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以強攻弱踏平韓國(1 / 3)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唐)李白

(一)

秦王政從前線回到鹹陽不久,李斯便急匆匆地入宮覲見。向秦王政深深一躬後,李斯說道:

“臣聽說韓王正在與韓非商議削弱秦國的方法。韓非足智多謀,大王不得不提前籌劃應對之法啊!”

秦王政沉思片刻,說道:

“愛卿所言極是。隻是我們並不知道韓非將用什麼計策,你讓寡人如何防範呢?”

李斯建議說:

“以不變應萬變,請韓非入秦,為大王所用。”

秦王政是何等聰明之人!他聽李斯如此一說,恍然大悟:

“好,好,這是個好辦法!可是,隻怕趙遷那小子不會放韓非入秦啊!”

李斯分析說:

“對韓王來說,韓非不過是一介書生,根本沒有什麼用處。即便韓國再多幾個韓非,也不過是多苟延殘喘幾日罷了。如果大王向韓王所要韓非,他定然會答應的。若他不答應,大王便可名正言順地向韓國用兵了。”

秦王政聽完李斯的分析,猛地從榻上站起來,大聲說道:

“好!就依你之計,寡人即刻派人向趙遷索要韓非。”

不久,秦王政派出的使者便抵達韓國都城新政(今河南省新政市),韓王安親自出迎。當秦王政的使者說明來意之後,韓王安驚慌失措地回答說:“大王派天使來請韓非,臣不敢不同意,隻是不知道那韓非同不同意。待臣好生勸說韓非之後,再向天使回複,請天使耐心等待幾天。”

說完,韓王安便命人將秦王政的使者領去休息,而他自己則火速召見韓非入宮。韓非剛剛得到韓王安的重用,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因此在聽完韓王的介紹後,他憂心忡忡地說:

“秦王派來的奸細在東方各國活動,弄得各國之間互相猜疑,矛盾重重,業已無法再組成合縱之勢了。在秦國的強大壓力之下,各國諸侯猶如累卵,岌岌可危。而在各國之中又以我韓國最為危險。這些年來,國家積弱,軍隊不振,而秦虎視眈眈。一旦秦王政大舉入侵,韓國就完了!”

韓王安急切地問:

“那寡人該怎麼辦呢?要不就遂了秦王的心願,送你入秦怎麼樣?”

韓非一聽韓王此言,心裏默念道:

“國家積弱,又有大王如此,隻恐我韓國亡國之日真的不遠了。”

心灰意冷的韓非向韓王深深一躬,說道:

“臣自當入秦,但定當全力為韓國謀求一條生路。臣聽說,秦王為了逼迫臣西入鹹陽,已經在秦、韓邊境地區部署了重兵。如果臣不遂秦王政的心願,他定然會以此為借口,大舉入侵韓國。”

說完,韓非轉身離開了王宮。韓王安望著韓非的背影,心裏五味雜陳,很不是滋味。

幾天之後,韓非便跟著秦王政的使者往鹹陽方向而去。在路上,韓非文思泉湧,立即手執刻刀,在竹簡上刻下了《存韓》一文,準備呈給秦王政。

秦王政見韓非入秦,親自出宮迎接。他快步上前,拉住韓非的手,懇切地說:

“寡人很想念公子啊!往日隻能讀公子的文章聊以自慰,今日終於可以親眼見到公子了!”

韓非深深一躬,冷冷地回答說:

“韓非何德何能,竟讓大王如此牽掛。”

來到宮殿之上,韓非再拜,然後將《存韓》一文呈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竹簡,逐字讀了起來。秦王政很快就發現,同韓非的其他著述不同,《存韓》全然不提如何為君馭民,隻講各國諸侯之間的縱橫關係,並且竭力勸說自己保存韓國,轉而攻打趙國。韓非的理由是:弱小的韓國已經臣服秦國幾十年,就如同秦國的郡縣一樣;而趙國卻多次挑起事端,企圖削弱秦國。因此,秦不應放著最大的禍患趙國不打,先去伐韓。

再次,韓非竭力使秦王政相信,一旦秦國伐韓,韓國定然會上下齊心,誓死抵抗,秦國迅速滅韓的幾率微乎其微。而且如此一來,韓國必然不再向秦國稱臣,而是與魏、齊等國聯合,與秦國為敵。那麼,即便秦軍驍勇善戰,也無法一舉消滅東方各國。

因此,韓非建議秦王政派人使楚、魏兩國,存韓而伐趙。等到天下大定之時,秦國根本不必出兵韓國,隻需要寫一封檄文,就可讓韓國歸順了。

(二)

秦王政看完韓非的諫書後,輕輕笑了笑,然後向韓非揮了揮手,說道:

“公子初到秦國,想必已經很累了,何不先去休息一下呢?”

韓非站起來,深深一躬,轉身離開了。秦王政留下了李斯和尉繚等人,討論韓非的“存韓”建議。秦王政將韓非的諫書丟給李斯。李斯看了看,大聲道說:

“這是離間之計,大王不可輕信。”

秦王政說:

“先行滅韓是曆代先王的既定方針,我大秦的一切軍事部署也都是照此安排的。如果采納韓非的建議,寡人豈不是要改變既定部署?愛卿放心,寡人不會輕易相信韓非的。此人對韓國忠心耿耿,暫時還不會為寡人所用。韓非能助寡人治天下,但不能助寡人取天下。能助寡人取天下者,隻有愛卿等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