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麵,我們可以借鑒許多中外的曆史經驗。美國1929年“泡沫經濟”的崩潰,導致了經濟大蕭條,工業品嚴重滯銷,企業開工不足,設備和人員大量閑置,三角債務危機嚴重,大量企業虧損倒閉,工人大批失業;當時美國總統胡佛,堅信市場經濟自發調節的教條,反對政府刺激經濟需求,反對救濟失業工人,甚至采取了緊縮貨幣政策,以防止銀行壞賬的擴大,結果加深和延長了經濟衰退。
美國羅斯福總統執政後,采取了國家幹預政策,大力興辦社會基礎建設,如興修水利、公路鐵路、市政工程等,通過大幅度擴大社會公共投資,刺激對鋼鐵、建材、機械等投資品行業的需求,並且通過產業相互關係,促進消費品行業以及整個社會的總需求,從而增加企業開工率,減輕嚴重的社會就業危機,有效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複蘇。羅斯福執政期間,興辦的最為成功的社會基礎建設,就是美國著名的田納西河流域工程。為了緩解經濟衰退,美國成立了國營的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負責該地區的興修水利、防洪抗災、開發電力和全麵發展經濟的任務,管轄範圍包括田納西、佐治亞、阿拉巴馬等七個州中4萬平方英裏的廣大地區。田納西河流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由於是美國降雨量最大的地區,以前經常洪水泛濫,經濟發展相當落後。1933年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後,在廣大的流域地區興修了20座新水壩,改建了原來的5座水壩,開鑿了650英裏的內陸水道,此後基本杜絕了洪水泛濫。此外,管理局還在農業灌溉、改良土壤、發展航運業、旅遊業等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就,通過示範農場、科技實驗站、職業教育等方法幫助廣大農民致富;該地區興修了許多水電站,供電量3倍於全國平均水平,加快了工業化進程,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至20世紀40年代初,該地區七個州的經濟指標,如人均收入增長、儲蓄存款和商品零售額,其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巨大成就,受到廣泛的世人稱讚,被譽為是美國曆史上政府進行的“第一次巧妙安排整個流域發展和居民命運的有組織嚐試”。
當前我國是否能夠擴大固定投資規模,加強社會基礎部門的建設步伐,對此許多人存在憂慮,主要是擔心投資需求增加可能會引起“泡沫經濟”和通貨膨脹。“泡沫經濟”和通貨膨脹與固定投資規模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係,我們需要對此進行具體的分析。1992年我國出現了“泡沫經濟”的過熱現象,為此政府果斷采取了治理整頓政策,防止了“投機泡沫”過度膨脹的危害,取得了顯著成效。“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是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脫離實際價值的過度膨脹,造成投機需求旺盛,形成國民財富像泡沫般的虛幻的增長,與正常的社會固定投資和信貸規模擴大有本質的區別,兩者之間並無必然聯係。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工業發展需要進行巨額風險投資,銀行對企業投資大力支持,信貸條件相當寬鬆,許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達80%左右,遠遠高於國際規範水平,但是,由於政府采取必要的產業政策,提供各種財政和金融方麵的優惠,重點扶持鋼鐵、化工、電子、機械等支柱產業,以及原材料、能源、水利、交通等經濟基礎建設,嚴格限製對房地產、股票的投機信貸,因此,日本20世紀80年代以前從未出現“泡沫經濟”,銀行的呆賬也很少,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均較低。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企業的自有資金充裕,負債率降低到50%,投資需求也明顯降低,但是,由於受到美國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潮影響下,大搞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對炒土地、不動產和股票的融資不加限製,才導致了“泡沫經濟”崩潰和嚴重的銀行債務危機。英國的撒切爾夫人執政後奉行貨幣主義,一直采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但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產業政策,任憑市場經濟進行自發調節,引起了嚴重的惡果,需要大量長期投資的工業部門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牟取暴利的房地產、股票、期貨的投資活動卻興旺發達,結果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了“泡沫經濟”的崩潰,導致了長達數年的嚴重經濟衰退。英、日兩國的實踐說明,“泡沫經濟”與貨幣政策的鬆緊之間並無必然聯係,對於土地、不動產、股票及期貨投機這類“市場陷阱”,融資活動必須有嚴格的行政和法律限製,而對於產業部門的正常生產和投資,銀行信貸和融資活動則應充分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