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
建立中國式效率市場
筆者在本章結束前,呼籲中國資本市場的全體參與者一起同心 協力,建立一個真正的以價值投資為理念的中國股市生態圈:
1.製定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戰略十分重要。要從長遠的角度來 看待發展戰略的問題,充分認識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而且要將之 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從中國崛起的高度來看待資本市場 的發展。這並不隻是國家的政治需要,也並不隻是經濟的需要,而 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具備了這一基礎。根據中國 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主要戰略措 施應當是:建立市場化、規範化、國際化的資本市場。需要特別強 調的是,實施這一發展戰略的關鍵是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 係。專家們特別強調,這一點非常重要。政府要幹什麼?哪些應該 交給市場做?哪些是政府要幹的?這個一定要界定得十分清楚。
2.監管部門、地方政府、保薦人要把好關。在審批上市公司 時,大力推行“好人舉手製”,有意識地把具有“優質股”潛質的 公司篩選出來,並給予持續的政策扶持。不能再搞計劃經濟那一 套,按地域來分配上市指標。上市公司更不能融到資後就去償還債 務或補發拖欠的工資,轉嫁企業危機,上市後就“見光死”。這就 要求監管方和承銷方把好IPO新股上市關。股權分置後的新老劃斷 不僅是全流通與非全流通劃斷的分水嶺,而且應該是優質公司與劣 質公司劃斷的分水嶺。重新審視核準製的漏洞,不要讓輔導期變成形式走過場,對申請上市的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嚴格的審核,把包裝 上市這種惡劣的做法消滅在萌芽中,從源頭上堵住股市根基不牢的 缺陷。在監管方麵,重心應放在規範信息披露,嚴查狠打虛假陳 述、內幕交易和“出老千”上,讓所有投資者在信息麵前享有平等 的權利,從而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了如指掌,杜絕因信息的不對 稱而造成投資人的損失。
3. 公司要樹立“百年老店”的經營思想,在企業行為上應對 投資者高度負責。改變把資本市場當作“圈錢機”,把投資者當作 “賭客”的老觀念。把資金用在可持續發展的刀刃上,要像樹立商 業信譽一樣樹立自己的“投資信譽”。要盡可能延長企業的生命周 期,通過證券市場源源不斷地輸血使自己成為“長壽企業”。讓投 資者放心持有其股票並隨之“慢慢地一起變老”,給持有者無怨無 悔的豐厚回報。
4. 嚴厲打擊莊股,形成長久的震懾性製度。“莊股”是中國證 券市場一個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倘若讓莊家肆無忌憚地橫行下 去,中小投資者就永,遠得不到實實在在的投資回報,實現“你有我 有全都有”的共贏格局。我們注意到,管理層已經揮出重拳,在重 申打擊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行為的同時,推出了即時監控異常交易 賬戶的新舉措,旨在讓莊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強大監管威懾 力下“莊股”終將淡出江湖,已是大勢所趨。伴隨著莊家消失,指 數和強莊股的股價也許會暫時出現回落,這是長線投資千載難逢的 機會:大跌大機會,小跌小機會,如果平均市盈率能在30倍以下, 最適合長線投資。
5. 改變舊有觀念和操作模式正逢其時。滬深股市原有的運行模 式為:年初橫盤、年中漲、年末跌,其間多半時間由中小投資者在 “舉扛鈴”,莊家在年初打壓吃貨,然後在年中拉升,在年末出貨兌 現,周而複始。散戶戲稱為“春寒、夏熱、秋爽、冬冷”。隨著莊 股的淡出,這一模式也將壽終正寢,讓投資者感到“這個冬天不再 冷”。當然,前提是投資者要穿上高科技材料製作的“保暖內衣”, 不能再盲從股評家的指向去決定自己的買賣和選股了。要在股市中 存活並且能成為贏家,就少不了對上市公司做長期深入透徹的研 究,上市公司的質量和生命力是股票投資最為關鍵的問題。一旦持 有某家公司的股票,就一定要像雷達一樣追蹤投資對象,以便正確 作出增倉或減倉的投資決策。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東西總比相信 別人傳遞小道消息的嘴巴,要牢靠得多。證券投資是一種智慧投 資,對於因受文化程度所限,看不懂財務報表的投資者來說,可將 資金交由各類投資基金去操作,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風險。
6. 從中國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看,“牛鼻子”問題是發展壯大 機構投資者隊伍,機構投資者入市可以帶動整個市場質量的提髙。 據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介紹,在目前將近8萬億的流通市值中, 有44%是機構投資者所有,比前三年提高了 24個百分點。但目前 從總體上說,中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環境依然不很完善,最突出的 是沒有專門針對機構投資者、為其提供服務的專業中介機構。保險 資金、社保資金、養老基金等因此對入市還存有顧慮。這樣的話, 機構投資者即使進來也很難使其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提升管 理水平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隻是帶來虛擬的資本利得而非促進上市公司創造真實的利潤。因此,中國應當借鑒美歐經驗,搞好市場 基礎建設,創造一個好的平台,以利於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 理,以獲得公司盈利的真金白銀。
7. 中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需要一大批質地較好的國有企業做 市場的中堅力量。現在中國資本市場裏的上市企業結構中,央企的 利潤大概占到50%多。隨著國有經濟調整步伐的加快,很多證券公 司、機構投資者都十分看好正等待上市的中央企業,因為央企占據 的資源最多,實力雄厚,一旦這些企業上市,把優質資產注入進 來,這些公司的業績提高是肯定的。毫無疑問,它們也會在相當程 度上左右股指的上漲,引導股市健康發展,真正起到影響力、帶動 力和控製力的作用。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參 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這些年很多海外證券交易所到中國爭奪優秀公 司到海外上市,中國資本市場也完全可以吸引優秀的國際企業到中 國的資本市場上來,讓中國的廣大投資者分享其收益。假如英特 爾、微軟、三星等這樣眾多優秀的國際企業能夠在中國上市,對中 國資本市場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不僅僅是上市的問題,更深刻 的含義是能夠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根本變革、推動國內公司的治理 結構變革和監管體製創新等,這樣中國資本市場才能有競爭力。對 此,我們必須及早規劃、未雨綢繆。
2011年春天,這一年的冬天,特別寒意料峭。
新年伊始,對過去一年飽受股市大崩盤之苦、 尚處在深度危機之中的中國股民來說是一個新的開 端。大家祈盼災難會很快過去,祈盼中國經濟重回 上升軌道。然而,盡管如此,人們心中存有的舊年 陰影還是給辭舊迎新的歡樂氣氛打上了十分凝重的 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