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世紀80年代經濟改革和宏觀調整的巨大成功,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如何治理通貨膨脹和大規模失業是世界公認的難題,社會主義國家向市場經濟轉軌也是史無前例的。但我國通過改革和調整,短短幾年中就解決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與大規模失業並存的經濟困難,消除了長期存在的物資匱乏,出現了物品豐富的買方市場。這個經濟成就,無論西方的凱恩斯主義或貨幣主義都是難以實現的。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奉行貨幣主義的緊縮政策,為醫治通貨膨脹付出了經濟蕭條和嚴重失業的代價。前蘇聯和東歐地區在經濟轉軌過程中,采取了貨幣主義的“放開物價、管緊貨幣”政策,無一例外的飽嚐了經濟長期衰退、物價飛漲、人民收入下降和工人大量失業的苦果。西方國際組織信奉貨幣主義理論,認為想要治理通貨膨脹就必然付出嚴重失業的代價,經濟轉軌或調整中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不可兼得,片麵強調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不顧對經濟發展和人民就業的不利影響。但是,實踐證明,我國20世紀80年代采取通過改革和結構調整增加總供給的辦法,是一種優越於壓縮總需求的宏觀調控政策,其效果是“一箭三雕”,既克服了當時嚴重的宏觀就業困難,又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和“洋躍進”造成的物資短缺和通貨膨脹壓力,而且還使人民收入提高和貨幣供給增加有了充分的物質保證。我國由於采取了符合國情的改革和宏觀調控政策,是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能夠保持低通貨膨脹、高經濟增長和高就業水平的唯一國家。這一事實說明,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是可以兼得的,隻要我們認真總結中國改革的成功經驗,開拓思路,善於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積極探索有效的治理途徑,就一定能夠克服當前的通貨膨脹與大量企業冗員、失業並存的問題,為企業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推動我國經濟改革的順利進行。

(三)“一箭雙雕”的宏觀治理對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同國家統計局1995年秋季聯合發布的經濟形勢報告中認為,宏觀調控不能單純在需求麵的“鬆”和“緊”上做文章,而應通過金融和財政等政策手段,促進技術改造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增加有效總供給。我國改革初期的成功經驗表明,增加總供給的宏觀政策,既能有效治理通貨膨脹,又能解決宏觀就業困難,是一條“一箭雙雕”的最佳途徑。宏觀緊縮政策要求嚴格控製投資規模和貨幣供給,對增加總供給有許多不利的影響。由於外延經濟增長方式下,我國長期忽視了現有企業的設備折舊和技術改造,當前在市場競爭激烈和技術進步加快的情況下,我國國有企業又麵臨著新的重大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任務,以解決眾多行業的技術落後、設備老化和產品升級問題。但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限製過嚴,不利於對國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產業調整。1993年宏觀調控以來,我國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限製較嚴,盡管投資的計劃規模有所增長,但由於近年來出台了一係列價格改革措施,土地費用、勞動成本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了很多,實際用於購買投資物資的資金並不多,諸多重點工程都因原來的投資預算難以應付物價上漲,而陷入停滯狀態或推遲了工期。1995年我國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為1.7萬億元,比1994年的1.59億元有所增長,但是,由於1994年固定資產投資有1000億元未到位,需要在1995年度補足,這樣就擠占了1995年的投資額度,再考慮到物價上漲因素,甚至有可能出現負增長。又如,我國農業供給增長緩慢,同長期以來投入不足有關,據調查,我國60%的農田水利設施已經嚴重損壞或老化失修,迫切需要進行維護和改善,以保證農業生產的需要和抵禦自然災害;“菜籃子”和“米袋子”工程直接關係到控製通貨膨脹和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以增加產量和改善品種結構,滿足城鄉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能源、原材料、交通和社會基礎設施等部門,長期以來一直是製約國民經濟發展和總供給增加的“瓶頸”行業,也需要大量的長期投資,以提高其有效供給能力和技術水平,改變其發展“滯後”的局麵。因此,我國製定宏觀調控政策中,可以考慮加大這些方麵的投資力度,以解決國民經濟“瓶頸”行業的結構性供給不足,以及機械、冶金、電子、建材等投資品生產部門的結構性需求不足。在生產資料部門存在大量閑置能力和企業隱性失業的情況下,適當追加農業、能源、基礎設施方麵的投資,擴大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規模,不會帶來物資緊張和通貨膨脹壓力,既能以技術內涵方式促進有效總供給的增長,又能解決企業開工不足和宏觀就業困難。

目前,我國城鄉人民的居住條件還很不寬裕,許多困難戶的住房條件亟待改善,住宅建設在我國是一個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行業,甚至有可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是,房地產、鋼鐵、建材等行業在“泡沫經濟”中的價格飛漲以及後來陷入停滯,卻是我國近年來出現通貨膨脹和企業冗員、失業的重要原因。如何改變這種不正常的局麵,防止再次出現類似情況,也是我國完善宏觀調控體係,解決通貨膨脹和宏觀就業困難的重要途徑。如果國家果斷采取措施,大力發展安居工程,增加住宅投資的力度,同時進行配套的住房、金融改革和政策扶植,降低並限製土地、鋼材及建材價格,製止亂收費和攤派的現象,力求將成本降低到廣大人民容易接受的低水平,就很可能使房地產業像改革初期的輕工、家電行業一樣,從目前經濟運行的障礙變成經濟發展的帶頭軍,並推動建築、鋼鐵、建材、機械、裝飾以及住宅配套輕工行業的全麵發展。這樣,我們不僅能夠有效地回籠大量貨幣,製止通貨膨脹,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減少企業停工半停工現象,緩解當前的企業隱性失業矛盾,甚至還可能增加大量的新勞動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