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托意眉間黛(3)(3 / 3)

所有這些,也不過是給這份美麗,加幾句注腳,說再多,也湮滅不了主題。從此遇見了他,所以這是最好的季節,這年春,也是一生裏最美的春。

至少還有一樣,是春天的贈予,也是誘惑,那就是頭上簪的花色,可日日常新。

戲文裏可見這一段,郎才女貌乍相見,連剛才走過的路邊,也要掠過雙飛燕,好一個緣分不淺,風流開端,四平八穩落下,散去芳菲,落入家常,也是福氣。那邊小鼓敲得一頓一歇,由驚轉密,平地裏也能起波瀾,信物偏要被旁人拾了去。這是鬧春來的,扯得楊花滿天,劇中人要過一難接一難,最後才是皆大歡喜。

看戲之人入迷,一不留神也入了戲,跟著悲傷憤恨,也難掩喜極而泣,可真要成為戲中人,卻也是不情願了。人生可以不如戲,不用那麼精彩跌宕,也不用值得長篇累牘,清寧才能長安,平淡就好,有那個人在心裏珍重相待,彼此執手,一生共度。

從此她和花,便隻為一人了,庭前茉莉也好,不一定非要妖嬈芍藥,富貴牡丹。

簪海棠的女子活潑俏麗,在小鎮當壚賣酒,正德帝微服出巡,遊龍戲鳳,一問一答。

好人家來歹人家,不該斜插這海棠花。扭扭捏捏十分俊雅,風流就在這朵海棠花。

這一句說得讓人氣惱,也讓人無話,鳳姐索性摘下花扔到地上,正德帝一副憐花的樣子,撿起來欲給她戴,鳳姐閃躲著,卻又引著正德帝到了後院。

海棠花無心,但似乎又少不了它,於緣分而言,它隻是個引子。而這四時花木,亮堂出一種精神來,柔弱的花瓣恰似女子的纖細,傳著不能說的情,言著說不盡的意,它可以是信物,是寄托,是一筆絕句,作用無窮。如藥方上注明要雨水這天的雨,滿月過後的晨露,或者心上人手掌的溫度。否則,醫得了病,醫不得命。

唐朝時有個女子,折了一枝帶露牡丹,興衝衝地跑到庭前。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檀郎故相惱,須道花枝好。盛唐氣象恢宏,多少傳奇在街頭巷尾,人也不拘泥,薄怒的佳人舉起花就把良人打,這份嬌嗔,果然是勝過花的。

尋常日子,過得如此活色生香,所有的吉福都是自己許給自己的,一時一辰握在手裏,心也踏實,花開是嬌,花落也不悲傷,自然萬物早有天定,早已視作了平常。其實是心裏不在意了。未出閣時,很少能與誰來往,心是囚著的,日來日往常相見的,也隻有這候窗花枝,讓人心裏記掛,開也寂寞,凋也失落,很容易就生出惆悵,由花及己,對鏡自憐,好像一切都如鏡中花。

做了他人的妻,心便打開了,滿滿地都是家和他,柴米油鹽,衣食冷暖,花成了點綴,雖然還是時常簪花,但心思不同,隻是要它這份好顏色裝扮生活。她把根紮在了這個院子,已能看著落花隨風而含笑自若,已能欣賞枯寂和衰敗,安心縫製冬衣,等春再來。

其實所有的女子,天性裏都有幾分俏皮,能這樣讓她相待的人,必是十分的信任和珍惜。

李清照也曾這樣撒嬌,她在門外的賣花擔上被一枝鮮花吸引,那花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清新得讓人不敢迎麵說話。正看得愛不釋手,忽然就擔心了,如此盈盈動人的花,她又沒有羞花的貌,隻怕是比不過了。

情到深處,才會與這不相幹的花也爭一爭寵,哪裏就是怕了,她就是尋個由頭,與夫君逗上一逗。討一點溺愛縱容,添一份蜜意柔情。她雲鬢斜簪與花並,偏要叫郎比比看。卻不知此時的小兒女情態分外多情,眉梢眼角都是春色,腮邊一點胭脂紅,漾漾然的一份得意,隱著隨時要笑出聲來。

趙明誠不是破廟裏的木訥書生,他們賭書潑茶,掌燈賞畫,也一起去大相國寺逛古董攤,李清照是他的解語花,這一計綿綿化骨的招式,他自然接得下。也因為這份相知,在不能相陪的日子裏,國破山河碎,他也已不在人世,李清照更加堅強,把《金石錄》整理完成並親撰後記,幫他了卻心願,也替他把人生走完。

可見羞花一事,令花羞的不是容色,而是情。雖說好花不常開,可是真情更難得,又怕錯過,再難重來。

人與花比美,賞的也不是名花與美人,而是絕代雙嬌的情致,古時女子簪花是再簡單不過的事,那想必這讓郎猜的事情也是朝朝代代,家宅院落裏都有過的。

這一幕太生動,不知怎地,就進了桃花樹下正酒醉酣眠的唐寅夢中,醒來後,身上灑落著花瓣,佳人的嬌猶在眼前,海棠的豔也還映著粉麵微紅,就算他丹青有移山之力,落筆也還是缺了一段香,所以以詩為記,讀罷這幾句,畫麵也就徐徐而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