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韓》諫書已經讓秦王政對韓非心存芥蒂,韓非也覺察到了這一點。然而,為了能讓韓國苟延殘喘幾年,韓非全然不顧自己的性命,居然在不久之後再次上書,離間秦王政與其大臣的關係。
秦王政曾接受尉繚等人的建議,派姚賈懷揣重金前往東方六國離間諸侯的關係。姚賈是魏國人,出身低微(其父是魏國的一個守門小吏),但頗有機謀。年輕時,他曾在趙國為官,因監守自盜被趙王驅逐了。
秦王政曾召集60餘人,問誰可赴東方六國實施離間計,姚賈毛遂自薦,自願前往。於是,秦王政便給了他馬車百輛,黃金千金,派其出使各諸侯國。
幾年過去了,姚賈不辱使命,成功地離間了各諸侯,並於公元前233年返回鹹陽。秦王政親自出宮相迎,並立即封姚賈為上卿,賜爵千戶侯。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到了韓非的耳朵裏。對秦王政和秦國來說,姚賈成功離間東方六國功勞甚大,但對韓非和韓國來說,這無異於雪上加霜。於是,他立即草擬一封諫書,曆陳姚賈的不是。
在諫書中,韓非稱姚賈帶著巨額的珠玉金銀,由南至北,出使3年,未必離間了各諸侯的關係,但卻把秦國國庫的金銀花光了。這是姚賈憑藉大王的權威、國家的資財,在為自己的私利交結諸侯。
韓非還進一步離間說:
“姚賈本是魏國監門之子,而且曾在魏國行盜。後來,姚賈到趙國為臣,又被驅逐。讓這麼一個監守自盜的魏國大盜和趙國的逐臣參與有關秦國社稷的決策,怎麼能鼓勵群臣忠心為國呢?”
秦王政本來就十分多疑,看了韓非的諫書之後,心中的疑慮又多了一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秦王政立即罷了姚賈的官職,並著人嚴加審訊。
姚賈不服,要求當麵向秦王政解釋清楚。秦王政本來也不大相信韓非之言,隻是對姚賈有所懷疑而已。因此,當姚賈要求麵見自己時,秦王政立即答應了。
秦王政坐在殿上,威嚴地問:
“我聽說,你在東方六國,經常用寡人的錢財結交各國諸侯,可有這樣的事?”
姚賈回答說:
“啟稟大王,確有此事。”
秦王政拂袖而起,斥責道:
“既然如此,你為什麼還要求見寡人?”
姚賈不慌不忙地說:
“假若臣結交東方諸侯是為了一己私利,我又何必回到鹹陽呢?如果姚賈不忠於大王,東方各國諸侯又怎麼會相信我,互相猜忌呢?夏桀聽信讒言而誅殺良將,商周聽信讒言而殺害忠臣,結果都落了個身死國破的下場。如果大王聽信讒言的話,恐怕滿朝文武再也沒有忠臣了。”
聽了姚賈的話,秦王政的怒氣消了大半:
“你可知道你的出身?你是監門之子,梁上大盜,趙國的逐臣,你讓寡人怎麼相信摸呢?”
姚賈冷冷一笑,隨即便陳述了曆史上出身低微、名聲不好,但卻對主上忠心耿耿的名臣。然後又說道:
“明主大多不在乎臣下身上的汙點,不聽信別人對臣下的誹謗,隻是看臣下是否可為自己所用。所以,那些能夠保存社稷的明主決不會聽信外麵的讒言而妄加懲罰臣下,也不會因為一個人名聲在外而封賞於他。正因如此,群臣才不敢對明主有不切實際的要求。”
聽了姚賈的一番話,秦王政心中的怒氣已經消失殆盡。他點了點頭,輕聲道:
“愛卿所言有道理,寡人差一點犯了大錯啊!”
隨後,秦王政立即下詔,令姚賈官複原職。
姚賈複職了,韓非自然就慘了。韓非以莫須有的罪名向秦王政進讒,誣告姚賈,其用心十分明顯。他既想離間秦國君臣的關係,也想破壞秦國離間東方諸侯的戰略性計劃。如果秦王政殺了姚賈,恐怕再也沒有人願意前往東方六國實施離間計劃了。
由此,秦王政對韓非十分不滿,並逐漸產生了驅逐他的想法。就在這時,嫉妒韓非才華的李斯連同姚賈一起在秦王政麵前誣陷韓非,說他入秦以來不但沒有尺寸之功,反而誣陷有功之臣,用心險惡,論罪當誅。
正在氣頭上的秦王政聽信了李斯和姚賈的建議,立即派人捉拿韓非入獄。韓非入獄後,李斯又秘密派人送毒藥給韓非,讓他服毒而死。韓非大喊冤枉,想要向秦王政陳述自己無罪。但在李斯的控製下,韓非根本就沒有自我申辯的機會。不久,韓非就死在了秦國的大獄之中。
恰在此時,秦王政突然醒悟過來,覺得韓非可以誣陷姚賈,那李斯和姚賈也同樣可以誣陷韓非,因此立即命人前去大獄釋放韓非。
然而,秦王政的傳令官還是晚到了一步。當他來到大獄之時,韓非已經自盡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