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素來對大王存有戒心,如今突然要召見您到陳相會,恐怕不單單是遊獵那麼簡單。”
韓信也知道劉邦對他一直心存芥蒂,但他是個很重情義的人,始終無法忘記劉邦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因此一時之間,聰明一世的韓信居然方寸大亂,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就在這時,有人向他建議說:
“皇上必定是因為大王不肯誅殺鍾離昧而怪罪於你,何不殺了鍾離昧向皇上邀功呢?”
韓信遲疑不定,便去找鍾離昧商議對策。鍾離昧一聽有人建議韓信殺自己向劉邦邀功,勃然大怒,問道:
“大王是怎麼想的?”
韓信淒然道:
“寡人的腦海一片混亂,毫無對策。”
鍾離昧指著韓信的鼻子大罵道:
“劉邦不敢發兵來打你,就是因為怕我幫助你造反,而你居然想殺了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你明天也會被害!”
韓信默默地看著鍾離昧,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鍾離昧見狀,歎了一口氣,大聲說道:
“大王沒有長者的風範啊!”
說完,鍾離昧拔劍自刎。看著鍾離昧的屍首,韓信羞愧難當,黯然離開。他手下的人見狀,提刀斬下鍾離昧的頭顱,提到了楚王府。
幾天後,韓信便帶著幾名隨從,提著鍾離昧的人頭到陳拜見劉邦去了。然而韓信剛進入劉邦的大帳,就被埋伏在左右的武士抓了起來。
韓信高呼道:
“皇上為何如此待我?我已經為大王誅殺了鍾離昧。”
劉邦笑道:
“一個鍾離昧算什麼?寡人抓你絕不是因為鍾離昧之事,而是因為有人舉報你謀反。”
韓信大聲爭辯:
“臣對皇上忠心耿耿,日月可鑒!”
劉邦沒再說話,隻是揮揮手,示意武士將韓信關押起來。韓信邊走邊憤慨地說:
“臣聽說:‘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今天天下已經平定,我自然是應該下油鍋了!”
聽了韓信的這番話,劉邦心裏也有些酸楚。他看著韓信的背影,喃喃地說:
“不是朕無情無義,實在是有人告你謀反呀。”
抓住韓信之後,劉邦也不到雲夢遊獵了,而是直接開赴東都洛陽。到洛陽後,劉邦又假惺惺地赦了韓信之罪,將其貶為淮陰侯。
在短短幾天之內,韓信就由王降為侯,而且他這個“侯”還與別的侯不一樣,別的侯有自己的封地,他卻隻有俸祿沒有封地,這其實就是被劉邦軟禁在都城中的俘虜而已。
至此,韓信終於看清楚了劉邦的嘴臉,但一切都晚了。他知道,劉邦是忌憚他的才華和能力,唯恐他成為第二個項羽。但他從未想過要謀反啊!想到這裏,韓信搖了搖頭,喟然長歎:
“看來,隻要我韓信活著一天,皇上就不會安心。”
從此之後,韓信便稱病不出,盡量減少與劉邦的正麵接觸。他也不敢和其他將軍、大臣們過往太密,一來怕引起劉邦猜忌,二來也實在不知該如何和曹參、灌嬰等人相處。這些人都曾是他手下的大將,而今自己居然和他們並列為侯,這怎能不讓他羞愧難當呢?
不過,除了劉邦和陳平等人不大待見韓信外,朝中的其他文臣武將還是很尊重韓信的。畢竟他是漢朝的第一開國功臣,為劉邦打下了半壁江山。有一次,韓信路過樊噲的府第,順便進去坐了一會兒。樊噲見到韓信,急忙雙膝跪地,朗聲道:
“大王肯駕臨臣的府第,真是臣之榮幸啊!”
“將軍不必行此大禮。如今你我爵位相同,韓信受不起這等禮節啊!”
當時,樊噲的爵位是舞陽侯,與韓信平起平坐。但由於他是呂後的妹夫,也是漢王朝中為數不多的實權人物,因此政治實力比韓信強了不知多少倍。樊噲仍對韓信迎送行跪拜大禮,尊稱韓信為“大王”,自己謙稱為“臣”,可見韓信在短短幾年的軍事生涯中所建立起來的威望是何等之高!
韓信離開樊噲的府第時,搖頭苦笑道:
“想不到我這一生竟要和樊噲等人為伍了,可悲呀!”
(四)
劉邦見韓信有意躲著自己,心裏稍稍踏實一些。不過,韓信一天不死,他就一天不能安心。但韓信又沒犯什麼罪,貿然殺他定會讓其他諸侯不滿,激起天下人反抗。於是,他便給韓信安排了一個閑差——和張良一起整理古代的兵書。據說,韓信在整理兵書的同時,還根據自己數年帶兵打仗的經驗撰寫了《韓信兵法》三卷。隻可惜,《韓信兵法》已經失傳,今天已無法窺其真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