢?
不要對孩子說:“你將來掙錢我不要,我去敬老院。我有退休金。”更不要這樣對孩子許願:“我的財產和房子將來都是你的。”孩子們早早就有了財產,沒有後顧之憂,前途一片光明,學習就是無所謂的事了。不妨這樣告訴孩子:“我的錢是我的,和你沒有關係,房子我不會給你,我要住。我不去敬老院。你成年後在我這裏住,要交錢吃飯,我們不可能無休止地養你一輩子!學習條件,我現在給你創造了,你不充分把握機會,再找就沒有了,你自己看著辦吧。”然後,你悄悄降低生活水平,不讓孩子在家中當少爺,需要的東西不要馬上滿足。孩子對生活覺得越來越不滿意,就會考慮自己去奮鬥了。
▲不在學習上包庇孩子
上課鈴響了很久,小強才匆匆趕來。老師問他為什麼遲到,他坦然地說:“是我媽媽叫晚了。”下課後,課代表來收小強的作業,他坦然地說:“我媽媽忘記幫我收拾書包,忘帶了。”放學後值日,小強第一個衝出教室,組長喊他,他頭也不回,邊走邊說:“你替我做值日吧,我明天給你錢。”老師把小強的表現,用電話小告訴了小強的媽媽,小強媽媽說:“對不起,確實是我叫他起床晚了,數學作業忘記放在書包裏了;是我讓他晚上早些回家練琴,他就沒有時間做值日。”老師聽了,真不知該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