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的技巧性:口頭的創作十分需要技巧的講究,我們常見到的口頭創作,或借古諷今,或以物喻理,或以近喻遠,或以小喻大;或虛張聲勢,明知故問;或借題發揮,指桑罵槐;或吞雲吐霧,跌宕起伏;或高談闊論,妙語連珠;或真誠坦蕩,樸實無華;有的先聲奪人,有的則後發製人。這些都是說話技巧性的表現,掌握了這些,可以使你的交往天地更加寬廣、精彩。
氣度的直感性:說話是麵對麵的交流,講話人的氣質和風度,對突出表達效果極為重要,良好的氣質和風度,可以彌補說話的不足,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也突出表現了這個人的個性特征,可以形成與眾不同的表達風格。古來有所謂的“文如其人”之說,其實,也可以說“話如其人”。因此,某些人說話,盡管表現的內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熟悉的人一聽,往往就能識別某人的風格這也像一個成熟的書法家寫的字一樣,自成一體,決不易和別人混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口語,掌握交際技術,不但是要學習善於說服別人的語言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觀察問題的能力,在出人意料的時候也能駕馭自如,這才是說話的大境界。
說話也是要有一定技巧的,與不同的人,在不同場合,說話是不能一樣的。就像你不能對一個新娘子說:“不要結婚,那樣你會生活得很累。”也不能對剛有一個小孩的媽媽說:“我今天可沒有說話,孩子死了可不怨我”之類的話。當然,你可以說,但那絕不是讓人心情愉悅的話,說不定還會被人拿著掃帚打出來呢。
說話的技巧要注意:
1.為什麼要講
講話時要注意到,你講的話有沒有效果,還是會發生反效果,如果會發生反效果,那還是別講了。一般人講話容易信口開河,或是酒後說話失去分寸。
2.在什麼時候講
什麼時候講什麼話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像過年要說“新年快樂!”有高興事要祝福,有傷心事要開導等等。你總不能在別人難過的時候說:“啊!真是太高興了,你終於難過了。”吧,那你不被當作傻瓜才怪。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有的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規律。
3.何地——什麼場合
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也就等於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象再喪葬場合就要安慰家屬,千萬不能在人家傷心時說:“恭喜你家又死人了,沒關係早死早超升。”估計你不被打得鼻青臉腫,就是這家人傷心過度了,或則,已被你氣死了。
4.誰在講話——用什麼身份講話的
一個老到有經驗的人在台上講話,很多人都會信服,因為他經驗豐富。如果一個小學生在台上演講,就算講得很好,也是會大打折扣的。因為威望不足所以一定要認清自己是什麼角色,是什麼身份在對誰說話。
5.誰在聽
在講話之前要了解周遭的環境,今天是什麼樣的場合,在場的是什麼人,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才不至於出現說錯話的尷尬場麵出現。
你即使有足夠多的說話技巧,但是沒有說話能力,那也隻能是紙上談兵罷了。所以,要在交往中如魚得水,瀟灑自如,還必須要有較好的說話能力。
說話能力是說和聽的對話總和力。因為交談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遊戲,你會說,你也必須學會聽人家說,或則學會怎樣讓人家聽你說。
會說,也就是說加強話中的說服力。要說出能捉住人心,感動人心的話,這種說話能力,就算個人口才不是很好,但如果能言之有物,並在話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學問,也可以吸引住對方的心。人類的許多行動是受感情支配的,要激勵一個人,理的作用遠不如情,要號召一個人,請比理更容易。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情緒與理性的關係上,比較普遍的現象,不是理性掩蓋情緒,而是情緒掩蓋理性。
在交談中,說話者的聲調是說話者的情感的微妙的運用,實際上,聽取說話者的語言是接受理性,而聽到說話者的聲調是接受情緒,俗話說:通情達理。隻有通情才能達理,所以,說話時要調整好說話的聲調。同時,要達到說話的預期目的,還要注意融洽雙方關係,並了解說話人的基本需要和當時的心境狀況,讓對方在心平氣和的情境中接受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