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1世紀中國經濟前景預測(3 / 3)

所有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未來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 綜合這些因素,我在風險情景中假定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低於過去30多 年的平均水平,年均增長率維持在1.5%~2%,相對基準增長情景勞動力的 轉移速度放慢,居民儲蓄率下降。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十二五”期間以及2016?2020年經濟快速增長主要的動力仍然 來自資本的快速積累,其貢獻率分別達到了 63.5% (協調發展情景)、67.4% (基準增長情景)和72.1% (風險情景)。同時,由於城市化、人力資本投資、 經濟體製改革以及技術創新帶來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對21世紀20年代後半 期的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大,2015~2020年,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率將 比“十二五”期間提髙10?15個百分點。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是實現未來經 濟持續較快增長的關鍵。

第二,“十二五”期間和2016~2020年,產業結構將隨著工業化和城市 化的推進而繼續調整並優化。“十二五”期間以及2016~2020年產業結構變 化的主要特征表現為第一產業比重繼續下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有所 上升。到“十二五”末期,三個產業的比重可能為10.8 : 54.2 : 35.1。到

147

2020年三個產業的比重將為7.3 : 52.5 : 40.2。

第三,如果能夠實現國民經濟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對環境的 破壞要小得多。以2020年為例,協調發展情景下的四種主要汙染物的排放 量比基準增長情景下要低7%~13%。

第四,中國在未來10?15年仍然存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可能性,例如,貿 易摩擦對進出口的負麵影響、儲蓄率下降和資本積累速度的放慢、體製問題 造成的製度成本上升,以及世界性災變等,都有可能使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 度下降到6%左右。盡管如此,經濟高增長情景仍然表明未來中國經濟的發 展機遇大於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我假定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每年增長3% 左右,利用經濟發展預測模型推算,“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率為8.5% 左右,“十三五”期間為7.9%左右,“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為7.2% 左右。高方案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比基準方案髙0.5個百分點,到2017 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00年翻兩番,提前3年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翻 兩番的目標。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4個百分點,2015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 50.6%,2020年達到64.8%。2020年之後中國城市化率將和發達國家的城市 化率相仿,城市化進程也開始逐漸緩慢下來。

第五,人民幣升值如果按每5年5%的速度計算,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 為39.798 3億元(合60 483.738 6億美元,國家統計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 “十二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8%左右,到“十二五”後期國 內生產總值將達59.842 9億元(合90 946.778 2億美元),中國也將由中等偏 下收入國家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相比較2015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為 106.242 4億元(合161 462.764 1億美元)。“十三五”期間,中國國內生產 總值年均增長率為7%左右,“十三五”後期將達到899 832.973 4億元(合 136 752.731 5億美元)。美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將達1 173 003.034 014億 元(合178 267.938 3億美元),中國仍在很大程度上落後於美國,但為趕超 美國的最後衝剌奠定了堅實基礎。

148

8pu.com對2010~2060年中國和美國國內生產總值預測

149

(續表)

第六,加入人口自然增長水平因素,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 7 078元人民幣,按當年彙率折算為約856美元。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

產總值比2000年翻了兩番還多,大約合3 817美元。由於綜合因素的作 用,我認為到202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10年增長近兩倍,為 10 519美元。這將達到當代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第七,由於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作用,到2030年,在20世紀50年代 出生的人口高峰因為人口老齡化而迅速減少,中國總人口也將從2020年的 13億減少到10億?11億。但從2020~2030年,原來的中國人口紅利效應 也在逐漸消失,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變得相對緩慢,大概在5%?6%。到 203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達2 034 507.453 3億元(合309 195.661 6億 美元)。相比較,203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 429 884.153 418億元(合 217 307.622 1億美元)。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20年再增加大約一 倍,達到281 086美元,相當於世界準發達國家水平。再持續發展下去,中 國將作為後工業化時代的經濟大國,到21世紀中葉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從上一點,我們可以得知,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美國應該發生在 2020~2030年。參閱上圖我們得出,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曆史事件將發生 在2024年。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使中國在2024年左右趕超美國的可能 性更大。中國遂執世界經濟之牛耳!

