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操作中培養孩子的手工能力
幫助孩子用收集的牙膏盒製作了各種各樣的汽車、樓房;用月餅盒製作燈籠;用旺仔易拉罐製作鞭炮;用雪碧瓶製作瓶娃娃;用一次性盤子做漂亮的蝸牛;用娃哈哈奶瓶製作了各式各樣的飛機火箭;用橡皮泥製作泥塑。還可以根據季節的特點,秋天用樹葉做樹葉貼畫,冬天用帶來的瓶子做造型各異的冰燈,用包裝紙剪窗花。指導孩子用硬紙板、卡紙剪出各種幾何圖形的小塊塊,讓孩子做拚圖,如用半圓形、三角形拚成小雞、小鳥,用圓形、半圓形、橢圓形拚成熊貓等,用插塑拚接等。
為此,家長要多收集一些廢舊玩具及剪貼、拚圖卡片,購買智力魔方等,為孩子動手操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在大自然中促進孩子的手工能力
孩子天性喜歡玩沙、玩水、玩土,水和沙沒有形狀,可以任孩子根據自己的自由想象去擺弄、去創造,因無窮無盡的變化而產生樂趣,可以說這是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的最理想的“玩具”。如玩沙,孩子可以在沙裏蓋房子,設計公園、大樓,挖隧道開火車等,孩子在玩沙中,可使腦筋更敏銳,同時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家長要創造條件,鼓勵孩子玩這些遊戲,不要因為“髒”或危險而阻止孩子。
此外,家長要盡可能多地帶領孩子搞一些種植活動,或者開辟自然角。如:在飲料瓶中種一些農作物(如豆子、玉米、花生油菜、蔥蒜、等)讓孩子們照料,觀察、記錄。春天教孩子紮風箏,一塊到野外放風箏,夏天教孩子玩打水仗的遊戲。秋天一起戶外撿落葉,進行樹葉粘貼,拓印等。冬天讓孩子觀察樹木,花草的變化,徒步郊遊等。充分利用大自然,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放手,給孩子創造的空間
一天晚上,萊特兄弟在大樹下玩耍,他們看到天上有一輪圓圓的月亮.覺得又亮又好玩,就商量要把月亮摘下來,放在屋裏當燈用。於是,兄弟倆就開始脫掉鞋子,爬上高高的大樹,希望站在樹上把月亮摘下來。但是,當他們快爬到樹頂的時候,一陣風吹來,把弟弟從樹上吹落下來。幸運的是,他被一根樹權鉤住了衣襟,後來是爸爸把小弟弟抱了下來。爸爸一邊給小弟弟包紮傷口,一邊對他們說:“你們想摘下月亮的想法很好,但月亮並不是長在樹梢上,而是掛在天空中。想要摘到月亮,你們就應該造出一種會飛的大鳥,騎上它到空中去摘月亮。”
父親的鼓勵在年幼的萊特兄弟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們果然造出了會飛的“大鳥”,讓人類實現了飛天的夢想。
給你提提醒兒
創造力是一個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標誌,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種潛能,取決於後天的開發和培養。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聰明、智商高就一定會有所發明創造,其實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卻沒有任何創造性表現,終生平平庸庸。這是因為創造力的發揮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興趣、意誌、性格、動作、情感等。
創造力在人類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離開了創造力,人既不可能有什麼預見,也不可能有什麼發明和新的發現。要使孩子擺脫平庸無為,成為英才,就必須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從小為孩子提供創造的空間。
為你支支招兒
▲放手讓孩子去體驗
一個叫湯米的外國孩子正在獨自玩沙,玩得很專心,也很有耐心。他用小鏟把沙裝進漏鬥,開始的動作比較笨拙,動作也很慢,玩了一會兒逐漸熟練了,動作也越來越快,但他發現總也裝不滿,疑惑地看了一陣漏鬥之後明白是因為漏鬥會漏沙,於是就用手指堵住漏鬥底部的漏口,這樣終於使漏鬥裝滿了沙子。然後,他試圖把漏鬥裏的沙子倒進瓶子裏,可是發現從手指移開到對準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湯米開始加快手移開的速度,幾次之後,他突然意識到,把漏鬥直接對準瓶口,沙子會一點不漏地順利進人瓶子。於是他按照這種方法很快裝滿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時愉快地笑起來並回頭看看媽媽,而媽媽則拍手以示鼓勵。
