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並重組浪潮

隨著股市危機引起的經濟危機的後果擴大,預計企業倒閉的數 量大大增加,尤其是中小企業麵臨倒閉的可能性更高。隨之而來的 是失業危機在全國迅速蔓延,裁員之潮風起雲湧。除了公開失業的 以外,隱性失業人數(每天工作不到四小時的人口數)也大幅上 升,將其數字換算成完全失業人數的話,失業數量將更加令人吃 驚。此時,每年一度的畢業生也將大規模進人全國各地就業市場, 失業率迅速飆高。加上各地辭退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形勢更加 嚴峻。

於是,為了生存,企業兼並重組之風重現,況且遭到危機重創 的中國市場此時到處都是隨手可揀的黃金,給了投資者大量的機 會。重組合並最初是在行業內部進行,特別是銀行業,有實力的國 家商業銀行會買下財務困難的中小銀行,以協助後者渡過難關。值 得一提的是在收購合並浪潮中資本雄厚的外商所處的超然地位,他 們始終以救世主的姿態出現,卻又往往乘人之危,要挾別人,一旦 滿足他們提出的條件,就迅速在中國境內掀起兼並企業的浪潮,以 賺取又一桶金。

我們認為,外商或外資最希望“入侵”的就是房地產、銀行、 證券、汽車製造、電信等市場。這些海外投資基金大鱷打的就是低 買高賣的精明算盤,以低廉代價取得公司的大部分股權,然後伺機 高價賣出去。另外,幾乎所有知名的國際性金融公司(包括高盛、美林、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J.P.摩根、所羅門美邦等),都將 雲集中國,對房地產業務大肆炒作,連一些一向風格溫和的美國退 休基金也將投身到這個主戰場來。這些歐美公司當年曾在世界各地 的金融或經濟危機中乘人之危連連得手,大撈一筆,如今他們駕輕 就熟,再次如法炮製,在中國搶購銀行界拋出的因呆賬、壞賬不得 不賤價出售的大量房地產。他們明白,即使當時購買有賬麵損失, 也是暫時的,值得賭一把。因為中國政府不會無視危機不管,任其 蔓延,而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更深層次的經濟和金融改革,從而使今 後中國的發展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健康、更有發展後勁。

兼並風潮的掀起,總體上是利大於弊的,因為它不僅可以在資 金方麵幫助國內企業在大危機中起死回生,而且可以通過兼並方提 供的技術、人才培訓等,幫助企業提高競爭能力,有利於中國經濟 的再次崛起。

社會穩定受到威脅

短短十多年時間,中國股市就走完了發達國家數百年走過的 路,這是中國股市作為新興市場的一個鮮明特征。但值得注意的 是,中國股市過去一些年來的高歌猛進並沒有產生多少個巴菲特、 多少個長期持股的老頭老太,股指飆升的幅度趕不上發行股票的 速度!

“中國股市過去的牛市,其實質是新股發行的牛市,是圈錢的牛市,並不是投資者資金收益的牛市r?

中國股市一旦從高位跌下來,將造成市場參與者整體性的高位 套牢。在這種下跌過程中,幾乎都是投資者的血汗錢被洗劫一空。 這裏就涉及到社會的安寧和穩定問題。

有人說:“既然中國股市以前曾經出現過崩盤,股指也曾跌掉 過80%,結果並沒有發生什麼嘛!社會也沒有不穩定,經濟危機也 沒有發生嘛!美國的納斯達克下跌了 80%,同樣也是什麼事沒有發 生,為什麼2010年的中國股市就不能再來一次股指跌掉80%的事 情呢?”

頤合財經首席經濟分析師張衛星認為,如果中國股市現在就出 現崩盤,一旦股指跌掉80%,其造成的危害將是極其巨大的,它與 1993年上證綜指從1558點暴跌至325點無法相比,也和美國2000 年納斯達克市場的暴跌無法相比。1993年至1994年發生的中國股 災,無論從股市規模、流通市值,以及投資者人數,都無法與現在 的中國股市相比較,相差豈止是幾個等級,所以此次股市崩盤的危 害性將成幾何級數放大。

高盛公司的經濟學家梁紅也發出警告稱,如果中國股市現在出 現崩盤,所造成後果的嚴重性要遠遠大於2001年崩盤時的狀況。 她指出,現在人市投資者的隊伍更為擴大,截至2007年8月13日, 兩市投資者賬戶數量已超過一億戶,差不多占到總人口的10%,而 2001年,該比例為5%。新開賬戶數量快速增長,僅4月份新開賬 戶的數量就分別超過了 2005年和2006年,現在的日開戶數量超過20萬戶,因此股市崩盤對民眾的財富將會造成極大的負麵影響。

