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我國麵臨的嚴峻宏觀就業形勢
近年來,我國的城鎮失業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1992年底為2.4%,1993年底為2.6%,1994年底為2.8%,1995年估計將達到3%,遠遠高於20世紀80年代的最低點1.8%。據勞動部信息中心的統計,1994年我國城鎮的公開失業人數為500萬人,比1993年增長11%。值得指出,上述失業數字不包括國有、集體企業中存在的大量隱性失業,因此,遠遠不能正確反映出當前宏觀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我國公有企業的隱性失業狀況究竟如何呢?目前盡管缺乏完整的、精確的統計數據,但是,已經有了不少根據抽樣調查整理出來的分析結果。據國家勞動部信息中心的統計資料,至1994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共有1.51億人,其中國有企業有職工1.1億人,目前由於多種內外部經濟原因,國有企業的隱性失業已達到相當驚人的數量,全國範圍內大約有3000萬人,占職工總數的20%—30%。近年來,在宏觀調節“雙緊”的環境下,國有工業企業普遍資金周轉困難,虧損麵積不斷擴大,企業隱性失業人數也有明顯擴大,受停產、半停產影響的職工有2000多萬人。國家統計局的有關方麵認為,目前我國勞動就業方麵的矛盾非常突出,大約三分之一的企業開工不足,公開失業及停工半停工職工人數已經超過警戒線。國有企業的隱性失業情況,從行業分布來上看,建築、電子、機械、冶金等重工業部門,比較輕工行業第三產業更為嚴重,因為生產資料部門受宏觀經濟景氣的影響較大。值得重視的是,許多國民經濟中關鍵產業的國有企業,特別是老工業基地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冗員達到了相當高的比例,許多職工麵臨著嚴重的生活困難,因此,解決國有企業的冗員問題,不僅是關係到企業改革的重大問題,也是關係到社會穩定的緊迫問題。
有一種觀點將國有企業的冗員問題看成是單純的經濟體製或微觀經濟問題,這種看法不夠全麵。西方市場經濟國家中,經常出現宏觀周期波動、經濟結構失調、季節性供求變化、技術變化以及市場競爭變化等,私有企業無論是由於上述宏觀或微觀因素的變化而麵臨經營困難時,一般都是采取解雇職工的辦法將閑置勞動力推向社會,從而形成公開失業。一般可根據失業的原因,將其分為宏觀周期性失業、結構性失業、技術性失業、季節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等。我國在社會保障體係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國有企業無論是由於宏觀、中觀、微觀或體製等多方麵原因麵臨經營困難時,都很難將職工推向社會,從而都會形成隱性失業或冗員負擔。我們對隱性失業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如果國有企業的經營困難長期持續下去,隱性失業可能會轉化為大規模的公開失業,從而影響社會的穩定。
值得指出,我國應特別重視通過宏觀就業政策,積極避免和有效解決因宏觀經濟波動引起的國有企業冗員問題,原因是宏觀性冗員的數量一般都非常巨大,涉及到國民經濟各個行業,尤其是冶金、機械、電子、化工等生產資料部門,難以通過社會勞動市場、企業破產和兼並等微觀經濟措施來解決。通過公開失業和社會保障的辦法解決企業冗員,也存在著許多困難和缺陷。首先,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培養技術人員和工人需要做大量的長期人力投資,當麵臨宏觀經濟波動和經營困難時,用解雇的辦法消除冗員固然能一時降低成本,但也會失去寶貴的長期人力投資,一旦宏觀經濟好轉時,企業擴展還需要付出更多代價。其次,將大量企業冗員推向社會,會影響社會的穩定,給我國尚不健全的社會保障體係帶來沉重壓力,特別是曾在長期工作中作出貢獻的大批中年職工,子女家庭的負擔較重,重新轉業比較困難,一旦失業後生活會很艱難,比一般知青或民工待業,對社會穩定的影響更大。世界各國的經驗也表明,社會保障製度中的失業保險基金,對於解決摩擦性、技術性、季節性失業比較有效,但難以應付因宏觀經濟周期或結構失調引起的長期性失業,即使是財力雄厚的西方發達國家,也往往因此而陷入財政危機;對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於人口多而財力薄弱,更是難以實行廣泛的失業保障,眾多失業者往往陷入貧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