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排浪式消費革命又將和新一輪的中國城市化狂潮相耦合。截至 2009年末,中國城鎮人口突破6億,城市化水平已達46.6%。國家統計局中 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無論是與世界上處於同等發展水平的 國家相比,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城市化率都相對較低。因為相對較低, 所以具有強大的後勁及爆發力。再強調一次,這一城市化進程是在一個有著 13億人口、其中9億是農民的大國展開的,這將成為世界史上一次人口從 農村向城鎮遷移的偉大壯舉,這是前所未有的!

未來,掃除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障礙——取消戶籍製度——勢在必行。這 一障礙的掃除,意味著中國城鄉分割的二元體製終將被打破。預計到2015 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50%,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60%,甚 至更高。中國城市化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動 力。首先,城市化必將帶動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而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關聯度

9

很髙的行業。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現在中國城市的房價和世界城市的平 均房價相比,不是高了而是太低了,中國樓市的價格因為人口的剛性需求還 將迅速攀升。由於人口眾多和土地稀缺,未來北京和上海都市圈(合計將共 超過5億人口)的房價將髙得驚人,超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城市房價。中國 未來的另一條房產金蛇帶就是廣深珠港澳,延伸到海南海西,像一條金鏈沿 海岸線蜿蜒而上,人口規模將逐步接近兩億。另加上五顆內陸明珠——成都、 重慶、武漢、西安、沈陽,它們分別對周邊地區超過1億人口形成輻射效應。 這些城市鏈將是未來20年中國城市的經濟版圖,雖然存在的障礙很多,但 經濟發展大趨勢終將受到時間的檢驗。

本節從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這個背景條件下來看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向, 中國政府大力度的擴大內需政策,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城市化進程的迅速 推進,以及正在到來的中國人口老齡化,中國經濟正孕育著一場前所未有的 大變革和大發展的機遇。2009年和2010年,是中國從出口導向向內需導向 轉型的起始年。這種轉型是普遍的,廣泛的:一是覆蓋的人口從城市到農村, 消費者的心理認知也將發生重大變化,二是覆蓋的行業,從房地產、汽車、 家電、電信到服裝、化妝品、飲料等,林林總總。作為市場投資者,從現在 起就不失時機地逢低買入與中國消費結構轉型相關的優質資產投資標的,長 期持有,你無疑會成為這場內需消費革命的最後贏家。

中國未來8年的“投資時鍾”

2004年,世界著名投資銀行美林在《投資時鍾》研究報告中給我們勾 勒了世界及中國的經濟周期。“投資時鍾”理論將資產輪動和產業策略與經 濟周期聯係起來,將經濟周期分成四個階段,即衰退、複蘇、過熱和滯脹階 段。在完整的經濟“繁榮一衰退”周期中,按照“投資時鍾”模型順時針轉動, 依次投資債券、股票、商品和貨幣會獲得巨大收益。“投資時鍾”模型,就

是研究經濟周期中的行業輪動規律,為資產配置提供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

在衰退階段,經濟增長停滯,巨大的產能和下跌的大宗商品價格導致通 貨膨脹率降低,企業贏利微弱並且實際收益率下降。中央銀行降低短期利率 以刺激經濟發展,導致收益率急劇下降。此時,投資債券是最佳選擇。

在複蘇階段,寬鬆的經濟政策起了作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加速,並處 於潛能之上。然而,通貨膨脹率繼續下降,因為空置的生產能力還未耗盡, 周期性的生產能力擴充也變得強勁。企業贏利大幅上升、債券的收益率仍處 於低位,中央銀行仍采取寬鬆政策。這個階段是股票投資者的“黃金時期”, 投資股票是最佳選擇。

在過熱階段,企業生產能力的增速放緩,開始麵臨產能約束,通貨膨脹 抬頭。中央銀行加息以求將經濟拉回可持續增長的道路上來。此時的國內生 產總值增長率仍穩處潛能之上。收益率曲線上行並趨於平緩,債券的表現非 常糟糕,股票的投資回報率取決於強勁的利潤增長與估值評級不斷下降的權 衡。此時,投資大宗商品是最佳選擇。

在滯脹階段,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降到潛能之下,但通貨膨脹率卻繼

11

續上升,通常這種情況部分歸因於石油危機。產量下滑,企業為保持贏利而 提髙產品價格,導致工資與物價螺旋式上漲。隻有等通貨膨脹過了頂峰,中 央銀行才能放鬆貨幣政策,這就限製了債券市場回暖的步伐。此時,企業贏 利狀況惡化,股票表現非常糟糕,持有現金是最佳選擇。

和美林的“投資時鍾”理論表述相似的是“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周期” 理論是研究經濟不斷出現“衰退一緊縮一恢複一擴張”的內在規律、成因、 影響以及相關應對策略的學問。實際上,長期以來,人們就發現幾乎所有國 家和地區的經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持續波動。經濟學家們對許多國家宏觀 經濟變量進行時間序列分析後發現,宏觀經濟運行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存在 著相對膨脹和衰退,許多宏觀經濟變量,如價格、產出、消費、投資和貨幣 存量等,在時間序列上顯示出圍繞其長期走勢上下波動的特征,且對長期走 勢的偏離幅度存在持續性。另外各種經濟活動還表現出類似的波動性、易變 性以及同總動態之間的互動性。

