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再析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難點問題(7)(2 / 2)

許多國家的銀行都曾通過創造生產性信貸,支持戰後的經濟重建和穩定物價,促進社會基礎建設和調節生產過剩危機。如美國羅斯福總統推行的反蕭條政策,德國和日本中央銀行也曾成功地運用生產性信貸,支持了二戰後艱巨的經濟重建任務。實踐證明,生產性信貸不僅能有效解決失業問題,而且還能發揮穩定物價的作用,因為,通過雇用大量以前失業的工人,能夠生產出巨大的物質財富,如鐵路、住宅、消費資料和生產資料,其新創造的財富價值的總和,遠遠大於銀行的信貸及其抵押品。除此以外,生產性信貸創造還能帶來更大的收益,包括政府節省的失業救濟金和福利開支,新就業工人創造的財政稅收和社會保障繳款,銀行信貸資產的質量改善和壞債減少等。

目前,由於眾多行業普遍存在著經濟效益不佳問題,我國銀行因擔心壞賬問題不斷縮小信貸規模,1997年度的信貸規模指標為8000億元,而實際發放貸款僅僅為4000億元,上述緊縮信貸的做法必然導致儲蓄與投資的不平衡,從而加速企業虧損和銀行壞賬狀況的惡化。資金實際上並不是貨幣或銀行的賬麵資產,而是現實中存在的產品、設備等物質財富,大量物資和生產能力陷入閑置狀態,也意味著企業資產貶值和銀行壞賬增加。實踐證明,市場經濟機製難以自發矯正生產過剩問題,創造生產性信貸用於社會基礎建設,有利於矯正生產過剩的失衡狀態,促進閑置物資和生產能力的實現和增值,因此,不僅能有效地保護企業資產和銀行債權,而且還能有效地發揮穩定物價的作用。

當前,我國進行結構調整和發展第三產業,應主要采取增量而不是存量調整的辦法,在促進第一、二產業的物質生產發展的同時,適當優先發展知識經濟領域的第三產業。倘若眾多的工業生產部門紛紛陷入困境,通過大量破產、解雇強迫地轉移社會資源,第三產業也必然出現萎縮和人員過剩,原因是整體物質生產和社會需求趨於萎縮,第三產業勉強增加就業人數,不僅會導致平均工資和職工生活水平下降,而且還會造成人力資本的嚴重浪費。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我國1997年有40%的城鎮居民收入下降,許多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下崗技術工人,僅僅從事擺攤等非生產性的簡單服務工作。有的政府部門及附屬科研機構也紛紛裁員,而有關部門為下崗人員安排的再就業機會,多是掃地清潔之類低層次的服務工作,這樣不僅會大大加劇嚴重的社會失業矛盾,還會導致寶貴的人力資本大量流失。隨著企業擴大經營自主權和實行政企分開,政府部門需要適當地壓縮管理職能和人員,同時仍需加強其監督審計和科研開發職能,這些領域直接服務於物質生產和科技進步,屬於知識經濟領域的高層次服務行業。

我國的科研開發經費和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遠遠低於世界上工業發達國家的水平,大大加強科研開發領域經費和就業人數,恰恰屬於社會基礎建設領域的高效率投資,不僅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率和生活質量,而且還有利於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盡管我國政府部門及其附屬科研機構的人員數量,大大超過了解放前和曆史的最高水平,但是,這恰恰反映了我國解放後工業化的巨大成功,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且同發達工業化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國解放初期和改革初期,政府部門及附屬科研機構發展很快,有力地促進了第一、二、三產業的全麵發展,當前政府機構改革應借鑒上述成功經驗,主要采取增量而不是存量的結構調整辦法,通過加強審計監督和科研開發等方麵職能,向高層次的知識經濟的服務行業轉移資源,大力扶植物質生產發展和科技進步,適當地降低政府部門的相對比例而不是絕對規模,這樣做不僅能防止人才流失和加快經濟發展,減輕企業財稅負擔和加快企業技術升級,而且還會緩解失業矛盾和維護社會穩定。

【注釋】

[1]參見楊斌《重視解決企業連環債務的緊迫困難》,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的中間成果,1998年。

[2]參見楊斌《重視解決企業連環債務的緊迫困難》,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的中間成果,1998年。

[3]參見楊斌《再析國有企業的社會保障與辦社會問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的中間成果,1997年。

[4]參見丹尼爾·海默邁什《勞動與報酬經濟學》,紐約哈伯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