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的觀點十分正確。單獨一國諸侯並不可怕,但他們一旦聯合起來,就將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曆史上,秦國就曾多次遭到東方六國的合縱進攻,遭受到重大損失。所以,如何避免合縱形勢的形成,是一個關乎秦國能否統一天下的重大問題。
(四)
秦王政坐在大殿之上,非常認真地聽尉繚在闡述他的意見,尉繚的每一句話都說進了他的心坎。聽著聽著,秦王政站起來親自走到殿下,扶起尉繚,誠懇地說:
“先生有什麼好辦法,請教給寡人吧!”
尉繚起身,恭敬地對秦王政說:
“方法倒很簡單,就看大王舍不舍得花費了。”
“隻要用得其所,有什麼舍不得的呢?”
尉繚向秦王政深深一躬,朗聲道:
“恭喜大王,大事可成矣!臣以為,隻要大王派人攜帶重金前往東方六國,結交其朝中豪臣,禍亂他們的智謀,挑撥六國的關係,便可成就大事。如此一來,花費不過30萬黃金,但六國諸侯便可破矣!”
秦王政聽完尉繚的建議,大喜道:
“好,好!此計雖然簡單,但定會十分湊效!”
當晚,秦王政便將尉繚留在宮中,徹夜與他交談。他很快發現,尉繚不但是一個出色的智謀家,還是一個傑出的軍事戰略家,對用兵之道頗有研究。秦國不乏身先士卒、勇冠三軍的將才,所缺的正是尉繚這樣滿腹韜略、運籌帷幄的軍事領袖。在統一決戰即將全麵爆發之際,尉繚的到來無疑大大增強了秦國製定正確軍事戰略的實力。
秦王政對尉繚佩服得五體投地,堅持以平等之禮相待,經常與其同食同寢。每當有尉繚在場,秦王政都不再穿著象征王者身份的服飾,而是按照尉繚的身份,穿和他一樣的衣服。
秦王政這種求賢若渴的表現可嚇壞了尉繚。當時,社會等級森嚴,人們的衣食住行等一切一切都必須與自己的身份相吻合。如果有人膽敢僭越,自然屬大逆不道;但如果有人過分謙恭,自然也會讓人心生疑懼。
尉繚離開王宮之後,心裏就像揣了隻兔子一樣,“咚咚”直跳。在與秦王政相處的幾天裏,他發現秦王政的相貌與常人不同。他長著一個高高的鼻梁,一雙長長的眼睛,胸部像鷙鳥一樣高高隆起,說話的聲音簡直就像豺狼的叫聲一般。綜合這副相貌和秦王的言談舉止,尉繚認為,秦王政為人“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誌亦輕食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認為秦王政有一顆像虎狼一樣的心,缺乏感恩之情。當他身處不利之境或有求於人時,他會忍辱負重,做出一副甘為人下的姿態;一旦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很有可能會隨隨便便地便殺掉一個人。
對此,尉繚歎息著說:
“我隻不過是一介布衣,秦王見我時表現得過於謙卑,這些都是不正常的。一旦他將來統一天下,恐怕天下人都要成為他的奴隸了!這樣的人,怎麼能與他長久相處呢?”
尉繚越想越怕,連夜逃出了鹹陽,直奔魏國而去。
第二天,秦王政越想尉繚的話越覺得有道理,便意猶未盡地派太監去請尉繚。太監來到尉繚的寓所,一見房子裏空空蕩蕩的,尉繚早就不見了蹤影。
太監急忙跑回王宮,向秦王政稟報此事。秦王政大怒道:
“這小子居然敢辜負我的一片信任!給我馬上出城去追,一定要將尉繚給我追回來!”
幾名軍士領命而去。他們剛走出宮門,秦王政的貼身太監便追了出來,大聲道:
“大王囑咐,萬萬不能傷害尉繚先生。”
傍晚時分,尉繚被幾名軍士架回了王宮。秦王政整整在大殿上等了一天,他太害怕失去尉繚了。見到尉繚安然無恙地回來,他急忙跑下殿來,握住尉繚的雙手,急切地說:
“先生為何要走呢?難道寡人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嗎?”
尉繚忙道:
“啟稟大王,臣不敢逃走。這些天,我在城裏住著太悶了,就隨便出城走走。”
秦王政知道尉繚說的是假話,但還是假裝相信的樣子:
“原來如此!寡人已經下令,任命先生為國尉,主管我大秦的軍事。望先生盡力輔佐寡人,以便盡早安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