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英雄時代的來臨(3 / 3)

而在這首交響曲當中,貝多芬用一種新的形式和音樂思想的概括力量,著重地表現了英雄為爭取人類的未來幸福而獻出生命的悲劇精神。這樣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也標誌著貝多芬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

貝多芬也將《英雄交響曲》視為他最心愛的產兒。當他已經寫出八部交響曲之時,他仍然認為自己最喜愛的還是這部《英雄交響曲》。

(三)

雖然創作《英雄交響曲》用去了貝多芬的很多精力,但各種各樣的小作品依然在不斷產生。因為自己耳聾的關係,貝多芬一刻都不願意休息。這也許是他考慮了外界的批評而對自己進行了一番重新調整的緣故。

因此,在這期間,貝多芬陸續寫了許多奏鳴曲和一些小作品,但出版商在印刷樂譜時,卻經常出現錯誤,而他們又不進行更改。這使貝多芬非常生氣,因為他的手書樂譜是準確的。於是,他寫下了嚴肅批評這些人的話:

“錯誤之多,宛如海洋之魚。”

事實上,這是出版商對他的漠不關心,不像貝多芬日後成名後的態度。貝多芬時常向他們提出抗議,索回自己的樂譜進行修改,但有時他也不能如願以償。後來,他幹脆就稱這些人為“狡猾的騙子”。

在這一時期,所有遇到過貝多芬的人都發現他變得十分奇怪:每當他在街上或田野裏行走時,他總是毫無表情,而他的雙眼卻迸發出生命的火光。

他的日常生活也變得毫無規律起來,他的房間經常亂七八糟,並且他還經常搬家,換住所。但不論換到什麼地方,屋內都總是顯得亂糟糟的,書本和樂譜撒滿了房間的每一個角落,一邊放著殘菜剩飯和半空的瓶子,另一邊則可能是一首四重奏的草稿,鋼琴上則放著紙張和碎屑……

這些材料都是貝多芬的一些光輝交響曲的胚胎,而朋友的和生意上的信件則是撒滿了房間的地麵。

他的朋友蘭茲也曾說起,在1804年夏季的一天,他到貝多芬的寓所去聽課時,貝多芬希望和他一起散步。

於是,貝多芬就和他年輕的學生一起到外麵散步,一直走到極遠的地方,而且到晚上8點才回家。他的口中始終都在喃喃自語,又像是在嗚咽,忽高忽低的,卻沒有唱出任何肯定的、明確的主調。蘭茲問他那是什麼?貝多芬回答說:

“那是我想象中的一首奏鳴曲最後一樂章的主題。”

當貝多芬和蘭茲重新回到房間時,貝多芬立刻就跑到鋼琴邊,連帽子也沒來得及摘,就開始狂寫起來。蘭茲隻有一個人拿了一把椅子坐在房間的角落裏,貝多芬此時已經完全忘記了他。

整整一個小時,貝多芬都在發狂地寫著,完成了那首奏鳴曲的最後一個樂章。

最後,貝多芬站了起來,看到了蘭茲,似乎有點驚奇,隨後又很遺憾地說:

“我今天不能給你上課了,我還有許多其他的工作要做。”

貝多芬所寫的這首奏鳴曲,就是《熱情奏鳴曲》。它與次年他所作的《華爾特斯坦奏鳴曲》一樣,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此時的貝多芬,音樂創作已經突破了鋼琴本身的限製,他的作品已經令所有的鋼琴都不能再彈奏了。那個時候所製造的鋼琴,通常隻能彈奏輕快而華麗的樂曲。因此沒多久,貝多芬就從鋼琴製造者安德列·斯特裏手中得到了回聲和彈性更大的鋼琴。

由於這首《熱情奏鳴曲》所表現的力量太過強大,本來就是不預備作公開演奏的,因此直至貝多芬去世後12年才見諸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