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嬰頓悟,隨後立即挑選2000名精銳之士,連夜潛伏到趙營附近的樹林裏。
灌嬰走後,韓信又讓諸將分發一些食物給士卒,並對他們說:
“讓大家先吃點東西墊墊,等到我們打敗了趙軍就吃早飯。”
諸將雖然按照韓信的吩咐去做了,但心裏都狐疑不定。要知道,20萬趙軍占據地利,守住井陘口,怎麼能是一朝一夕可以擊敗的呢?但韓信卻信心滿滿地對將士們說:
“趙軍已經先占據便利之地紮寨安營,如果不見到我的將旗,他們肯定不會出擊,他們擔心我等遇到險阻就會退下來。陳餘要等我們全部進入趙地之後,圍而殲之啊!”
說著,韓信又派一萬人馬悄然走出井陘口,背靠湍急的河流安營紮寨。按理說,背水紮寨乃是兵家大忌。一旦兩軍交戰,背水的一方就會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必敗無疑。因此,漢軍士卒見主帥讓他們背水紮寨,皆滿臉不情願,議論紛紛。
趙軍士卒看到漢軍走出井陘口,背水紮寨,慌忙向陳餘彙報。陳餘問:
“漢軍有多少兵馬?在何處列陣?可曾見韓信的將旗?”
士卒回答說:
“約有萬餘人,背水紮寨,未見韓信的將旗。”
陳餘大笑道:
“都說韓信用兵如神,我看也不過如此!背水紮寨乃兵家之大忌。此次定叫他韓信有來無回。”
趙軍諸將忙問:
“丞相,是否趁漢軍立足未穩之際派兵襲擊他們之?”
“不必。韓信不在軍中,打敗他們也沒有什麼意思。不如等到明日一早,韓信也走出井陘口,我等再圍而殲之。”陳餘得意洋洋地說。
韓信聞知趙軍按兵不動,便安心上床睡覺去了。直到天已大亮,他才和張耳一起不慌不忙地領兵走出井陘口。這時,韓信命令士卒高舉他的將旗,擂鼓而行,有意吸引趙軍的注意力。
見到韓信竟敢擂鼓而行,趙軍士卒義憤填膺,立即向陳餘彙報。陳餘聞知韓信和張耳已經出現在陣前,大笑道:“韓信和張耳這兩個老小子送死來了。”
說著,陳餘便令趙軍傾巢而出,迎戰韓信。韓信見陳餘中計,心下大喜。兩軍混戰一陣,韓信見時機已到,便向張耳使了個眼色,張耳會意,立即命令士卒丟下將旗,佯裝敗退。漢軍且戰且走,退到河邊,與原先駐紮在那裏的部隊合兵一處,擺開陣勢,重新迎戰。
陳餘見韓信敗退,便立即下令:
“立即追擊,把他們全部趕到河裏去!”
趙軍士氣大振,追到河邊,將韓信重重圍了起來。
(三)
在危難之際,韓信一馬當先衝到陣前,振臂高呼道:
“兄弟們,前有追兵,後無退路,若不死戰,我等皆會被趙軍俘矣!還等什麼?跟著我衝出去,殺出一條血路!”
漢軍士卒在絕望之中隻得跟著韓信向前衝去,個個以一當十,勇不可擋。趙軍雖然勢大,但麵對拚死抵抗的漢軍也無可奈何。兩軍混戰一陣,難分勝負。
就在這時,早已埋伏在趙營附近的曹參領兵殺出,直奔趙營而來。士卒衝進空空如也的軍營,迅速拔掉趙軍的旗幟,遍插漢軍的紅旗。
韓信趁機令士卒高喊道:
“趙軍的兄弟們,不要再打了,左丞相已經令曹參將軍襲取了你們的營地。”
趙軍士卒紛紛轉頭向軍營方向望去,隻見營地上遍插漢軍的紅旗,頓時喪失鬥誌。韓信將手中的令旗一揮,漢軍士卒一擁向前,殺入敵陣。趙軍士卒拚命後退,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陳餘見自己的部隊已經敗退,忙令諸將重新組織兵力,但在兵敗如山倒之際,眾人已無心再戰。而3萬餘名漢軍卻越戰越勇,趙軍士卒紛紛繳械投降,當了俘虜。曹參又在此時領著2000名精銳之士從趙軍背後殺來,加入混戰。
陳餘隻得領著敗兵向河邊逃去。韓信在陣中穿梭如風,令士卒分割包圍敵軍,不一會兒就將趙軍全部消滅了。代王、趙國丞相陳餘在混戰中被殺,趙王歇也被漢軍士卒生擒過來。韓信以3萬漢軍擊潰了20餘萬趙軍,大獲全勝。
戰役接近尾聲時,韓信忽然下令:
“誰也不準傷害廣武君李左車。誰能將其生擒過來,賞千金。”
不一會兒,幾名士卒便押著李左車來到大帳。韓信急忙起身相迎,親自為李左車鬆綁。李左車微微一笑,淩然說道:
“丞相不必如此。要殺便殺,李左車不願做漢軍的俘虜!”
韓信將李左車拉到上座,自己則退到下首,向上深深一躬,誠懇地說:
“先生滿腹韜略,乃千古奇人。如果陳餘采納先生之計,韓信早已死無葬身之地了。如果先生不嫌棄,就請收下韓信這個愚陋的學生吧!”
李左車沒想到韓信這麼謙虛,不禁被韓信的真誠感動了。他慌忙走下座位,扶起韓信,歎道:
“如果陳餘能像丞相這樣虛懷若穀,趙國也不至於滅亡啊!”
韓信又讓李左車東向而坐,自己坐在下首,與其討論天下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