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忠心耿耿不背漢(1 / 3)

觀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謀而已也,所以謂之“人傑”。

——(明)董份

(一)

劉邦受傷後,項羽又掌握了滎陽一線的戰役主動權。不過,楚漢之爭的形勢對項羽已經極為不利了。一個彭越在梁地反楚就已讓項羽極度不安了,如今,韓信又平定了齊國,兵鋒直指楚國心髒——彭城。項羽夙夜憂歎,席不安枕。

平定齊國之後,韓信便開始籌劃著與項羽決戰。目光敏銳的韓信知道,當前的形勢雖然對漢軍十分有利,但憑項羽的能力,要想扭轉戰局也並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必須在決戰前作好充分準備,以求一戰定天下。因此,他決定先鞏固已取得的戰果,然後再出兵伐楚。

齊國雖然被漢軍占領,但因地域廣闊,民風彪悍,再加上齊王田廣、田橫等田氏宗族逃亡在外,漢軍在齊地的統治極不穩固。為加強對齊地的管理,韓信派人趕往成皋,向劉邦彙報說:

“齊國人狡詐多變,反複無常,齊國南麵的邊境又與楚國交界,如果不設立一個假王來鎮撫,局勢難以穩定。請求大王允許韓信為假王,替大王鎮撫齊地。”

按道理講,韓信幫劉邦攻下了魏、代、趙、齊等國,又迫降了燕國,功勞無人能比,請求劉邦立他為齊王也不為過,更何況隻是個代理的假王呢?但劉邦素來對韓信不大放心,擔心他擁兵自重,背叛自己。如今,韓信這一請王,定然也增強了劉邦對他的疑心。

果然,當使者將韓信的信遞給重傷初愈的劉邦時,劉邦破口大罵:

“老子被圍困在這裏,日日夜夜都在盼望著你前來給我解圍,可你反而乘機想要自立為王!”

站在劉邦跟前的張良、陳平等人連忙咳嗽幾聲,輕輕踩了一下劉邦的腳。劉邦看了看張良和陳平,立即意識到自己失言了。這時張良附在劉邦耳邊,輕聲說道:

“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冊立他為王,送個順水人情,讓他為大王鎮守齊國,否則很可能會發生變亂。”

一聽張良的話,劉邦馬上後悔不該當著韓信派來的使者之麵罵出上麵的話。不過,劉邦一向善於應變,眼珠一轉便想出了應對之策。他接著上麵的話,又繼續大罵道:

“大丈夫南征北戰,平定諸侯,要當王就要當個真王,當假王有什麼意思!這個韓信真是沒出息!”

狡猾的劉邦雖然還在罵韓信,但話中的意思已經有了根本性的轉變。他聽從了張良、陳平的意見,立即派張良為使,帶著齊王的印信前往齊地,正式封韓信為齊王。

立韓信為齊王並非出於劉邦本意,而是無奈之舉。因此此後,劉邦對韓信的嫉妒便演化成為痛恨。他暗下決心,不管韓信日後是否對他赤膽忠心,他都要在奪取天下後給韓信一點教訓。

張良來到齊地後,先是轉達了劉邦對韓信的器重和信任之意,接著又為他舉行了封王儀式。韓信並未意識到劉邦封他這個齊王乃是心不甘情不願之事,高高興興地接受了分封,當起了齊王。

張良走時,韓信自然沒有忘記要他轉達自己對劉邦的知遇之恩和感激之情。當然,張良也沒有忘記從韓信的營中挑選一些精銳之士帶回滎陽一線,以增強劉邦的軍事實力。

(二)

韓信被立為齊王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項羽的耳中。這位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怎麼也想不通,昔日一個在自己帳下披堅執銳的小郎中居然能跟自己分庭抗禮,當上了齊王。但事實俱在眼前,不容他不相信。

焦頭爛額的項羽第一次感到了恐懼,他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付韓信的辦法。盱台人武涉為項羽分析了天下的形勢,提出了項、劉、韓三分天下的建議。項羽覺得這個計劃比較中肯,便派武涉為使,前去遊說韓信。

武涉對韓信說:

“百姓長久地遭受秦王朝的殘暴統治,這才導致群雄並起,共反暴秦。如今暴秦已亡,天下諸侯論功割地,分土而王,以休士卒。可是,漢王劉邦卻再次興兵大舉東征,侵犯別人的土地,攻破三秦之後又領兵出關,糾合各諸侯的軍隊攻打楚國,這足以說明他不吞並天下絕不罷休啊!他竟然貪心不足到這步田地,簡直太過分了!”

武涉所說的這些,韓信何嚐不知道呢?他冷冷地注視著武涉,什麼話也沒說。武涉見狀,以為可以說動韓信,便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