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尋找大牛市: 人口學的思考與需求潛力的挖掘(3 / 3)

加快中國城市化進程,將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轉型,以服務業為主體 的消費型城市的興起,將成為中國城市化的趨勢,而城鄉一體化是加快城市 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其中,住房建設的重心將從沿海大城市轉移出來,投 向二三線城市和中小城市,這將為中西部地區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創造機遇, 因為中西部有些地區的城市化率還不到20%。

推動城市化進程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是多方麵的。通過放寬中小 城市和城鎮戶籍限製,使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逐步在城鎮落戶,這樣的城市 化進程將增加農民對城市住房的需求,也勢必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推動城市化進程也將促進城市間的競爭,繼而成為新階段中國經濟持續 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如果說過去30多年區域間的競爭有效地促進了中國 經濟的長足增長,那麼,未來10年,城市間的競爭將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 增長增添新的活力。

未來,如果把中國城市人口的比重提升到2/3,即從現在的6億增加到 9億,中國服務業的比重將提升到50%甚至更髙。屆時,中國過去多少年來 一直在探討的拉動內需的問題,可望從根本上解決。以城市化為導向的經濟 振興,可望在未來10年產生超過225萬億元的投資規模,由此消費需求與 服務業需求的增長將前景無限。

86

中等收入階層崛起,成為主流消費群體

2011年的春節是在全球經濟形勢仍然不明朗的背景下到來的,但中國 經濟卻繼續逆風飛揚。

據全國假日辦統計,以休閑旅遊方式度過春節的人,2011年已突破1.3 億人次,旅遊消費總額1 200億元,同比增長22.4%。

一些宏觀經濟學家斷言,旅遊、居住、交通等消費需求的迅速增長,意 味著中國消費結構升級開始進入“劇變期”,消費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的貢獻率將不斷上升。

知名投資銀行法國巴黎百富勤表示,從2010年起,中國經濟增長模式 有望從投資拉動型轉變為消費拉動型。無獨有偶,德意誌銀行亦表達了類似 觀點,稱服務業及高端消費品行業將成為未來5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 動力。兩家投資銀行均對中國的消費市場表示了極為樂觀的預期。法國巴黎 百富勤中國證券研究部主管歐文預測,中國正步入第三個消費髙峰,將滿足 人們對質量、品牌、時尚、食品安全衛生的需求,並進一步滿足人們對住房 和汽車的需求。歐文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出現消費需求的爆炸性增長。

從消費品行業的調査中發現,大多數市場份額都由該行業的前三大品牌 分享,而新興的消費群體對品牌的關注度更甚,這將使那些具備優勢的品牌 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好發展。我預測,髙端消費品行業在今後5?10年會成為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其中,電信、銀行、保險、醫療、旅遊、網上娛 樂等服務業及高端消費品行業的股票將會有突出的表現。

看好未來中國消費市場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等收入階層隊伍,另一個是20世紀七八十年 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已經成長為消費主力軍。這些獨生子女的消費習慣已經大 大不同於其父輩,他們追求消費而非積蓄。我預判,長期以來在中國一直居 高不下的儲蓄率將會逐漸降低。

87

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定義是什麼?我認為,人均年收入2.5萬?3萬元、 家庭年收入7.5萬?10萬元的,受過髙等教育的,參與企業決策和管理的, 從事腦力勞動的專業技術人員及白領。2010年,符合上述標準的人數占中 國總人口的比例約為13.5%。據此推算,2009年中國達到中等收入階層標準 的家庭為7 〇〇〇萬個,家庭年均收入7.5萬元,家庭平均擁有資產31萬元。 到2015年,以上數字均將成倍增長,達到中等收入階層標準的家庭總數為 3億個,家庭平均資產達1〇〇萬元之多!

隨著中等收入階層的崛起,中國消費率將不斷上升,從2009年的62% 上升到2015年的71%,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2020年再上升到78%, 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中等收入階層具有怎樣的經濟特征,從而使得人們另眼相看?進一步分 析,至少可以歸納為六方麵:教育背景通常較佳,有基本的經濟基礎和創業 知識> 比較富有,願意在相對約束但不是完全約束的環境下發展;在經濟發 展中可產生拉動效應,往往可以帶動貧困人口就業《有部分固定資產。

具體來講,對於未來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構成,一些關注中國中等收入 階層形成的社會經濟學家有過非常明確的表述。他們認為,有5種人將成為 中國新興的中等收入階層的代表,包括:科技企業家、金融行業的中高層管 理人員、各類專業人員尤其是中介機構的專業人員、國外駐華企業的中方管 理人員、私營企業家中的一部分。可以說,隨著中國經濟的規範發展,在北 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經濟發展較快的大城市,中等收入階層將日益 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主流群體,同時中等收入階層的崛起,也將成為整個社 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

對於這樣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觀當然與普通人有所不同。調査表明, 買房、購車、自費旅遊是當今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三大消費熱點。在深圳和 上海等地,絕大多數中等收入家庭都擁有住房,特別是深圳。統計數字顯示, 已有7成深圳家庭擁有房產。即使在全國房價最髙的上海和北京,中等收入

88

階層購房熱依然不減。

在購房費用方麵,有些人選擇了一次性付款,更多的人則首選消費貸款。 還貸能力和信用等級均高於一般水平。目前,已擁有一套房產的中等收入家 庭中,希望擁有或已著手購置第二套房產的大有人在,進行購房投資的人也 占很大比重。

