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飲食養生(1 / 3)

第十一章飲食養生

第一節飲食養生的曆史中華民族通過飲食養生保健的曆史源遠流長,這種傳統是伴隨著人類長期的生活實踐逐步發展起來的。關於烹飪的文字記載,最早是彭祖的“雉羹”了。《中國烹飪史略》說他是中國第一位廚師,是廚師的開山鼻祖,這絕不是誇張之言,但他在食物養生方麵的傳統經驗,後人恐怕知之甚少。關於食物保健的曆史,與烹飪一樣,恐怕要追溯到彭祖時代了。莊子《逍遙遊》中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刻意篇》又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命已矣。此導此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據《列仙傳》記載:“彭祖善和滋味,好恬靜,惟以養神,治生為事並服廣角、水晶、雲母粉,常有少客。”說明了彭祖但知道飲食保健,而且尤其善於導引。

彭祖姓錢名鏗,是顓頊帝三玄孫,軒轅黃帝的第八代傳入。因“製羹獻堯”之功而受封於大彭。並傳說八百歲時而不知去向,所以後人稱之為“彭祖”。因首創“雉羹”治好堯帝厭食症而留傳後世,被尊稱為“廚行的祖師爺”。並以“善導引行氣”,開創我國氣功練身的先河,以“延年益壽”而聞名於世,以“導引、烹飪、養生”而為後人所敬仰。到了明、清時期,飲食養生的相關專著層出不窮,飲食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更加完善,明代李時珍的名著《本草綱目》收錄了千餘種藥物,其中就包含200餘種保健醫療性質的食物,養生食療方劑也有數百種之多。因此,為維護人們的健康、預防疾病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綜上所述,千百年來,我國已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飲食養生理論,它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方麵發揮了巨大作用。

第二節飲食養生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如果能夠注意飲食方法和飲食宜忌的規律,並結合自身的需要選擇適當的食物進行補養,不但可以保證人體健康,還能夠提高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使人益壽延年。下麵,就具體談論飲食對人體的保健作用。

1補充營養

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必須依靠飲食源源不斷地進行補充。一個人一生中攝入的食物超過自己體重的1000~1500倍,這些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中醫稱為“水穀精微”),幾乎全部轉化成人體的組織和能量,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食物對人體的營養功用,還表現在各種食物對人體髒腑、經絡等不同部位的選擇性上,即通常所說的“歸經”問題,不同的食物,歸經不同。例如:蔥歸肺經,可用於肺氣不宣之咳嗽;苦瓜歸心經,可用於心火旺盛之口舌生瘡;茶葉歸肝經可明目清肝等等。這說明應當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飲食,最大限度地發揮食物對人體的營養作用。

2預防疾病

現代醫學表明,人體如果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會導致疾病,例如鈣質不足會引起佝僂病,維生素缺乏會患夜盲症、腳氣病、壞血病、口腔炎、軟骨症等,而通過食物的合理搭配,便可預防上述疾病的發生。我國醫學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通過動物肝髒預防夜盲症,用穀皮、麥麩預防腳氣病,用水果和蔬菜預防壞血病等。而且,中醫學還注意利用某些食物的特異性功能,如用綠豆湯預防中暑,用蔥白、芫荽預防感冒,用大蒜預防癌症,用胡蘿卜粥預防頭暈等。近些年來,人們還主張用生山楂、紅茶、燕麥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用玉米粉粥預防心血管疾病等。

3治病防衰

食物與藥物都有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但食物人們每天都要吃,與人們的關係比藥物更為密切,因此曆代醫家都主張“藥療”不如“食療”。飲食之所以抗老防衰,其作用是通過補腎益氣、健腎強身而產生的。醫學臨床實踐證明,腎的精氣不足,常會產生牙齒鬆動、須發早白、健忘等未老先衰的征象。

第三節飲食養生的原則

1合理調配

人若常吃某一種食物是不能維持身體健康的,因為有些必需的營養元素,如一些脂肪酸、氨基酸和某些維生素等,無法由其他物質在體內合成,隻能直接從食物中攝取。而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因此,為了保證人體的健康,就必須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來食用。我國絕大多數居民都習慣早餐“湊合”。一些機關、工廠食堂、學校的早餐通常是稀飯、饅頭、鹹菜,很少提供優質蛋白食品。一些學校學生,由於早餐質量太差,往往在第三節課就感覺饑餓,聽課效率下降。

現代營養學將食物分成兩大類:一類主要是提供人體熱能的,叫熱力食品,也叫主食,在我國大多是糧食;另一類是副食,主要用於更新、修補人體的組織,調節生理機能的,又叫保護性食品,例如豆製品、蔬菜、食油等。副食中的肉類、蛋類、奶類、魚類、海產類、豆類和蔬菜等,都能供應大量的優質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維生素、磷脂、鈣、磷、鎂、碘等重要營養元素,對人體健康起著非常重要作用。但副食在營養上也各有不同,因此,也應合理搭配食用和變換食用。中國營養學會1991年曾向我國人民建議過目前幾年間的膳食構成標準,按平均每人每月計算,應攝取以下食品:糧食類284斤,幹豆類2斤,薯類6斤,乳類4斤,蛋類1斤,魚蝦類1斤,蔬菜類24斤,水果類16斤,肉類3斤,植物油半斤。上述材料表明,飲食的種類豐富多樣,所含營養成分各不相同,隻有做到使各種食物合理搭配,才能使人體補充各種不同的營養,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2五味調和

所謂五味,是指酸、苦、甘、辛、鹹。具有這五種味道的食物,不僅是人類飲食的重要調味品,可以增進食欲,幫助消化,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中醫學者認為,味道不同,作用也可能不同。如酸味食品有斂汗、止汗、澀精、止瀉、收縮小便等作用,像烏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苦味食品有清熱、瀉火、降氣、解毒、燥濕等功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甘味食品即甜味,有補益、和緩、解痙攣等作用,如桂圓肉、紅糖、蜂蜜、米麵食品等;鹹味食品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功效,如鹽、紫菜、海帶、海蜇等;辛味食品有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如薑、蔥、蒜、胡椒、辣椒等。所以,在選擇食物時,必須要五味調和,這樣才有利健康。如果五味過偏,便有可能引起疾病的發生。

3講究衛生

俗話說:“病從口入”,說明了注意飲食衛生非常重要。我國人民曆來有注意飲食衛生的傳統習慣,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一些不宜吃食物:“食而竭,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