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榮景的增長點。所幸的是,在經曆過經濟危機後,一些經濟領域正在發生變 化,能源、生物、信息和新材料、高科技製造業這四個領域將成為新的增長 點。能源方麵,低碳能源會使我們逐漸脫離幾百年來依靠傳統化石能源的情 況,轉而依靠風能、太陽能等一係列清潔能源。

隨著人民對健康需求的增加,生物技術應運而生。生物技術的發展、生 物環保技術的應用等,都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對於信息的發展,更多的是在髙通、海量、智能軟件方麵。移動網絡、 互聯網和電視網的三網融合以及它們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將成為經濟 增長點的重要部分。

由於新材料的應用,特別是納米技術的發展,也將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些將使得中國未來發展前景更好。

其實,中國政府從2000年就啟動了 12個麵向未來的重大科技專項,比 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的應用,生物製藥以及下一 代無線通信網絡等,所有這些都已經或將成為中國未來一二十年新的經濟增 長點的基礎。

隨著中央關於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的陸續出台,新興產業將在中國經濟 增長和產業結構演變過程中帶動國內經濟上一個新台階。它們具有較大的市 場需求和潛在的市場需求,成長性好、技術和資金密集度高,能夠促進產業 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髙技術附加值的新產品或服務。

未來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必然在產業關聯效應強的產業或行業,其具 有回顧效應、前瞻效應和旁側效應,其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行業和經濟的 發展。作為新經濟增長點的產業或行業,有望產生強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 力,成為主導的消費熱點,並由消費市場作為支撐,拉動生產建設和經濟發 展上一個新台階。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危機後,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和 中國特有的人口因素結合在一起,形成未來一二十年的中國消費大潮。

對通貨膨脹的長期預期。2010年以來,全球各類食品價格上漲之聲不

15

絕於耳,以色列的西紅柿、韓國的大白菜、中國的大蒜及巴基斯坦的麵包等 產品價格都罕見走髙。與此同時,美國通貨膨脹預期重燃,歐洲通貨膨脹率 升至近兩年來的最髙點。通貨膨脹也成為中國經濟麵臨的主要問題。

預示通貨膨脹的石油、黃金、棉花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市場價格也出現了 暴漲局麵。此外,鑽石、翡翠等規避貨幣貶值的珍稀物品價格也瘋長,2010 年翡翠批發價漲了一倍多。

許多市場人士把糧食價格上漲歸因於極端天氣導致的投機因素,對此, 肯尼亞、烏幹達、尼日利亞、印度尼西亞、巴西和菲律賓等國政府還發出警 告:預計2011年將出現極端天氣,加上交易商進行投機行為,2011年可能 會出現糧食短缺現象。而且,世界發展運動組織警告說,對衝基金、退休基 金和投資銀行的糧食投機有可能推動糧價進一步上漲。

但我認為,全球通貨膨脹形成的直接原因應歸咎於美元貶值。在美元貶 值下,全球彙率幹預問題還在糾結之中,發達國家指責新興經濟體操縱本國 彙率,新興經濟體則反駁發達國家借助寬鬆貨幣玫策誘導本幣貶值,貨幣戰 爭在一幕幕上演,國際熱錢到處興風作浪,通貨膨脹之聲響徹全球。熱錢紛 紛湧入新興經濟體的資本市場,部分造成輸入性通貨膨脹。

如果順藤摸瓜,我們不難發現,全球通貨膨脹的真正根源是金融危機以 來全球各國為救市長時間實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通貨膨脹是流動性泛濫的直 接結果。

同樣,中國也麵臨了很大的通貨膨脹壓力。中國這輪來勢凶猛的通貨膨 脹,主要來自四個方麵:(1)國際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 (2)農產品價格上 漲壓力;(3)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的流動性壓力;(4)正在推進的資源價格 改革帶來的價格上漲壓力。

起始於2010年6月至10月的A股上升行情,實質就是對持續通貨膨脹 預期的一種反映,這次反彈突破了長期受壓製的3 000點的瓶頸。在通貨膨 脹不斷演化的過程中,由於資源的稀缺性,大量資金流向保值增值類股票。

16

此外,供應鏈中遊的製造業以及下遊的消費品(如食品、釀酒、零售)類股 票也從通貨膨脹預期中直接受益,一再被市場投資者挖掘、跟蹤和炒高。在 股市以外,字畫、瓷器、郵票等一些防通貨膨脹類藏品,作為投資品而被普 遍看好。

對人民幣長期升值的預期。2005年7月人民幣彙率改革以來,人民幣

兌美元彙率連續跌破8 : 1、7 : 1大關。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至今,人民 幣彙率開始走平,維持在6.8 ?? 1的水平。2010年,隨著全球經濟步入複蘇 的關鍵時期,歐美與中國之間圍繞人民幣彙率問題的摩擦日漸增多,美國總 統奧巴馬呼籲人民幣彙率以市場為主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指 出中國應使人民幣升值。很多在國際市場上與中國競爭的新興國家,也紛紛 加入到歐美的隊伍中,這些新興國家將在諸如20國集團峰會等多邊框架內 聯合發達國家對人民幣升值施壓。