情景預測也對未來20年分階段情景作出了預測:

2008~2012年: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 經濟保持較髙速發展,限製粗放型、髙耗能、高汙染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 在這期間經曆了世界金融危機後的痛苦轉型。

中國的經濟規模目前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就在10 年前,中國經濟還落後於英國和法國。當然,想要超過美國,中國仍有很長 一段路要走。但不要忽略了中國發展的“十二五”規劃。在新的“五年計劃” 當中,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

2011年是中國通貨膨脹嚴重的一年。如何在不過度補貼的情況下,防 止經濟過熱是中國急需解決的問題,以及中國政府該如何安全收緊財政政

第五章丨21世紀中■經濟ttjtffjRM

151

策。不過,這些問題並不是首次出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 世矚目的成就。對於上述問題,新的“五年計劃”已敏感地捕捉到了。從宏 觀經濟學角度來看,“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是讓國內消費與生產總量持平, 將原有髙耗能的經濟發展模式轉向更為高端的生產活動。中國還計劃並支持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在“十二五”末期,會有大量新技術輸出到美 國和歐洲。

到2012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4 500美元,但貧富差距會進 一步增大,社會矛盾加劇,為緩和矛盾,政府會加強立法,打擊腐敗,努力 建立和諧社會。

這一時期,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速度加快,繼續保持軍事優勢。由於一 係列國內軍事體製改革和創新以及尖端武器不斷問世,中國在與美國的政治 和軍事對話中變得越來越有底氣。中國隱形4代戰機的問世和元級潛艇的顯 身,進一步顯示了中國的軍事實力。

2013-2016年:2009年開始布局,2010年正式啟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 產業的巨大效應開始逐漸顯現,中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的高增長周期。經濟 平穩高速增長,人民幣兌換自由。環境與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伴隨著 經濟高速增長,中國股市將迎來曆史上最大也是最長的一次繁榮。

在這期間,新一屆政府領導人上台,為加強黨政監督,政府會在一定 程度上放開新聞輿論自由,文化繁榮發展,人民生活豐富多彩。由於國民收 入提髙及中國幾千年文化底蘊的積澱,中國許多大城市成為亞洲潮流的領導 者,許多國家的街頭廣告把使用漢字當時尚,出現“哈中一族”。

中國不僅保持了經濟的持續髙速增長,在髙等教育、人才發展和科技創 新成果等方麵也出現了爆炸性增長,它們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提髙,世界排 名不斷上升,逐步打破長期以來由西方在大學、高端人才和科技創新上的獨 占優勢。中國正在加快蛻變為世界人力資源強國、人才強國和科技創新強國。

由於中國在經濟、玫治和軍事上的日益強大,日本國內在到底是倚重美

國還是倚重中國的問題上出現重大分歧。日本有遠見的領導人開始提出和中 國建立新的建設性夥伴關係。美國發現越來越無法小看中國這個強大對手。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也更有底氣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立場!

2017~2020年:經濟長周期進入尾聲,收縮的聲音不斷響起。這一期 間,中國股市可能出現一次崩盤,緊隨而至的是較長時期的經濟增長放緩, 通貨緊縮,經濟下滑同時也滋生了社會矛盾。在此期間,中產階層有可能首 先成為危機的棲牲品。但那時的他們早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這個群 體的民主意識增強,掌握著社會話語權。百姓參政議政的權利進一步提髙, 自下而上的體製改革展開,如部分省進行縣、鄉(鎮)的直接選舉等。

到202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10 519美元,人民從追求_質 享受轉向追求精神享受。這麼多年“崇洋媚外”,讓國人覺醒,回歸中國傳 統文化。因經濟實力強大而使得中國在國際上許多領域的話語權提髙,可以 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分庭抗禮的情形已成常態。這加大了中國和西方特別是美 國改善關係提供了條件,美國開始放棄“戰略包圍”的“冷戰”策略。中美 進入了兩國共榮、共享尖端創新技術的合作時代!