除了購房,購車和旅遊休閑也是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消費熱點。目前, 在衣食方麵,中國城市居民已絲毫不遜色於西方發達國家,隻是在住行和其 他方麵還比較落後。但在中國,車房俱備已是中等收入家庭的顯著標誌。與 此同時,在休閑消費上,中等收入階層也正向國際水平看齊。由於工作原因, 許多人休閑機會極少,因而對休閑度假反而更為重視,無論國內外的黃金旅 遊線路上,還是城市中獨具情調的餐飲場所中,以及娛樂健身設施集中的地 方,都有他們的身影。

總體來講,中等收入階層善於構思和接觸“高級文化”,喜歡參加各種 社會組織,有髙度的公德心,喜愛家居布置,衣著引領時尚,消費講求品位, 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消費支柱群體,他們的存在對加強中國消費、拉動內需可 謂功不可沒。

但至今,中國中等收入階層還不是實力群體,這正好說明中國中等收入 階層巨大的消費潛力。國家統計局2009年調査顯示,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5 854元,最髙的是深圳,為20 548元,其次是上海,為10 932元。 由此可見,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離中等收入水平還差得很遠。但不容否 認,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口比例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地區正迅速增加,特別 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出生的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代,正不斷加入這個群體: 他們是20~40歲左右的年輕人,著眼未來,創造財富;他們投身貿易、金融、 IT、傳媒和演藝事業,他們中有學者、專家、律師、醫生、職業經理人等。

通過發達國家的發展曆程我們可以看到,任何發達國家都經曆過這樣的 過程。隨著教育的普及,這個領導中國消費、主導社會文化的中等收入階層

89

正在形成。

第二,誠如麥肯錫公司指出的,建議“另類關注”,呼籲外國企業在中 國應該放低眼界,否則它們將有可能失掉巨大商機。如今中國的藍領工人隨 著收入提高將成為中國最大的一股消費力量。這一消費力量卻被大多數跨國 企業忽視。麥肯錫研究報告的這一論斷對外國在華企業的一些基本設想提出 了質疑。爭奪低收入消費者的外國在華企業相對較少。但也有例外,其中最 成功的範例要數寶潔公司,它專門為中國這個市場的藍領階層設計和生產產 品。不過,許多其他外國企業仍然將焦點集中在大多居住在沿海城市的富裕 消費群體上。麥肯錫公司指出,現在到了關注中國低收入群體的時候了。

第三,從農村湧入城市的農民工,他們正成長為下一波經濟景氣周期中 的準中等收入階層,這個群體到2011年將增至2.9億人,大約相當於當今 美國的總人口。隨著這一群體收入水平的提髙,他們將成長為龐大的中等收 入階層,其人數到2025年將達到約5.2億,相當於那時中國城市人口的一 半以上。

第四,我對未來農村人口的發展趨勢也非常看好。按照傳統看法,農村 人口的收入跟城鎮人口有很大差距。這是事實,由於城鄉收入存在差距,農 村消費隻是城市消費的1/3,農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差不多落後城市人口 10年, 現在農村人口的平均收入相當於城市人口 2001年的水平。

未來農村消費趨勢,從過去二三十年城市發展的軌跡中可見一斑:城市 人口先是買彩電、洗衣機、冰箱、空調,接著買手機、電腦,然後買汽車。 其實,農村家電的普及率已經很髙了,我們相信,將來農村發展的速度有可 能快於城市。隨著新農村建設向縱深發展,如今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已不可 同日而語了。原來認為農民不需要買洗衣機,因為他們連自來水都沒有;農 民不需要買電冰箱,因為他們連電都沒通,農民不用買電腦,因為他們沒有 通互聯網;農民不用買車,因為路沒修好。但因為新農村建設掀起的大規模 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所有這一切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都實現了。大規模的

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的起飛創造了重要前提條件。

此外,就在過去的一些年裏,農村的社會保障體係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農民幾千年來的農業稅免了,農村孩子的學費免了,連書本費、學雜費也免 了,有些農民還有了低保和社保,這些都是中國農村的新發展。在農民保障 大大增加、農民與城市人口收入差距又快速縮小的情況下,未來農村的消費 肯定將大幅增長。

中國社會還處在急速轉型的過程中。行業壟斷、部門壟斷以及權力市場 化等與市場經濟原則相背離的“非常”現象,在一定時期內不可能一下子淡 出曆史舞台。但是,隨著合理的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逐步建立,製度性樊 籬將被拆除,社會日益開放。機會均等、公平競爭、能力主義原則,有望成 為中國主要的社會流動機製。屆時,中等收入階層的隊伍將壯大。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新農村建設,將使中國大部分農業勞動力轉移到 非農業,最後剩下的也將逐步成為真正獨立的現代農業經營者,從而有可能 加入中等收入階層。

有人說,再過一二十年,在中國大都市,中等收入階層將成為社會的主 流,這是不無道理的。隨著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戰略進程向縱深推進,人 們越來越有理由期望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快速崛起,因為這不僅預示著一個 富裕時代的開始,而且將推動中國經濟在21世紀走向更繁榮理性的階段。 也許到那時,今天我們眼中的中等收入水平已成為平均水平的代名詞,如果 你再回顧曆史,將不難發現,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形成和崛起正是21世紀 上半葉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實施中最為壯觀的。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首席科學家牛文元預測,再過15年 左右的時間,即到2025年前後,中國將形成一個有一定規模且比較穩定的 中等收入階層,這將為中國在21世紀30年代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