麵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麵,如果在外界壓 力下讓人民幣升值,難免落下屈從歐美的口舌,另一方麵,如果不升值,可 能會損害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人民幣是否該升值?以何種方式升值?對 市場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我預計人民幣升值隻是時 間問題。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 位,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未來中國要成為世界強國, 必須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融資中的使用範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 進程,吸引更多的外國企業來中國投資,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一體 化發展。

第二,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複蘇,中國需要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這就 需要在彙率製度上進行改革。如果人民幣彙率還是實施緊盯美元的政策,中 國政府就不得不采取類似美國的貨幣政策,即實施長期寬鬆的貨幣政策,這 無疑會加劇通貨膨脹與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

17

第三,中國要實現經濟結構轉型與擴大內需的目標,這在客觀上也要求 人民幣升值,使中國消費者手中的錢比以往更加值錢,能夠在市場上買到更 多東西。而且人民幣升值會使得國外進口的商品變得更加便宜,有利於改善 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狀況,對緩和國際貿易爭端具有一定的作 用。

第四,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我們都知道,在市場經濟中,有一隻“看 不見的手”在進行調控,兩國之間的彙率變動也有“一隻手”在調控,這就 是兩國經濟的相對基本麵。此次金融危機不僅沒有摧垮中國經濟,反而催生 了中國經濟的戰略轉型,中國正以一個大國的姿態傲立於世界群雄之中^ 而遭受危機重創的美國至今沒有走出危機的陰影,失業率和財政赤字髙企。 因此,讓一個相對實力不斷增強的貨幣去緊盯一個相對實力不斷衰減的貨 幣,這本身不利於彙率機製的合理化和國際化,未來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

預計人民幣將進入長期的升值通道,因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決定 了人民幣升值的時間和空間。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和國際收支順差與日、德 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人民幣升值的空間將會很大,人民幣升值的時間 也會很長,保守估計為10年左右。隻是在吸取了日元快速升值產生泡沫的 教訓,再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增長、就業的不利影響後,人民幣升 值過程必然是緩慢的,並呈現出先慢後快的特征。在緩慢升值期(約5年時 間),預計人民幣將每年升值4%~5%左右,升值幅度為20%~30%。隨著國 內外條件逐步具備,人民幣將進入快速升值期,保守估計也要5年左右,升 值幅度在50%以上。其實,即便人民幣不升值,升值預期也將一直存在,而 隻要人民幣升值預期一直存在且不斷被強化,熱錢押注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就 不會改變,而且勢必愈演愈烈。

就股市來說,隻要人民幣升值預期一直被強化,中國股市就一直會有利 多的預期存在。即便人民幣不升值,人們的升值預期也會助推中國股市的發 展。未來,伴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被強化、國際遊資不斷進入,中國證券市

18

場醞釀著新一波出人預料行情的概率就會很大。

當年日元升值初期,也隻有少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1979年,國外淨 購入日本股票僅1.92億美元,到1980年已猛增到61.5億美元。1986年,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已超過280萬億日元,交易額髙達160萬億日 元,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量。1987年4月,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 市值猛增至2.66萬億美元,第一次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的2.652萬億美元市 值。1985年12月,日經平均股價僅為13 113日元,此後便一路狂奔不斷攀 升,到1987年9月,已升為26 000日元,並於1989年12月29日達到曆 史最高點——38 915日元。

同樣的情況在中國台灣地區也出現過。1988年10月,台灣地區銀行受 到壓力,對台幣采取了緩慢升值的政策。盡管如此,還是吸引了大批海外熱 錢流入套利。受台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台灣股市加權股價指數從1985年7 月的600點逐漸上升到1986年9月的2 505點,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在 此後短短的一年裏(至1987年10月1日),股價指數便升至令人驚歎的 4 600點髙位。就在那時,受全球股市突發風暴的衝擊,台灣股市加權股價 指數曾一度回落到2 298點的低點,但在稍作整理後再度進入飄升軌道,並 在1988年9月26日達到了曆史頂峰——8 870點。

從海外經驗看,當某種貨幣存在升值預期時,彙率與股市就存在這樣 一種關係:預期本國貨幣升值一熱錢流入一股價上漲—吸引更多熱錢流入— 貨幣升值壓力增大一彙率上升一熱錢流出—股市大幅下挫。在熱錢大量湧入 後,股市自然會走出一輪非常淩厲的上漲行情,但是熱錢從股市撤離後,處 於高位的股價會突然下挫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種股市大起大落的係統風險無 疑不利於股市融資、資產配置、定價等功能的發揮,減弱其對經濟發展的促 進作用。

對國際流動性泛濫的預期。中國未來的生產率提升空間有多大?答案 是:無限大。其中,經濟結構轉型的實效已經開始顯現。對中國經濟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