2021?2024年:這一時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接近美國,並於2024 年超過美國。這一時期,政府更注重教育、醫療等公益事業的投入。人均受 教育程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社會更加開放,漸進式民主改革穩步推進, 對人類科技進步作出的貢獻也越來越大,許多發明創造都在中國問世。中國 人逐漸有優越感,不再是西方的月亮比中國的亮,美國也不再把中國當成 “威脅”,坦然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雖然有些無奈。軍事與經濟實力的增強 使中國在世界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亞洲穩定由中美共同維護,也到了兩 岸統一的最佳時機。

2024-203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281 086美元,接近發達國家 水平,中國迎來新世紀的“漢唐盛世”。漢語成為國際通用語言,學習普通 話成為全球潮流。“中國托福”和“中國綠卡”成為熱門,中國也吸引著全

153

球最優秀的人才,就像當今美國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一樣。但西方人發現, 到上海、北京落戶仍是一件手續繁複而困難的事情。也就在這一時期,中國 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創造、國民發明之地。第一個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第一 個中國人登上“火星”……許多在今天不能想象的事屆時可能都將在中國出現! 總之,在未來20年左右,正像美國在20世紀初時興起成為世界第一強 國一樣,中國正在或將要經曆的巨變會持續進行,這一進程會影響到中國的 每一個層麵。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一個全新形態的政治與經濟實體,在政治和 經濟領域將變得非常具有競爭力,善於創新,能夠穩定大局,成為唯一和美 國平起平坐的經濟體。

21世紀是中國世紀

在人類文明史上,有一個頻頻發生卻並未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現 象——“首次效應”。這是一種遺憾。四大文明古國何以能在人類文明史上 永遠閃耀著光輝?憑的是首次效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什麼永遠被人推崇 為英雄?憑的是首次效應。英國為什麼始終被尊為開拓近代文明最成功的典 範?憑的是首次效應。為什麼秦始皇流芳百世?為什麼孔子、老子成為千古 聖人?為什麼僅僅存在了兩個月的巴黎公社革命幾乎能在所有教科書中找 到?為什麼廣東深圳的改革成果大大超出了預期?……所有這一切,憑的都 是首次效應。

諾貝爾獎是對人類科研成果首次效應的肯定。吉尼斯世界紀錄也在鼓勵 人們在一切領域體現首次效應。不懂得首次效應,便不能造就曆史偉業。曆 史偉人都是首次效應的把握者、設計者和駕馭者。當拿破侖以一個中尉的身 份,命令軍隊用大炮轟擊英國艦隊,實際上就預設了他以後的曆程。當列寧 創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時,他的名字便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結下了不解之 緣。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開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路。當美國

?即將獅來的K市大突破

154

前總統尼克鬆橫跨太平洋,決定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時,他的名字就永遠載 入了史冊。

要想成就偉業,必須追逐首次效應。古羅馬帝國對西方世界的征服,成 吉思汗馬隊對歐亞大陸的統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裏所 創造的財富超過了人類曆史財富的總量,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造就的經濟 增長之謎等,都是不可多得的首次效應的典型範例。誰能夠及時抓住首次效 應順勢而為,誰就能創造奇跡,因為這預示了新時期到來時首次出現的事物 所帶來的質變。由於首次出現,對整個舊事物就表現出一種尤為堅挺的態勢。 它一旦轉化為動能,就如火山有了噴發口,長期積蓄的能量首次噴發就會顯 得格外壯觀。

首次效應絕對不是人為能控製的,它是一種曆史能量和社會能量的顯現 和轉化。在社會領域,它可以借助於人們的心理預期,產生一係列的社會效 應,形成一股潮流,從而大大擴展其成果。它帶來的最大效益,絕不僅僅是 對人們有限投入的一種簡單補償。由於這種投入借助了社會力量,帶來了大 大超出人們預期的產出,不僅表現為投入轉化來的正常的經濟利益,還包括 各種其他諸如政治利益、政策利益、機遇利益、壟斷利益、創新利益以及伴 隨而來的人們心理上的一種額外所得。

“中國世紀”正是這樣一種首次效應的運用和體現。21世紀是中國世紀, 是中國戰略目標實現的世紀,是新體製轉型的世紀,是向富強躍進的世紀, 是向第一強國“驚險一跳”的世紀,是向世界經濟峰巔發出的振聾發聵的衝 擊和挑戰的世紀!它代表了中國生產力發展趨勢的一次革命性飛躍。

中國世紀發展戰略的實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動亂與安定並存,成 功與失敗並存,希望與危機並存,機遇與挑戰並存,但它是一次新的文化價 值觀念、新的目標追求、新的理念設計的首次嚐試。從孕育到形成,也可能 有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其間還有分晚前的陣痛,然而,正是因為首次效應, 將使中華民族在種種兩難抉擇上義無反顧地作出決定,忍受短暫痛苦,以換

