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夔事業扶千載,韓白機謀冠九州。
——《全唐詩·卷六五七·羅隱·錢尚父生日》
(一)
漢高祖元年仲夏,劉邦的人馬全部開到了都城南鄭。當時,南鄭一帶人煙稀少,城中居民不足一萬,出城就是荒山野嶺,數十裏看不到人煙。劉邦的人馬有10萬之多,而南鄭一帶根本養活不了這麼多人馬。無奈之下,劉邦隻好讓各將領領兵到別地就食。
諸將領兵來到防區,頓時叫苦不迭。南鄭雖然荒僻,但尚有數千居民,其他地區幾乎全部是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連個人影都沒有。劉邦的士卒大多都是山東一帶的居民,那裏土地肥沃,市井繁華,如何能忍受這種苦楚?再說,暴秦已滅,人心思定,誰不想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呢?
不久,漢軍士卒便紛紛逃離漢中,往山東而去。諸將趕忙向劉邦彙報,企圖阻止逃亡的發生。苦悶不已的劉邦聞知這一訊息,頓時大怒,下令道:
“凡是逃亡者,一律處死!”
諸將依令而行,然而士卒逃亡之風非但沒有絲毫減輕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劉邦無奈,隻好再次嚴令:
“營中有人逃亡,所有官兵須連坐受罰!”
此令一下,士卒議論紛紛,頗感不滿:
“當初跟隨大王,不過是想推翻暴秦的統治。如今暴秦已滅,我等卻落了個背井離鄉的下場。兄弟們思念家人,想返回家鄉,這是人之常情,沒想到大王竟然這樣不通情理。與此連坐受罰而死,不如一起逃亡算了。”
一些下級軍官也紛紛附和道:
“說得有理。不過,這事一定保密,要逃就一起逃!”
當夜,數營漢軍在下級軍官的帶領下悄悄離開了營地,往東而去。待將軍們發現空空如也的軍營時,士卒們早已逃遠,再也追不上了。
劉邦得知這一情況後,頓時沒了主意,隻好撤消了原先的命令,對逃亡者從寬處理,對歸來者既往不咎。
誰知過了幾天後,一些高級軍官,如將軍、都尉等,也紛紛棄甲而逃。一時間,漢軍軍心渙散,眼看著就要瓦解了。劉邦萬分焦慮,但又無可奈何。蕭何等人建議關閉城門,派親信把守,沒有劉邦或蕭何的手諭,任何人不得出城。
此時韓信的心情也十分低落。他知道,蕭何等人肯定已多次向劉邦推薦自己了,但自己始終不被重用,這說明劉邦根本沒把自己放在眼裏。
韓信喝著悶酒,仰天長歎道:
“我韓信難道注定要默默無聞一生嗎?罷了,罷了,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如今山東群雄並立,不愁找不到立足之地。何況,我韓信投靠誰,誰就能獲得天下!”
計劃已定,韓信便吩咐下屬道:
“趕快備馬,丞相命我出城辦事。把我的行李捆上,多包點幹糧。”
士卒領命而去,不一會兒就準備好了。
黃昏時分,韓信騎馬直奔東門而去。守門的下級軍官攔住韓信,大聲問道:
“韓都尉哪裏去?可有大王或丞相的手諭?”
韓信也不下馬,隻是欠欠身,朗聲道:
“韓某奉丞相之命出門辦事,事出緊急,未曾拿到手諭。”
“可是大王有令,未獲得大王或丞相的手諭,任何人不得出城。”軍官有些為難。
韓信揚鞭指了指守門的軍官,厲聲道:
“耽誤了丞相的大事,你怎擔當得起?快快打開城門,放我出城,否則的話……”
說到這裏,韓信斜眼看了看那軍官,“哼”了一聲,不再說話。守門軍官無奈,隻好令士卒打開城門,放韓信出城去了。
韓信出東門後,縱馬而去,不一會兒便消失在了暮色中。
(二)
韓信出城後,把守東門的軍官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丞相既然派韓信出城辦事,又怎麼會不給他出城的手諭呢?想到這裏,他急忙派士卒去相府向蕭何稟告此事。
當時蕭何正在吃晚飯,一聽說韓信出城去了,氣得直跺著腳:
“這小子是要逃走啊!怎麼辦是好?怎麼辦是好?”
蕭何圍著餐桌轉了兩圈,大聲吩咐道:
“趕快備馬!”
下人不敢怠慢,立即準備了一匹快馬。蕭何顧不得多想,騎上馬直奔東門而去。守門的下級軍官見到蕭何,忙問:
“丞相,韓都尉說奉你之命出城辦事去了,可有此事?”
蕭何顧不上和那人解釋,厲聲道:
“快開城門。”
丞相要出城,守門的軍官不敢阻攔,立即打開城門,放蕭何出城。當時,漢中一帶尚未開發,往東隻有一條小道可行。蕭何料定韓信定會沿著小道一直向東,便揚鞭打馬,全速追趕。
天色漸漸晚了,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月光灑在小道上,明晃晃的,像是一地水銀。蕭何思緒萬千,他想起了跟隨劉邦斬白蛇起義的歲月,想起了劉邦窩在漢中悶悶不樂的樣子。如今,劉邦身邊的猛將不少,如樊噲、曹參、灌嬰、周勃等人,但自從張良走了之後,就沒人為其出謀劃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