一個叫超超的中國孩子也在玩沙,開始也是忙著拿起漏鬥向裏麵裝沙子,也同樣是發現了沙子進漏鬥後都流出來。所不同的,是旁邊的母親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把漏鬥直接對準瓶口,然後再灌沙子。結果,孩子沒經曆任何挫折、也沒有體驗任何失敗就立刻學會了正確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了沙坑不玩沙了,因為這個玩沙的過程——被簡化就沒什麼意思了。
不難發現,湯米在玩沙的過程中,了解了沙子、漏鬥、瓶子的各自性質和相關聯係,還從失敗中獲得了經驗,並證實了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由探索到失敗、再經多次失誤直至成功的完整過程,他玩的時間長、經曆的內容多、過程曲折,體驗自然很豐富。相比而言,超超在媽媽的指點下,沒經曆過程而一下子就得到了結果,他沒能感受更多的樂趣,也不會有更多的體驗。中國家長理所當然要向湯米的家長學習。
▲嗬護孩子的想象力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自己創作,卻換來家長冷冷的指責。也許一句“你畫的亂七八糟的是什麼東西”就能熄滅孩子指揮的火花,冷卻他們創作的熱情。按家長的意願畫畫固然好,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但若孩子能畫出自己的所想所見則更有意義,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得以發揮。所以,家長家長要小心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不要成為扼殺孩子想象力的幫凶。
孩子放學回家後,要讓他的思想得到釋放的機會。這個“釋放”不是指孩子在寫完作業後可以肆無忌憚地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而是培養孩子在擺脫電視和電腦遊戲的情況下拓展感興趣指向的領域。孩子的玩耍方式是多樣的,即使是一張紙片、一個陀螺、一堆積木,他都能玩得聚精會神,他都能在其中琢磨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此外,閱讀也是培養想象力的很好的方式之一,因為孩子的眼睛從看到文字,文字再在大腦中轉化為孩子能夠理解的圖像,然後再加入孩子的情感意識,一係列複雜的過程對培養大腦的想象力極為有益。所以,孩子放學後,家長要鼓勵孩子玩各種遊戲,或者閱讀課外讀物,隻要是他們喜歡的,就不要妨礙他們去做。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由於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動的個性,使他們常做出一些不合常規的舉動,新買的玩具,不僅玩不釋手,甚至把玩具拆開,想看一看,什麼東西使小汽車自動地跑。這時你不要認為這是孩子故意搞破壞。其實他們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發現事物。家長更不能認為這是“胡鬧”,應該看到這其中孕育著創造個性的萌芽,這背後掩藏的恰恰是孩子探究的興趣,家長應該在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中給他們自由,讓他們自在地自然地去獲取知識。
孩子的好奇心,最大表現就是愛提問,他們往往有好多我們認為是希奇古怪的問題。“小鳥為什麼會在天上飛呢?為什麼我就不能飛呢?”“星星和月亮為什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呢?”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提問不屑一顧或粗暴拒絕,會說“你為什麼這麼煩”,也有些人則采用“有問必答”的方式。前一種做法顯然是不對的,這樣無情地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澆滅了求知火苗,使其創造的種子也無法破土而出,後一種做法固然比拒絕回答好得多,但也有很大的危險在其中,如果孩子一問,你就直接回答,使他不必探索思考就輕易獲得了答案,長期這樣下去,今後他就是遇著應當自己去探索的問題,也可能不去探索就直接問別人,這樣易養成依賴他人的壞習慣。
正確的做法,解答孩子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對定向性的問題:“這是什麼?”可以直接給予簡單明確的回答,而對於因果關係的問題,就要引導孩子注意事物、現象之間的聯係和相互依賴關係,不能隻簡短地回答“是”或“不是”。有時成人不一定急於解答全部問題,可以鼓勵幼兒自己用已有的知識,通過觀察和思考找出答案。對孩子們暫時不能理解的複雜問題,不要簡單地、牽強附會地解釋,可以說:“這些事,你上學以後慢慢就會懂了。”這樣可以鼓勵他們進一步學習。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你一時也弄不清楚,就要如實地說:“這個問題,我也不清楚,等我查查書再告訴你。”事後,要真的查找清楚,給孩子做滿意的回答。