經濟周期的特征:(1)經濟周期不可避免;(2)經濟周期是經濟活動總 體性、全局性的波動,(3) —個周期由繁榮、衰退、蕭條、複蘇四個階段組 成,(4)周期的長短由周期的具體性質決定。繁榮,即經濟活動擴張或向上 的階段(髙漲h衰退,即由繁榮轉向蕭條的過渡階段(危機);蕭條,即 經濟活動收縮或向下的階段;複蘇,即由蕭條轉向繁榮的過渡階段。

結合美林的“投資時鍾”理論,2010-2012年的世界經濟仍處於衰退和 複蘇的交替階段,表現為複蘇中的經濟走勢極不穩定。2010年,歐洲出現 的主權債務危機是2008?2009年金融危機救助政策“後遺症”的顯現,全球 經濟也因歐洲五國主權債務危機的拖累而發展減緩,陷入到“高負債、低增 長”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市場需求減弱,全球走出危機的進程也相應延長, 美聯儲的加息計劃延至2011年。

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外部力量和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內在力量疊加在 一起,使得中國依靠“投資加出口”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麵臨“被動式調整”。

12

在“地產調控加通貨膨脹預期管理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多種因素作用 下,中國經濟下行小周期確立,複蘇之路變得曲折。但與西方經濟體“兩高 一低”(高失業率、高負債率、低增長率)的經濟圖景不同,中國經濟未來 兩年的圖景是:增長的高速時代已經過去,將從上一輪11%的髙增長回歸到 8%~10%的中速增長,“適度經濟增長、溫和結構性通貨膨脹和低水平產能 過剩”等矛盾因素相伴而生。

2010年乃至今後更長的時間(至2012年)裏,中國宏觀調控可能會陷 入迷局之中。中國經濟似乎陷入矛盾且複雜的境況,一方麵是髙增長的趨勢 仍在繼續,另一方麵微觀運行矛盾凸顯。多種問題累積,矛盾幾乎無法調和, 多級目標導向的中國宏觀經濟決策可能會陷入宏觀調控迷局。

我預估,中國經濟下行小周期將延續到2011年底,但中國經濟轉型的 艱難陣痛可能加劇這一經濟下行小周期的延長。和經濟下行小周期相對應的 是中國股市的長期調整。必須看到,從2009年8月開始的股市持續調整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大熊市,兩者性質是完全不同的,調整是市 場的自發行為,是對2009年上半年過熱資本市場的必要修正,因此應該被 看做健康的調整,包括政策的微調,都是為了市場長期、穩定、持續增長。 政策麵和資金麵在可預見的將來仍然寬鬆。股市總體估值和2008年時相比 不便宜,但和未來走勢相比,隻是小巫見大巫。尤其考慮到國內外極為過剩 的流動性,股市上升空間將會很大。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漸平穩並走向複蘇, 中國股市可能迎來一次時間跨度最長的牛市。

如果我們將未來世界經濟周期定為8?10年,那麼,2010年僅是這輪經 濟周期的一個起始年,即上述美林“投資時鍾”理論所指的複蘇初期。我預 估,2010?2012年,中國股市上證綜指將圍繞2 200~4 200點上下震蕩,這 種波動正好反映了市場對該時期世界和中國經濟的迷茫預期,同時也是市場 投資者一次不可多得的逢低建倉的機會。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以及發生在2010年的小周期危機,使世界經濟

13

大概需時3~4年才能徹底走出衰退期,進入複蘇期。2012?2013年是一個重 要時間段,中國經濟轉型將進入攻堅階段,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增多,預示 著金融危機後一波真正的投資榮景期逐漸到來。我們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 在以後的時日裏上證綜指將突破6 442點的曆史最高位,發達國家股指在上 升時期衝破萬點。

中國股市預計在2016?2017年達到巔峰狀態。牛市不言髙,那時,上證 綜指的高度可能是我們現在無法想象的。經濟長周期大槪到2017年開始進 入敏感期,預示著該周期的向下拐點可能再次到來。經濟榮景的長周期進入 後期,投資就需要非常小心,投資者需要再一次為重新到來的泡沫破滅做好 準備。

四大市場預期助推中國崛起

買股票就是買未來,買未來實際上也就是買預期。認識中國股市下一波 投資榮景的宏觀動向,可依據幾條清晰可辨的主線:一是中國經濟多個新增 長點的最終生成;二是人民幣處在長期升值的通道裏:三是國際國內流動性 泛濫,中國將處在流動性大爆炸的旋渦中;四是中國崛起的價值重估。這四 條主線現在尚不明朗,但唯其不明朗,才給了中國投資市場以無比廣闊的想 象空間。隻要任何一條得以兌現,都可能在中國股市激起投資衝擊波,更遑 論四條主線在未來交織、耦合,從而產生巨大能量的合力共振。

對中國經濟新增長點的預期。中國經濟增速在2010?2020年趨於下降, 但仍將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預期的增長減速凸顯持續提高生產力的政策 的重要性,包括推進勞動力再分配、提升人力資本、鼓勵創新等措施。此 外,中國正在進一步改革,以確保經濟增長在社會、能源、環境各方麵都 具有可持續性,這些對於促進生產力提高和社會效益改善都很重要。

中國經濟在持續髙增長了 30多年後現在進入下降期,亟待找到下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