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韓非的死讓秦王政失去了一位治理天下的賢才。究其原因,韓非是死於李斯的陷害。秦王政雖然知道這一點,但也不想深究。在一統天下的大業中,李斯、姚賈等人對他還有很大用處的,他不想為了一個死去之人而自斷左膀右臂。
韓非死後,韓王安立即派使者執臣子之禮,前往鹹陽,公開表示要向秦王政稱臣。秦王政欣然受之。
就在這時,前線傳來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桓齮將軍率領的十萬大軍在宜安(今河北省槁城市西南)與趙國名將李牧遭遇,結果秦國十萬大軍悉數被殲。桓齮則喬裝打扮,化名樊於期,畏罪逃亡,不知去向。
秦王政大怒,立即派人將桓齮滿門抄斬,老弱病殘一人不留。餘怒未消的秦王政還下令道:
“凡是活捉或殺死桓齮者,寡人立即封其為萬戶侯,賞金千斤!”
桓齮的宜安之敗是秦王政自親政以來在軍事上遭遇的第一個重大挫折。秦王政遂將一腔怒氣全都撒在桓齮的身上。怒火逐漸平息之後,秦王政又召見了李斯、尉繚和王翦等人,商議對東方六國的用兵之事。
尉繚和王翦主張繼續對趙用兵,待其兵力匱乏之時再轉而攻韓,以免趙國趁秦國對韓國用兵之時從後偷襲秦軍。秦王政深以為然,采納了他們的意見。
公元前232年,秦軍兵分兩路,一路從鄴城出發,一路從太原出發,直取趙國軍事重鎮狼孟(今陝西省陽曲縣)。正在兩軍酣戰之際,鹹陽突然地動山搖,發生了地震。秦王政立即請天文館預測吉凶。天文館以為,地震是上天對人間的警示,因此勸秦王政暫且休兵。秦王政聽到這一說法後,立即撤兵休整,以待來年再戰。
秦國休兵之後,各國之間保持了近一年的平靜。不過,秦王政在私底下並沒閑著,他不斷召集眾臣,商議對韓國用兵之事。當時,趙國屢遭重創,基本上已沒可能再從背後威脅秦軍的安全了。因此,秦王政便打算按照既定部署,逐步消滅六國。
按照既定部署,秦滅六國的第一個戰略目標就是韓國。由於韓國地處秦軍東進的要衝,是“天下之咽喉”,而韓於山東六國中又實力最弱,因而別無選擇地成為秦滅六國的第一個戰略目標。
公元前231年初,韓王安為了表示對秦王政的忠心,命使者攜帶南陽地圖,將南陽之地獻給秦國。秦王政大喜,立即任命內史騰前往南陽任假守。所謂假守,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代理市長。內史騰是一個很有才能且對秦國忠心耿耿之人,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和秦王政四朝,是朝中為數不多的老臣。
韓國主動獻地,魏國唯恐秦國遷怒於魏,轉而向魏國用兵。此時,魏安釐王已經逝世多年,其子魏增執政,史稱魏景湣王(?-前228年,公元前242-前228年在位)也派使者執臣子之禮,前往鹹陽向秦王政獻地。秦王政大喜,認為對韓國用兵的時機已到,因此立即下令登記秦國男子的年齡,準備大規模征兵,一舉滅掉韓國。
一天晚上,秦王政派使者秘密前往南陽,去請內史騰,與他商議就近消滅韓國之事。內史騰不敢怠慢,連夜出發。幾日後,內史騰滿臉風霜地趕到鹹陽,秦王政親自在大殿之下迎接。
隨後,秦王政將內史騰引入後殿,分君臣坐了下來,秦王政這才開口說道:
“寡人這次召見愛卿是為了滅韓之事。如今,趙國已經疲憊不堪,再也無法從背後威脅我軍的安全了;而韓國多年積弱,更是不堪一擊。如果寡人突然發兵,韓國便可成為我囊中之物。”
內史騰略一沉思,問道:
“大王是想從南陽之地就近發兵,以便攻其不備?”
秦王政笑道:
“知寡人者莫若卿也!寡人想讓你領兵,從南陽直奔韓都新政,消滅韓國,活捉韓安。”
內史騰站起來,向秦王政深深一躬,朗聲道:
“臣定當不負使命,隻不過,臣以為此次發兵重在保密。如果我軍能突然發動攻擊,襲其不備,韓國在數日之內便可平定。但如果走漏了消息,韓國事先做了準備,隻怕此戰會遷延時日。滅韓是我大秦一統天下的第一戰,如若久攻不下,定然會助長東方各國的威風,滅我大秦的士氣。”
秦王政起身走到內史騰的麵前,雙手扶起他,笑道:
“愛卿與寡人之策不謀而合。好,一切照你所說的辦。”
內史騰離開後,便開始按照秦王政的旨意秘密調兵遣將,將其部署在南陽一帶。公元前230年,秦軍滅韓的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秦王政一聲令下,內史騰便率領數萬秦軍將士直撲新政而去。韓國軍民還沒等反應過來,內史騰便攻下了新政,俘虜了韓王安。
從此,韓國便在戰國的版圖上消失了。秦王政下令在原先韓國的土地上設置潁川郡,派郡守治之。秦王政一統天下的第一個戰略性目標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