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聽了韓信的這一席話,劉邦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總算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苦悶中找到了出路。他再次起身離座,向韓信鞠躬致謝,並說道:
“寡人真是愚鈍啊!上將軍在軍中多時,寡人竟不知你有如此大才!”
韓信還禮道:
“大王不必自責。韓信從軍多年,但始終默默無聞,自然無法在一時三刻之間取得大王的信任。”
劉邦又問道:
“依上將軍之見,寡人如何才能取得天下呢?”
韓信脫口而出:
“還定三秦,東爭天下。”
劉邦長歎一聲,淒然地說道:
“還定三秦?這簡直是癡人說夢啊!且不說雍王章邯勇猛善戰,萬人難敵,就是橫亙在漢中和關中之間的秦嶺也足以讓我軍望而卻步了。”
秦嶺橫亙在關中和漢中之間,劉邦想要還定三秦就必須越過秦嶺。但當時溝通關中和漢中之地的通道極少,隻有幾條山間孔道。孔道是在山崖險處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所以又名閣道、棧道。穿越秦嶺的棧道每條都長達數百裏,且十分險狹,艱險處隻能容一人通過。所以,從漢中出兵關中非但行軍不便,糧草運輸更是一大難題。更何況,劉邦在南下漢中時已經按照張良的部屬,燒毀了所有棧道。
作為一名出色的戰略家,韓信自然是清楚這些情況的。不過,他早已想好了一條萬無一失的對策。因此,韓信安慰劉邦說:
“大王不必憂心。想當初大王從武關進入關中時,非但於民秋毫無犯,還廢除了暴秦的苛政嚴法,與百姓約法三章,保全了關中之地的太平。所以,關中的百姓沒有一個不希望大王在關中稱王的。百姓知道,按照義帝和各諸侯的約定,大王應當被封為關中王。但您卻被項王逼入漢中,關中的百姓怎能不怨恨項羽,而為您報不平呢?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如若要還定三秦,根本用不著動武,隻要發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關中了。”
劉邦聞言大喜,激動得簡直說不出話來。不少曆史學家認為,盡管劉邦和項羽之間的鬥爭早已存在,但楚漢之爭真正開端應該是韓信的“漢中對策”。因為韓信的“漢中對策”不但為劉邦東向爭奪天下製定了指導思想,也確定了基本的戰略方針。在此後的4年中,劉邦正是按照韓信的這一戰略部署,逐步由弱轉強,擊敗項羽和各大諸侯而一統天下的。
韓信的漢中對策還極大地提高了漢軍的士氣。漢軍士卒逃亡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看不到打回山東的希望,而如今,韓信為劉邦指明了東向爭奪天下的方向,漢軍士卒一下子有了盼頭,都希望能早一天打回山東。故而,韓信在軍中的威信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建立起來了。士卒們紛紛爭相議論說:
“有這樣一位上將軍,我們還愁見不到家人嗎?”
漢中對策成為劉邦東向爭奪天下的開始,也成為韓信飛黃騰達的起點。從此之後,韓信就登上了楚漢之爭的曆史舞台,盡顯才華,創造了一個個軍事奇跡,為劉邦打下了半壁江山,也為自己贏得了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