▲給孩子充分想象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
在一次大班的潑墨畫中,南南對著紙上一堆看似好無規律的墨跡發呆,這時,老師沒有去幹預、評判、指導。想了好一會兒,南南提筆幾點,一隻健碩的母媽媽帶著三隻可愛的小雞形態逼真的躍然紙上。後來,這幅名為“母愛”的作品還獲了獎。
如果老師一開始就去“幫助”的話,南南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創造思維和表現,而得獎則是對南南創造力的最好肯定。所以,家長不要事事包辦,在學習和工作時,要讓孩子自己去發揮想象,允許他們“幼稚”和“可笑”,讓他們在領悟中慢慢成熟。
放手讓孩子自己做玩具
一天,有位客人去了小堂家。一進家門,就看見客廳裏到處都著各種各樣的高檔玩具。茶幾上是手槍,沙發上是剛買來扮演佐羅的一件風衣,桌底下是各種各樣的玩具汽車,一般的小汽車外,還有完全按照各種名牌汽車的原樣按一定的比例縮小而製成的汽車模型:寶馬、凱迪拉克、奧迪、奔馳……應有盡有。客人對這麼多的玩具感到驚訝,小堂的姥姥說:“這哪裏還算多呀,你還沒看到他所有的玩具呢。”說著,姥姥帶客人走進了一間書房,隻見,書房裏擺著各種各樣的玩具手槍、寶劍以及還有四五艘軍艦模型。姥姥說:“這些都是孩子平時要買的,他媽媽太嬌寵小堂了,要什麼就立刻答應,卻時常是剛買回來,小堂就已經沒有新鮮勁了,而且有的還沒拆封,孩子就已經覺得沒趣了。”接著,姥姥又帶客人到她家三樓半的儲藏室,呀,這裏的玩具簡直可以說是一般孩子所有玩具的五倍之多,而且許多玩具真的根本就是沒有拆封,那一整盒的奧特曼玩具上麵的塑料紙依然包裹得很好,還有小孩子開的摩托車、自行車都整齊地陳列在那裏。姥姥說:“這些玩具,小堂不想玩了,所以就收起一批。家裏時常就像擺地攤,到處是玩具,全是花錢買來的。”
給你提提醒兒
有位家長說:“我給我家的孩子不知買了多少玩具,但是不久他就玩膩了,把那些玩具全都丟在角落裏了。後來我發現他收集了許多小瓶,不同的瓶裏裝著不同的東西,有的裝滿水,有的裝著沙子,有的裝著米粒……他自己則拿著一根筷子津津有味地這個敲敲,那個敲敲,玩得倒是不亦樂乎。用各種瓶裝上各種物體進行敲打充分發揮了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使他獲得了無比的快樂。有時候,我隻要稍加啟發,孩子就能很快找到現成的廢物來做玩具,或發現玩具的替代品。”
教育家陳鶴琴也認為:“玩具應不是隻限於街上賣的供兒童玩的東西,凡是兒童可以玩的、看的、聽的和觸摸的東西,都可以叫玩具。”現在的孩子,玩具可是多種多樣,而且價格也不菲。家長在為孩子置備玩具時,並不一定買多買貴就是好的。隻要是留心觀察孩子玩的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們喜歡玩的,不一定是花多少錢買來的玩具。而往往家裏一些沒用的小瓶、瓶蓋、包裝繩、紙盒,還有現成的泥沙、樹葉、小石子等等,也都是孩子們心愛的東西。
在孩子的眼光中,他們在於玩具的“玩”,而不在於玩具的高檔,也不是所有的玩具都非要是買來的。對孩子來說,一隻空瓶,放進幾粒小石子或小豆,搖起來“咚咚咚”地響,比一輛價格昂貴的電動玩具,也許玩得更有勁。讓孩子自己動手找玩具和做玩具,不僅節省財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的內心活動得到充實的開發,激發和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密不可分的,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創造力一定強。
為你支支招兒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玩具
一天,11歲的榮榮回家來告訴爸爸,這個星期的作業是自己作一所小房子,而且老師鼓勵學生盡量製作而不是去買現成的。爸爸欣然同意給榮榮做助手。
榮榮先在紙上畫了草圖,製定了床和桌子的尺寸。她找來一個廢棄的紙箱子,給牆上塗上藍天白雲,地上用花布鋪上“地毯”,又在一側開了一個窗戶,用玻璃紙糊好。爸爸幫助女兒用木材搭起了小床、小桌和衣架,榮榮則用布料縫製了枕頭和被子。她用固定氣球用的塑料棍兒和托兒加上碎布做了一個門簾,安裝上“吊燈”,最後給家具塗上油彩,並在門前寫下了一個大大的“歡迎”標語,花了整整一個星期就把小房子做好了。榮榮興高采烈地把房子帶到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