155

取長期的繁榮昌盛。

中國世紀發展戰略所展示的首次效應,體現了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騰 飛。在21世紀,中華民族不僅要奮起直追,縮短甚至消除同世界發達國家 的差距,實現工業化,更重要的是,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這是中華民族為之 奮鬥的崇髙目標,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子孫多少年來的追求,它標誌著中國與 東方文明的複興。

中國世紀發展戰略所展示的首次效應,將展現中國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 性。社會主義隻有通過加快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滿足人民群眾 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才能體現出它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優越性的 完全體現必須經過長時期艱苦奮鬥,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一定要拿今後的大量事 實來證明,社會主義製度優於資本主義製度。這表現在許多方麵,但首先表 現在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成果方麵。

中國世紀發展戰略所展示的首次效應,對振興民族精神提出了更新更髙 的要求,要求在我們民族傳統觀念上增強或引進競爭觀念、效率觀念、求新 求異觀念、開拓進取觀念、利益觀念等。中國世紀發展戰略所需的民族精神, 還要求調整人的“理想”設計:它將挨棄向往遠古時期田園牧歌的生活,追 求超越金錢、權力和肉欲的幸福。

中國世紀發展戰略的首次效應從倡導伊始就前瞻性地考慮到快速工業化 有可能造成的各種諸如能源、生態環境、人口、安全等危機,對曆史、現狀 乃至未來目標應有清醒的認識,從一係列價值判斷的衝突中權衡利弊,使危 機得以解決。中華民族在走向中國世紀的進程中,將創造的是一個人類社會 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世界。

選擇中國世紀這樣一個主題,是為了從曆史的角度透析走向21世紀的 中國,從現實的角度思考在改革開放中奮力前行的中國,從未來的角度展望 在痛苦嬋變中走向燦爛明天的中國。這是“一個產生需要的偉大時代,必定

也是實現需要的偉大時代”。中國,5 000年文明照耀過的河山,近百年恥辱 與貧困吞噬過的大地,21世紀必將再現輝煌。

這是因為,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作出的莊嚴抉擇,沒有割斷 5 000年的曆史臍帶,沒有從中華民族曆史落日的悲壯中沉湎於往昔的榮耀, 而是在走向中國世紀的過程中尋找到了曆史的新支點!

這是因為,今天,中國與美國、日本、歐盟等一同處在了 21世紀曆史 起跑線上,以決勝千裏的勇氣,接受著優勝劣汰規律的公正裁決。這裏,不 存在上帝選民,不存在天之驕子,也不存在神聖甲冑,中國相信的是“誰笑 到最後,誰笑得最美”。

這是因為,漫長而曲折的中國世紀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存在於中國人 民的共識、認同和實踐之中,存在於每個炎黃子孫的持久努力之中。中國再 度輝煌,正是中華民族不甘沉淪、越挫越勇、不屈不燒、自強不息精神的體 現,再度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驚人重生的魄力。

21世紀是中國世紀,中國理應也必將執世界經濟之牛耳!這是一個夢 想,一種企盼,一份光榮。在“美國世紀”還未形成之前就有《美國興盛與 衰落》的作者唐納德?懷特為“美國世紀”搖旗呐喊,他在書的扉頁上是 這樣寫的:“由於過去的國家、民族和帝國都衰落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 未來就像過去一樣,舊的國家將會退場,新的國家將會崛起,宣告它們的世 界角色。崛起的國家會提出新的神話,進行新的創造,有新的發現,在從前 的大國留下空缺的地方發力。”

20世紀80年代,當日本產品橫行世界、“日本世紀”成為炙手可熱的 世界話題時,哈佛大學著名學者付傳有寫下了《日本第一》的論著。

而今,當世界各地都在熱烈談論“Made in China”、“到中國去投資”的 話題時,國人卻因為害怕招致“中國威脅論”而對中國世紀的話題噤若寒蟬。 中國實在需要有為中國世紀搖旗呐喊的勇氣,需要理直氣壯地宣告自己的世 界角色,需要規劃中國世紀戰略分步趕超西方強國時,輿論更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