中國股市危機,中小股民受害最深。更悲慘的是,那些將自己 一生積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眾,他們本來期望借著股市的牛氣,賺 一些養老的錢,結果一天工夫,一生的積蓄便在暴跌的股價之中消 失得無影無蹤。因承受不了股市大崩盤帶來的心理打擊,一些投資 者輕則失眠憂鬱,神思恍惚;重則出現自殺、濫用藥物、賭博、家 庭暴力,甚至導致仇視社會的現象發生,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股市危機帶來的是人民痛苦指數的飆升。所謂“痛苦指數”, 係指用來衡量一國經濟困難程度的指標,是一國消費物價年上漲率 與年失業率之和。痛苦指數的判定標準為,當指標值髙於20%時, 表示該國經濟處在“悲慘”狀態;10%至20%之間,則是“尚 可”;如果未到10%,表示該國經濟表現“優異”。股市大跌,造 成金融危機凸現,投資環境惡化,外資流出,經濟下滑,產能過 剩,企業倒閉,失業人口劇增,出現了許多零就業家庭,民生痛苦 指數上升,整個社會彌漫著嚴重的信心危機,社會不滿情緒與日 俱增。

在危機中,作為社會穩定基石的中產階級成為首當其衝、遭受 重創的最大一族。盡管這一群體目前隻占中國人口的10%左右,但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群體,他們是消費的主力軍,是個人儲蓄和投 資的主要來源。股市危機,使他們的財富縮水,不堪重負。他們不 再信任國家的金融係統,並且形成一種抵觸情緒,這種效應必將對 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產生嚴重不利的影響。雖然這種消極影響尚不 如其他諸如銀行體製、債務問題等那麼明顯,但它對政府恢複經濟和重建正常經濟秩序產生的破壞作用無疑是巨大的,絕對不可 低估。

筆者認為,在一個持續性經濟危機的國度裏,中產階級是難以 生存和發展的。大危機過後,要使中產階級再次形成,重新發揮積 極的作用,將是一個漫長的進程。這是因為,在危機期間,經濟全 麵萎縮,生產持續下滑,經濟長期在低穀徘徊,這種局麵將直接抑 製構成中產階級這一群體的主要方麵——中小企業的生長環境。而 由於危機導致的國家財政狀況拮據,政府麵臨許多更迫切需要解決 的困難,不可能對中小企業有更大的支持力度,即使有政府的支 持,也猶如杯水車薪,企業最多隻能是維持生存,根本談不上發 展。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能否在危機中再度崛起,崛起了是否 能持續發展,都將是個未知數。更重要的是,中產階級的形成,需 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

在危機導致經濟迅速衰退的同時,危機帶來的各種危機綜合征 隨著危機一步步向縱深發展日益顯現,並逐漸蔓延到整個社會。社 會亂象層出不窮,社會腐敗之風滋生蔓延,社會文明嚴重滑坡,極 有可能產生政治危機。恢複經濟和社會穩定,對於各級政府來說, 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和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危機時期,不同層次的民眾意見頗多且激烈,必須要有暢通的 訴求管道,一旦地方政府處理危機事件不力或不作為,讓人民群眾 感到不滿意,那麼各種不同意見集中在一起,就有可能以一種暴力 對抗的形式爆發出來。

總之,由股市危機引起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危機的連帶效應將使得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小危機往往會釀成大危機。1994年發生 的墨西哥金融危機由於未能及時控製住,迅速波及南美和中歐; 1997年7月的泰國金融危機更成為觸發東南亞以至整個東亞金融危 機的導火索,引發了一場從吉隆坡到雅加達、從仰光到馬尼拉、從 漢城到東京的整個東亞地區的金融災難。這場金融災難不但向整個 經濟領域蔓延,而且波及到政治領域,不但使東南亞各國經濟嚴重 倒退、財產大幅縮水,而且連續引發政治危機。

危機的這種“傳染效應”和“連鎖效應”說明,一場單一因 素的危機如果處理不及時,往往會引發一係列矛盾連續爆發,單一 危機發展為多重危機,經濟危機演變為政治危機,局部危機引發全 局性危機,一國危機轉化為跨國危機,這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和信 息化時代危機衍生的重要特點。而事實上我們經常忽略了這樣一個 問題.?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危機也被全球化了。全球化發展的規 模、方向和速度在潛移默化中決定著危機發展的規模、方向和速 度。在這種情況下,僅僅集中注意力於危機事件本身已經遠遠不夠 了,要把視野擴大到其後可能產生的一係列連帶效應上來,因為這 才是更大、更嚴重的危險所在。

由中國股市危機觸發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同樣會不可避免地產生 一係列“傳染效應”、“連鎖效應”,包括社會心理危機、信心危 機、社會衝突危機、政治危機、國際性危機、價值觀危機和道德觀 危機,等等。危機後果的波及效應更是深遠,乃至將影響一代人或 數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