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木罌渡河平西魏(1 / 3)

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嚐與敵人血戰者。予放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詞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明)茅坤

(一)

彭城之敗令劉邦元氣大傷,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更令他雪上加霜。

漢高祖二年夏,西魏王豹借口回鄉省親,請假歸國。劉邦答應了他的請求。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魏王豹剛剛渡過黃河,就切斷了河津渡口(位於今山西省河津市),背漢降楚。

項羽立即派大將項它率領士卒渡過黃河,支持魏王豹。魏王豹得到了項它的支持,有恃無恐,任命柏直為上將、馮敬為將,派重兵開赴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以防守臨晉渡口,自己則坐鎮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指揮。

魏王豹的反叛令劉邦坐立不安。魏王豹據守河東,不但威脅著滎陽漢軍的側翼,還隨時可以渡河西進,襲擊兵力空虛的關中地區。劉邦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酈食其自告奮勇,願意出使西魏,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西魏王豹重新歸順劉邦。

劉邦無奈,隻好姑且一試。但酈食其費盡口舌,好話說盡,魏王豹始終不為所動。最後,狡猾的魏王豹對酈食其說:

“人生一世,猶如白駒過隙。漢王傲慢無禮,罵諸侯、群臣就像是罵奴隸一樣,一點禮節也沒有。我再也不願意看見他了。”

酈食其隻得空手而歸,返回滎陽,向劉邦報告說:

“魏王豹吃了稱砣,鐵了心,不願歸順。”

劉邦非常失落,長歎道:

“為什麼上天就不助我一臂之力呢?”

酈食其勸道:

“大王不必憂愁。現在的形勢雖然對我們很不利,但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與困於漢中之時相比,今日的處境要好得多了。”

劉邦哭喪著臉說:

“除了向項羽求和,寡人實在想不出辦法了。”

酈食其又說:

“求和倒是一條出路,但現在還不行。項羽在前,魏王豹在側,我軍兩麵受敵,糧草匱乏,處境極為不利。如果此時向項羽求和,焉能全身而退?不如發兵擊潰魏王豹,然後再求和。”

劉邦驚訝地反問道:

“寡人哪有這麼多兵力去擊潰魏王豹?”

酈食其分析說:

“出擊彭城之時,大王擁兵56萬,但仍不免被項羽的3萬精兵所敗。由此可見,兵在精而不在多!”

劉邦點了點頭,又問道:

“魏豹以何人為將?”

酈食其回答說:

“柏直為上將,節製三軍;馮敬和項它為副將,分別統領奇兵和步兵。”

劉邦沉思片晌,忽然大笑道:

“多虧先生勸誡,否則寡人就要喪失開拓土地的大好時機了。柏直不敵寡人的上將軍韓信,項它不如曹參,馮敬不及灌嬰。寡人要拜韓信為左丞相、上將軍,曹參與灌嬰為將,領3萬精兵渡河伐魏。”

受命之後,韓信沒有立即集結大軍,而是派細作沿河而上,觀察魏軍的軍事部署。數日後,細作回報稱,魏軍大部集結在蒲阪一帶,據險而守。

韓信問道:

“夏陽(在黃河西岸,即今山西省韓城市)對麵有多少守軍?”

細作回答說:

“未見魏軍的蹤跡。”

韓信這才笑著道:

“魏王豹認定我軍要從臨晉過河,所以才派重兵據守蒲阪啊!”

曹參、灌嬰向韓信一拱手,說道:

“蒲阪有重兵把守,而我等隻有3萬兵力,不能從臨晉渡河啊!萬一魏軍趁我軍半渡而擊之,那就危險了。”

但韓信卻不以為然,他信心十足地說:

“兩位將軍莫急,韓信已有破敵之計了。”

(二)

韓信摸清了魏軍的部署後,便帶著曹參、灌嬰等人領兵辭別劉邦,直奔臨晉渡口而去。漢軍士卒見狀,滿心狐疑,紛紛議論道:

“都說上將軍用兵如神,我看也不過如此。他明知臨晉渡口有重兵把守,卻偏要從這裏渡河,這不是自尋死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