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漢中對策定天下(2 / 3)

(二)

劉邦聽韓信說自己能打敗項羽,急切地問道:

“上將軍何以認為寡人必能戰勝項王?”

韓信躬身下拜,說道:

“大王不必著急,請聽臣慢慢道來。就個人魅力而言,大王確實比不上項王。項王英勇無比,他大吼一聲就可以嚇退數千勇士。但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並不是主帥的勇猛,而是智謀與度量。項王隻知道憑個人之勇去戰鬥,卻不知道用智謀,更不能任用賢能之人來幫助自己。也就是說,項王之勇乃匹夫之勇,不足懼!”

劉邦聽了韓信的這段分析,點頭道:

“上將軍所言極是。”

韓信又接著說:

“項王對待部下士卒也比大王友善一些。平日裏,他對待士卒就像是對待兄弟一樣,不僅言語溫和、態度和藹,一旦有人生了病,他還會難過得流淚,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病人吃。但這隻不過是婦人之仁罷了,因為一旦部下立下戰功,應當得到賞賜時,他就吝嗇得不得了!他把刻好的軍功印信握在手中,把印信的方角都磨圓了,就是舍不得授給該受封賞之人。這樣的婦人之仁,怎麼能得到天下英雄豪傑的擁戴呢?當然也更不能讓將士們在戰場上為他死戰了!”

劉邦聽到韓信的這些入情入理的分析,忍不住讚揚道:

“精到,精到,果然精到!寡人真後悔自己沒有早點拜你為上將啊!”

韓信又向劉邦施禮,說道:

“大王過獎了!說起軍事力量對比,項王目前的實力確實比大王強數倍,足以稱霸天下,令諸侯臣服。不過,他不在關中稱霸,以控製天下,卻定都彭城,偏居一隅,這是他的一大失策。如此一來,項王雖手握重兵,但卻無法占據地利之便。”

諸將聽了韓信的分析後,心中不禁暗暗佩服。他們誰也沒想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竟能有如此精到的真知灼見。

韓信頓了頓,又接著說:

“項王在分封諸侯時,不遵守與義帝事先的約定,不將富庶之地分給功勞大的、有實力的英雄,而是按照個人喜好把好的地盤分封給他的親信。所以,他雖然把天下分封給了諸侯,但許多諸侯依然對他心生不滿。他強行把義帝遷往江南,給其他諸侯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諸侯紛紛效仿,一回到自己的封地就著手驅逐原來的國君,自立為主,使得各諸侯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另外,項王一向殘暴,所過之處,縱兵搶劫,殺人無數,弄得天怒人怨。實際上,百姓並沒有多少真心歸附他,大家隻是敢怒不敢言罷了。所以,他的強大隻是表麵上的,實際上他已經失去民心了。”

劉邦越聽越開心,籠罩在臉上多日的愁容有也煙消雲散。韓信接著說:

“所以,項王雖強,但卻容易變得弱小。大王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不逞匹夫之勇,而是能任用天下賢能,以集體智慧對付項王,還有什麼樣的敵人不能消滅呢?大王不必吝嗇城池和功名,將其分封給有功之臣,還有什麼樣的人不願聽從大王的指揮呢?做到這些,大王再領著紀律嚴明的軍隊,驅使這些思念家鄉的勇士出關中而往山東,還有什麼樣的敵人無法擊潰呢?”

諸將聽到韓信的這段話,都不禁笑了起來。對他們來說,還有什麼比殺回山東,同家人團聚更具有誘惑力呢?

韓信又接著分析道:

“項王固然強大,但我們當前要麵對的並不是項王,而是項王安排在關中的三秦王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他們本是秦將,帶領關中子弟同項王作戰多年。在他們麾下戰死的士卒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欺騙國人,投降了項王。在新安,投降的20多萬秦卒全部被坑殺,隻留下他們三個人。這麼多的關中子弟死於他們之手,關中百姓早已對他們恨之入骨。項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硬是把他們安排在關中為王,關中百姓又怎麼會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