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西漢)賈誼
(一)
公元前228年,秦軍剛剛蕩平趙國,秦王政便不顧眾臣的勸阻,親自來到闊別了23年之久的邯鄲。
邯鄲裏是秦王政的出生地,也是他的傷心地。在人生最初的幾年中,他和母親在邯鄲受盡淩辱,不得不東躲西藏地討生活。而今,昔日的逃犯已經成為趙人的主宰了。
重臨邯鄲,秦王政的內心感慨良多。不過,他胸中的複仇之火遠比感慨更多。他立即命令士卒將邯鄲百姓悉數趕到街上。看著伏在地上不敢抬頭的邯鄲人,秦王政大聲喝道:
“如今,寡人已經蕩平趙國,你們已經是寡人的子民。既然已是寡人的子民,寡人自然不會殺你們。但大丈夫有仇不可不報,你們是否記得,23年前流浪在邯鄲街頭的趙政?你們是否還記得,你們是如何對待他的?告訴你們,寡人就是趙政!”
說到這裏,秦王政抬頭望了望天空,努力控製住自己的情緒,擔心自己會在眾人麵前流淚失態。沉默良久,秦王政又冷冷地說:
“寡人不殺你們,但那些曾經欺負過寡人母子的家夥必須死!寡人給你們一炷香的時間,如果那些曾經欺淩過寡人母子的家夥自動站出來,你們就可以回家。不然的話,休怪寡人無情……”
說完,秦王政便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這時,人群中有個人站了起來,顫巍巍地走到最前麵,又跪在地上。
接著,第二個人,第三個人……也陸續跪到秦王政的麵前。秦王政冷笑道:
“很好!其他人可以回家了!”
秦王政此言一出,人們紛紛從地上爬起來,後退著離開了。待人群散盡後,秦王政命令士卒道:
“到城外挖個坑,把這些人全部活埋,一個不留!”
說完,秦王政便轉身離開了。有的影視作品在講述這段曆史時,用了非常誇張的手法,說秦王政攻下邯鄲之後,立即命令屠城。但這隻不過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而已。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王政不過活埋了幾個與他有仇的人。
邯鄲平定之後,秦王政便取道太原、上黨,然後返回鹹陽。秦王政所到之處,“萬歲”之聲不絕於耳,他心中的權力欲與控製欲日漸膨脹起來。
剛剛回到鹹陽,趙太後便去世了。秦王政草草為母親舉辦了國喪後,便又開始籌劃攻伐燕國之事了。秦軍在攻破邯鄲之後,趙幽繆王的長兄趙公子嘉帶著一部分宗室大臣逃到了毗鄰燕國的代郡(今山西省西北部、河北省東北部一帶),自立為代王。
趙嘉是趙悼襄王的嫡長子,但卻因趙幽繆王之母在趙悼襄王麵前進讒,未能繼承大統。如今,包括都城在內的大部分地區已盡歸秦國,趙幽繆王被俘,趙嘉終於有機會登上王位了。但是,他所麵臨的卻是一個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國家。
與趙幽繆王相比,趙嘉頗有政治和軍事才能。他知道,單憑趙國一國的實力已無法與強大的秦軍抗衡了,隻能向趙國的傳統敵國燕國求救。
在戰果七雄之中,燕國是個相對弱小的國家,時時遭受著趙國、齊國和秦國的威脅。但其曆代君王勵精圖治,總算保住了江山社稷。
在接到趙嘉的求助信函之後,燕國的末代君王燕喜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太子丹首先出列,認為當今秦國獨大,趙國已經基本亡國,秦軍的下一個目標必定是燕國。如果燕國與趙嘉合兵一處,尚有自保的可能;否則秦軍一到,燕國馬上就會麵臨亡國的危險。
燕王喜深以為然,立即派使者前去見趙嘉,答應了他的請求。趙嘉欣喜若狂,即刻領兵與燕軍合兵一處,駐守在上穀(今河北省懷來縣附近),準備迎擊秦軍。
(二)
史書上關於太子丹的記載較少,但此人在曆史上的名氣卻非常大。許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也大書特書,塑造了太子丹英武、睿智但又缺乏政治遠見的形象。這大體上是符合曆史事實的。不過有一點需加以強調的是,太子丹和秦王政一樣,都是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之人。
太子丹早在趙國為質時,就與秦王政相識。他當時的處境要稍比秦王政好些。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引起了秦王政的嫉妒。後來,秦王政登上了秦國國君的寶座,而太子丹卻再次為質,被父王燕喜送到鹹陽。