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吧!愛我——今天——明天,我是如何地希望著你——你——你。我的生命——我的一切。
別了!啊!繼續愛著我,不要誤會你所親愛的人最真誠的心。
你所愛的路德維希
從上麵的三封信中可以看到,貝多芬在愛情方麵還是如此的熱情,但這次愛情他卻向他所有的朋友隱瞞了,沒有表露出一點一滴來。從那些意義非凡的字句中,我們也能體會信中所漂浮的陰雲。貝多芬知道,他急切想要得到的東西是不可能得到的,但是,眼前的愉快情緒占據了他的心,他對與她之間的愛情充滿了希望。
也正因為這個人的神秘,後來的人們也開始猜測:這個貝多芬如此熱戀的對象到底是誰呢?
(二)
對於貝多芬的這個“不朽的愛人”,人們也給出了很多推測,比如不少人認為可能是茜麗莎·馮·勃朗斯維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她已經變成了大眾所公認的貝多芬的“情人”了。
如瑪利恩·苔格在她所著的書中,就極力推崇貝多芬和茜麗莎之間的愛情,但後來發現,這本書中的內容並不可信。第·哈夫賽在1909年就親眼看到了茜麗莎的日記,說她的生命中“有兩大愛情”,但卻壓根兒沒有提到貝多芬,在字裏行間中,她也隻是對貝多芬表示溫情的關心而已。
而傳記作家諾爾則認為貝多芬的這位戀人應該是吉利達。但最終也有證據表明,是吉利達的可能性也很小。
還有人推測可能會是約瑟芬·馮·勃朗斯維克。因為在1805年的頭幾個月裏,貝多芬給她寫了不少情書。雖然後來她結婚了,但婚姻並不幸福,不久又成了寡婦。可是在一些資料中顯示,她似乎在幾年後就終結了與貝多芬的關係,並於1810年再婚了。我們沒有理由猜測她會在1812年又再次與貝多芬重新燃起愛火。
還有誰能夠代替這幾個人在貝多芬心中的位置呢?當然不可能會是貝蒂娜,因為1812年她去泰普利策時,貝多芬已經在那裏了,而且不久之後她也結婚了。
1909年,湯姆森出版了一本名叫《貝多芬的不朽愛人》的書。在這本書中,首次根據一種科學的證明來研究這個話題。
湯姆森根據貝多芬的那幾封信中所提供的資料,搜集了許多有關貝多芬留居維也納期間的行動資料,將1795年到1818年之間的每個年份都剔除掉,隻留下了1812年。而這一年的7月6日正好是星期一。
貝多芬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年夏天的時候,都要離開維也納一段時間,通常他會到維也納附近的郊區或鄰鎮度假。不過,在1811年和1812年當中,他卻旅行到波西米亞去了,那裏有幾處溫泉,是德國文化名流、富翁以及高級貴族的度假勝地。
1812年,貝多芬在6月28日或29日那天離開了維也納,7月1日到達了布拉格。
7月4日星期六的中午,貝多芬搭乘驛馬車前往台波裏溫泉。在同一時間,伊恩特哈奇親王——當時奧國派駐在德萊斯頓的大使——也離開布拉格,前往溫泉。
在7月1日那天,下起了大雨。第二天雖然天晴了,但第三天,也就是3日那天,又下起了大雨,直到4日中午。後來雨停後,天還是陰沉沉的。
通常驛馬車必須要經過波登、拉伯西茲等地,然後橫越過梅特格波吉山脈的高峰,進入台波裏。
伊恩哈特奇親王的馬車是由八匹馬拉的,因此走的是正常路線,而貝多芬坐的馬車隻有四匹馬,於是他決定避開山區的道路。所以,貝多芬才在信中向他“不朽的愛人”說:
“因為缺少馬匹,所以車子就選擇了另一條路線,但那是一條多麼可怕的路啊!”
7月5日淩晨4時,貝多芬到達了台波裏。由於是淩晨到達,所以當天就隻能住在一個臨時的地方,一直到7日才正式登記在台波裏的客人名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