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再析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難點問題(7)(1 / 2)

政府解決社會基礎建設所需籌集的資金,可以采取增稅減支、發行債券,以及國家銀行提供特殊政策性信貸等辦法。

一般來說,在泡沫經濟之後出現嚴重就業矛盾時,企業普遍麵臨著資金短缺和經營困難,應該適當降低稅負而不宜提高稅負,減少政府開支節省的資金也十分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基建投資啟動經濟的需要,而且還會進一步降低社會的最終需求,通過乘數反應加劇市場萎縮和社會失業。西方國家大蕭條早期曾實行財政金融的緊縮政策,大大加深和延長了經濟衰退和失業危機,後來吸取教訓實行同私營企業相反的矯正辦法,采取減稅增支的辦法促進市場需求和社會就業,如羅斯福總統推行“新政”大幅度增加了政府開支,擴大公共投資、增加政府雇員和發放失業救濟,公務員人數從3380萬人增加到4560萬人,有效地緩解了嚴重的生產過剩和社會失業危機。羅斯福總統大幅度增加政府開支和雇員人數,是因為私營企業蕭條時普遍削減開支和工人,經濟複蘇後仍以利潤為主增加就業有限。

政府采取發行債券的辦法也有局限性,其數額和利率必然受到資本市場的限製,利率過高就會加重政府的還債負擔,利率過低則無法吸引社會資金。發行債券過多還會導致利率上漲和銀根緊縮,進一步加重企業資金緊張和市場萎縮。我國籌集建設資金應采取更為巧妙的辦法,實際上基礎建設所需的資金是現成的,現實中大量閑置的設備、產品和勞動力,正是能夠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真正資本,但是,由於市場調節的內在弊病而難以充分利用,特別是泡沫經濟導致了嚴重的比例失調,正常生產部門的供給和需求均遭受打擊之後。倘若社會閑置資源無法獲得充分的利用,直接意味著企業資產貶值和銀行壞債增加,同時還會通過複雜的產業間關聯和債務鏈關係,形成乘數擴大效應導致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我國政府應采取積極的幹預經濟政策,中央銀行或國家財政提供適當的利息補貼,以較少的代價調動數額巨大的閑置資金,支持專業銀行提供特殊的政策性信貸,設法將社會閑置資源投入基礎建設領域,促進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加速安居工程的建設和消化房地產積壓,幫助矯正國民經濟的嚴重比例失調。隨著我國矯正經濟失衡和恢複協調發展,社會的閑置資源將會獲得充分的利用,通過乘數效應刺激工業生產和社會就業,企業開工和職工下崗狀況將明顯改善,而且創造出大量新的社會物質財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稅收都會顯著增長,正常生產和交換所需的貨幣供應也會增加,遠遠超過對政策性信貸的利息補貼數額,地方政府依靠其稅收的增加和適當收費,不難償還長期的低息政策性信貸。

我國確定基建投資的最佳規模,有必要提出一些指標和設想,但主要應依據社會閑置資源的數量,這樣就不需要擴大貨幣發行或舉借外債,從而不會引起通貨膨脹或外債危機。當前,我國需要推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啟動計劃,涉及的行業和地區範圍十分廣泛,提供政策性信貸的任務主要應由專業銀行承擔,因為,各大專業銀行的製度健全而且經驗豐富,在全國各地廣泛設立了分支機構,從而更為熟悉各行業和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新設立的政策性銀行應該積極地協助工作,但是,難以單獨承擔大規模的基建投資啟動任務。

我國政府采取上述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仿佛會獲得“無本萬利”和“一箭三雕”的效果,既能解決失業矛盾和維護社會穩定,又能加快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步伐,還能增加政府稅收和減少銀行壞賬。上述辦法仿佛是醫生看病對症下藥,幫助疏通病人的“堵塞穴位”,促使“經絡暢通”和“活血化淤”,然後依靠病人自身活力增強來治愈疾病。

我們所論述的銀行提供特殊政策性信貸的辦法,並不是缺少實際根據的理論空談。許多西方國家通過長期實踐摸索,采取國家銀行提供生產性信貸的辦法,成功地支持了宏觀調控和戰後重建任務。這些國家向基礎建設部門提供的生產性信貸,同其他類型的信貸之間有很大不同,主要用於啟動閑置的人力、物力資源,其資金的規模大小和具體用途,均經過嚴格科學論證和周密計算,有充分的現有資源作為物質保證,因而不屬於超經濟需要發行貨幣。生產性信貸屬於低息的長期政策信貸,由中央銀行或國家財政提供適當的利息補貼,一般不會加重政府部門的償還債務負擔,其具體形式是附加條件的特殊信用票據,公共工程承包商使用其采購閑置的社會資源,並且由中央銀行或國家銀行進行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